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974|回复: 1

[闲聊杂谈] 宜昌市民回忆沙河十年变迁 曾在这里做饭洗衣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253

主题

4259

帖子

7576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7576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3-4-9 18: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市民来信

我是宜昌市西陵区一个退休的老职工,近段时间,从新闻上看到了沙河要进行综合整治的消息,我觉得十分激动。作为一个老宜昌人,我曾经目睹沙河的美景,也看到近十年来,它一天一天变小,水质一天一天变差。这些变化,都让我心痛不已。

在我年轻的时候,经常和朋友一起去沙河边钓鱼、游泳。那时候,沙河的水质很好,在河水里游泳的人都说,这里的水比长江水更干净。

沙河的变化,也就是近十年来的事情。我多次看到,有人往河水里倾倒生活和建筑垃圾,沙河的面积一天一天在缩小。河边曾建起各种工厂和养猪场,废水、粪水直排到沙河里。沙河里再没有鱼,也没有游泳的人了。

不过,我很庆幸,在多年以后,终于能够看到沙河重生的希望,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宜昌人能够看到它曾经的美丽。但我更希望,未来宜昌的水域,不能先破坏再治理,重蹈沙河的覆辙。

一位老宜昌人:董先生

一位老宜昌人的来信,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今的沙河究竟变成什么模样?它将向哪个方向发展?4月6日、7日连续两日,展开多路踏访。

沉痛的变迁

在沙河村,看不到河流的模样。向一位赶路的村民,问沙河在哪里?他指了指路边一条沟渠说,“这就是沙河。”

沙河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宽阔,沙河很小。沿建设中的沙河公园往上游走,河的两边植被郁郁葱葱,只是渠道里的水是灰黑色的,让人不愿多看一眼。

而40年前,沙河蜿蜒的河道形成不少的水潭。由于水质很好,周围的村民都将沙河作为自己淘米洗衣甚至饮用的水源。

今年50岁的高良珍是土生土长的沙河人。

“上世纪70年代,沙河宽有四五米,虽然水域不大,但天然形成的水潭里面物种丰富。那个时候,拿个渔网,在里面捞鱼摸虾,捞到泥鳅、河虾、土鳖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高良珍说,那时的沙河,很美。两岸都是农田菜地,水质很好,家里煮茶、做饭,直接从河里取水。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葛洲坝的兴建,长江水倒灌至沙河导致沙河入江口河段水面提升,江水和河水在此汇合,形成了湖泊。

高良珍说,到了上世纪90年代,沙河沿线兴起大规模的生猪养殖,高峰时上百头规模的养猪场就有10多家。这些养猪场的污水全部排入沙河,后来随着主管部门的干预,如今养猪场数量锐减。

忧心的牵挂

董先生说,作为一个老宜昌人,他近年来一直都非常关注沙河报道,还多次前往窑湾乡政府,了解沙河的规划整治情况。“除了我以外,还有许多宜昌人,都心系这片宜昌水域的命运。”

除了董先生这样的老宜昌人外,一些外地大学生也开始留意沙河的生存状况。今年4月初,本报热线接到三峡大学学生小钟打来的电话,他说,自己是一位从外地来宜昌读书的大学生,经常骑自行车在学校周边散心,也常常从沙河边走过,在他看来,沙河的环境和整个宜昌城市的发展已经非常不协调了,它已经不能称为一条河,从面积看,更像是一个池塘,而且周边很多臭水沟,远远就能闻到臭味,作为一个旅游城市,这让人觉得非常遗憾。

美好的回忆

据了解,在许多老宜昌人的脑海中,沙河的姿容曾让人迷醉。它发源于梅子垭,汇集了沿线的积水,最终在夜明珠流入长江。它也是宜昌中心城区仅存不多的自然水系之一。在宜昌地方志书中,曾经用“碧波荡漾、渔歌唱晚”来形容它的美丽。

赵军和高良珍一样,是地道的沙河人。在水中嬉戏、在岸边垂钓、打着沙河的水清洗衣物……已成为赵军童年里的美好回忆。

因为住在下游,赵军对建设中的沙河公园充满期待。他说:“有些事情可以改变,比如村里常住人口在不断增长,村里兴建的楼房、公路越来越多。但沙河村因沙河而名,是永远改变不了的事实。”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随着沙河整治工作的启动,沙河公园已经开始种植植被。赵军说,相信未来的沙河会重新恢复往日的风采,自己还会再到沙河边散步。

十年愿景,城市氧吧犹可期

小小的沙河,却承载了太多城市发展中不该承载的负担。沙土填埋、各种污水、生活垃圾……和很多城市一样,沙河成为我们所在的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牺牲品。

东湖没了,南湖走了,在日益壮实的城市骨架中,沙河成为极其珍贵的城市水系。值得欣慰的是,过去的错误,正在逐渐被我们纠正。我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去面对昔日的错误,治污、阻填、重新规划……新的沙河即将呈现。

治污脚步,坚定而沉稳

4月7日上午,在三峡大学文思湖见到了正在检查排污口的刘传林。自2008年成立西陵区环保局以来,刘传林是第一任局长,而沙河治理也一直是其关注的重点。

“今年3月初我们一直在沙河附近检查,”刘传林介绍,已发现沿线有9处排污口,基本都是污水直接排入沙河。

“文思湖是最大的一个排污口,”刘传林说,附近约四万人的生活污水都集中在此,每天产生的污水达数百吨。

他介绍说,文思湖排污口原本是接入了污水管网的,但是排查发现,排向沙河的水却仍是污水。花了很大气力,最后发现是由于此处的污水设施损坏,以致雨水污水混流,直接排向了沙河。经过维修,目前已经基本恢复,实现了雨污分流。

“沙河水质在逐步改善,”刘传林介绍,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不少小作坊向城郊转移,沙河沿岸也就聚集了不少小型工厂以及养殖场。由于没有形成规模,并没有安装环保设施,不少污水就直接排放到沙河。“近些年为了整治沙河,关停了沿线近三分之二的养猪场,关停了两家企业。”

“还有四个排污口,整治起来确实有困难。”刘传林说,望洲村约有六七十栋居民楼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进了沙河。而在沙河村以及唐家湾村交界处,有两个溢洪沟,村民生活污水,小加工企业的生产废水也通过这里排放。此外,恒昌市场还有两个排污口。这四个地方,由于没有修建城市管网,污水无法连接至污水处理厂,只能直接排放。

沿线排污口的整治是沙河治理的一个难点。刘传林认为,随着市政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管网,或许能成为“治本”之道。

关于沙河的水质,刘传林有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洗菜的篮子脏了,菜洗干净了,放上去又脏了。”他说,沙河水质问题是历史形成的,要想将沙河变清澈,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是治理排污口,其次是清理河道,这是个大工程。”

填湖之举已逐渐消失

就职于西陵区农林水局,1983年参加工作的钟仕田见证了沙河的变化。

在他印象中,沙河原本是一条小溪,随着葛洲坝的建设,此处形成了淹没区,变成了“沙湖”。上世纪80年代,沙河最大的一个水泊面积接近500亩。一晃30多年过去,沙河的面积不断缩小,而今已沦为了水沟。

“宜昌东湖没有湖,南湖也没有湖。”钟仕田感慨地说道,东湖、南湖、刘家大堰,这些宜昌人耳熟能详的地名,原本都是美丽的湖泊和堰塘,但如今一点水都看不见了。宜昌作为一个水系发达的城市,许多的水源地,都在慢慢消亡。

随着城市的建设,许多湖泊进行了填埋。钟仕田回忆,2002年左右,不少人在沙河私自填湖,由于当时并没有哪个部门能综合治理,农林水局只能从水治理的角度进行执法。钟仕田说,当时用的都是些“笨办法”。局里安排人死盯死守,24小时值班,如果发现有人填湖,就马上拦住拍照,吓唬一下他们,有时甚至设置路障,让车没法过,效果居然还不错。

“从去年治理后,便没有人投诉填湖了。”钟仕田说,随着在河边修建人行道、砌坎等措施的实行,填湖行为大大减少了。而今年开始的绿化美化,更是有明显效果。村民们都非常支持沙湖治理,发现有破坏的情况,也会积极制止。

美丽新沙河即将呈现

沙河留给了很多市民美好的回忆。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宜昌建设特大城市步伐的加快,沙河也即将迎来新生。早在2007年,我国出台了“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重大决策,提出用10年时间,让受污染的江河湖泊恢复其自然生态,宜昌正在全力践行。

2012年12月27日,《宜昌市沙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在沙河片区,将结合沙河环保公园打造城区最大的水上花园,占地50.69公顷。

根据规划,沙河片区将改造转型,以居住和生态绿地为主,无污染工业和仓储物流为辅。宜秭路、东山四路、朝阳路和东湖大道围合区域形成生态绿地,保留两个自然山体。将黄家湾垃圾填埋场改造成生态绿地,将原垃圾场无害化填埋,在填埋原地设计生态绿地。同时,依托绿色植被,形成一座供市民畅享的城市天然“氧吧”。

今年3月底,黄柏河流域沙河段环境绿化工程已经启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南
精华
0

35

主题

8301

帖子

9072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9072

IP属地:河南省南阳市

发表于 河南省南阳市 2013-4-9 22: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游过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