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吴二师

[纯情地带] 不做空头爱情家

  [复制链接]
来自
江西
精华
104

656

主题

2701

帖子

4693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693

IP属地:江西省南昌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西省南昌市 2013-4-14 18: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条是:

这篇是小说纵横版主五月红的,还有一篇是写覃太祥的小说

读兰心惠质的《王老汉和他的牛》
文/吴二师
世上的男人都说“女儿是老爸的小棉袄”,这和兰心惠质在小说中的主张是完全吻合的,三个儿子和三个媳妇都没空顾及王老汉,只有女儿春枝尽量想法留在王老汉身边嘘寒问暖忙里忙外。但女儿自家还有一大摊子的事忙不过来,女儿自己还有二个宝贝儿子离不开娘照应,所以王老汉最终还是难免要独处孤单之中的。作者因此在小说中,提出了一个早已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中国空巢老人的问题。
小说文字质朴、精炼、准确、干净,而且从小说的字行间不难看出作者是情动于衷,有感而发的,所以小说读来才有感人至深的效果。这就正应了文学创作那句老生常谈:要想感动别人先得感动自己。
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中国,王老汉的遭遇是具有代表性的和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一个大问题。作者一开始就给我们展现出了一幅老汉的孤独清苦的画面,“天刚蒙蒙亮,料峭的风嗖嗖地刮过,一幢幢楼房的门扉依然紧闭,唯有王老汉那间低矮的柴门半掩,他一瘸一拐的身影此时早已在旁边的牛栏里忙碌了。”
紧接下来,作者开始不惜浓墨重彩来描述的是老汉和他的牛,可以说小说的其他部分都是为此所做的铺垫或延伸而已。这是由小说的主题--也就空巢老人主题所决定的,王老汉也好,作者也好,都从头到尾未对老汉的三个儿子和儿媳有一句微词来表示不满或抱怨,作者只是通过对王老汉和牛之间的亲密关系的细致描述来达到揭示主题的目的。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饱蘸激情来描写老汉和牛的,“或许老人并不孤独,他有他的牛。没事他喜欢牵着牛到墙根下晒太阳,拿些草料放在石块上,悠闲地看着牛大口大口地吃草,为它刷去身上的草屑和尘土,轻轻地抚摸它光滑细软的皮毛,牛乖顺的样子让老汉满是欣慰——他的牛懂他的心事啊!”这不等于说王老汉的儿子儿媳就全然不懂他,只是现实生存压力让儿辈们没功夫去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年轻人总感觉自己已够烦的了,自然无暇去顾及老人的孤独和苦闷了。
作者继续写道,“从此,牛就成了老汉生活里的“伴”。无论三九寒天,风里雨里,老汉都把牛照顾得好好的,吃得饱饱的,不让它饿着冻着邋遢着。”“他觉着自己就是一头跟它一样老了不中用的老牛,善待它就是善待自己。”
王老汉觉得自己和牛一样,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田地里了,现在牛和人都老了,就更应相依为命相伴相守到死为止了。当三兄弟终于答应要分别来照顾老汉时,老汉的态度就顺势变成了小说的高潮和结局了,作者最后写道,“老汉不愿意,他绝对不能像他们兄弟商议的那样,让自己轮流去三个儿子家住,他想起了他的牛,人们不愿意轮养牛,他也不愿意自己被轮流放逐——他还是一个人住在低矮的小屋,与他的牛比邻而居...”
也就是说小说的主人翁王老汉的孤独处境并未得到最终解决。
这是作者试图留给读者、留给社会去思考去解决的难题。
最后说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供兰心惠质老师参考,你给王老汉和他的牛定义为闪小说,我觉得似有不妥,就我看到的资料都把500字以内的才定为闪小说,也可称之为蚂蚁小说,而你的这篇小说从篇幅上看,叫做小小说好象更能随大流,更容易让大众接受。



附原作

王老汉和他的牛
                                                       *兰心惠质*

     天刚蒙蒙亮,料峭的风嗖嗖地刮过,一幢幢楼房的门扉依然紧闭,唯有王老汉那间低矮的柴门半掩,他一瘸一拐的身影此时早已在旁边的牛栏里忙碌了。别看他腿脚不灵便,可身子骨还硬朗,抡起铁锹一锹一锹地将牛粪铲起入筐,又一担挑起送到油菜地里,转回来再将牛栏打扫干净,然后牵牛去小塘边喝水,回头给牛备好草料,看着牛吧唧吧唧的卷嚼着他新添的禾草,不时用那灵性的眼睛看他一眼,发出欢畅的一声“嗷”叫,此刻,老人的心倍觉温暖、每每有种莫名的快慰——那是他的牛因他的侍候而知足啊!只是一瞬间,老汉那布满皱褶的脸上便又拧起了疙瘩,他不由得念及自己的处境,更牵起那段挥之不去的过往...

     老汉今年七十有二,前几年老伴去世,老汉紧接着便中风。回想起中风的那段日子,老汉总是不由得心里发紧,他觉着自己亏欠女儿太多太多了——那时他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三个儿子媳妇都很少照面,城里的老大和老三回来看看就走,紧挨着小屋的楼房里,老二在外打工,媳妇照顾上小学的孩子、有空要打牌,反正都有事,吃喝拉撒一应事务全落在女儿春枝一个人身上,可春枝也是丢下一大一小俩孩子不能管顾啊。尽管如此,女儿没有怨言,在小屋的一角支起床铺,这一住就是整整一个月。老汉慢慢好起来,能下地活动了,他下地第一件事就是让春枝搀着去牛栏看他的牛,牛栏里依然干净,石槽里的草料散发着清新的气味,正在津津有味咀嚼草料的牛冲着久违的老汉发出一声熟悉的鸣叫,再看看女儿那含笑却明显消瘦的脸颊,老汉那稍有气色的腮边有颗浑浊的豆珠儿滚落...

      春枝不得不回家去了,尽管她心里有那么多不舍和牵挂。临走,她为父亲担了满缸水,从菜园子摘来新鲜的蔬菜,打扫好牛栏给牛新添了草料,再进楼房跟嫂子道个别——她啥也没跟二嫂交代,知道说也白说,她想:且等二哥打工回来再计议吧,到时候,她还想请回城里住着的大哥和三哥,兄妹一起商议一下,她不能再让腿脚不便的老父亲一个人过了。

      王老汉依依不舍地送走了女儿,又回复了一个人孤独的生活。或许老人并不孤独,他有他的牛。没事他喜欢牵着牛到墙根下晒太阳,拿些草料放在石块上,悠闲地看着牛大口大口地吃草,为它刷去身上的草屑和尘土,轻轻地抚摸它光滑细软的皮毛,牛乖顺的样子让老汉满是欣慰——他的牛懂他的心事啊!那会儿大伙儿因为家家要轮流养牛吵吵着要买掉它的时候,是老汉主动担起了独自养牛的责任,从此,牛就成了老汉生活里的“伴”。无论三九寒天,风里雨里,老汉都把牛照顾得好好的,吃得饱饱的,不让它饿着冻着邋遢着。就在他中风的那段时间,也由春枝替他照看着牛,他不愿给那些不愿养牛的人家添麻烦,更怕他的牛受委屈。它虽然老了干活有些负累了,但它一生的力气都使在了田地里啊,别人忘了他不能忘。他的牛是他的负累也是他的快乐,他懂,牛懂,别人不懂!老汉常常这么固执地想,他觉着自己就是一头跟它一样老了不中用的老牛,善待它就是善待自己。

      春暖花开。回家过年的二儿子继续出门打工了,大儿和三儿也回来过一次,春枝当着众兄嫂的面提出的建议倒是得到了答复,只是老汉不愿意,他绝对不能像他们兄弟商议的那样,让自己轮流去三个儿子家住,他想起了他的牛,人们不愿意轮养牛,他也不愿意自己被轮流放逐——他还是一个人住在低矮的小屋,与他的牛比邻而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西
精华
104

656

主题

2701

帖子

4693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693

IP属地:江西省南昌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西省南昌市 2013-4-14 18: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条消息:

[文学评论] 原创 窥斑见豹说太祥
文/吴二师


我是网络上众多覃太祥作品的忠实热诚的读者之一,我近来抓紧时间在东湖社区读了很多覃太祥老师的锦绣文章--其中主要是他原创的中短篇小说,可以说他有一些中短篇在我脑子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一边阅读一边产生的许多随想和感慨想说而一时又说不清楚,需要假以时日来消化和梳理。所以这次用“窥斑见豹说太祥”这样的题目,意思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只取其中的“我们的龙船调”这一个短篇来说说自己读覃太祥的感想,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贪多求全,力不从心,二来期盼歪打正着,以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功效。


我们的《龙船调》,以下简称龙船调,可能有不少网友是把它当纪实散文来读的,但在我眼里,怎么看它都是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有故事,有情节,有人物,而且故事出神入化、引人入胜,情节跌拓起伏,峰回路转。典型人物立得起,站得住,塑造也是成功的到位的。



小说通常是以人物为轴心来展开故事、推动情节发展的。传统的文学理论认为写小说就是写人物,典型人物的塑造是小说的第一要务。从这个角度来看,覃太祥老师的这篇龙船调无疑也是一篇成功之作。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就是“我”,用第一称“我”来展开叙述能收到更亲切更逼真的效果。全文主要讲述的就“我”和龙船调之间发生的故事。


小说开门见山第一段就用廖廖数语简笔构勒出了故事主人公“我”的来龙去脉和主要轮廓特征:

“我是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生于大山中,九岁会弄笛,十岁学拉二胡,无师指导,小指头又短,未能大成。后来又自学简谱,后来又喜欢上了文学写作,但都因功底差,也未能大成.唯有小时爱扮女声歌唱,却练成了现在这不阴不阳的腔调,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了。”

一个生长在闭塞贫穷的大山之中的孩子,无师自通的学吹笛子、学拉二胡,后来还自学了简谱和文学写作,一个山里的娃子这也算是不安分、能折腾的了,但皆因先天的和后天的各种原因,均学无所成。但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唯有小时爱扮女声歌唱,却练成了现在这不阴不阳的腔调,这种不知是褒还是贬的自我调侃又让读者产生更多的联想,这小子还有当今红人的李玉刚的功夫,现在全社会都在为不阴不阳的男扮女装神魂颠倒如痴如狂了。故事的主人公“我”居然还有这一手,这就让网友们迫不及待要往下看、要一探究竟的欲望更加强烈了。

都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有了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小说开门见山第一段,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这么个从小就不安分能折腾的从闭塞贫穷的大山深处走来的“李玉刚”,肯定是个不甘寂寞不肯平庸的有故事的人。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看到,主人公“我”是踩着龙船调的节拍,去四处流浪打工的,是对故乡的爱恋支撑着他度过了那些艰辛岁月并最终抵达幸福的彼岸。

另外,在这第一段里还悄然为“我”和龙船调的故事展开,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在接下来展开的“我”和龙船调的故事叙述中,“我”这个典型形象的塑造也更趋丰满生动。

“我”和龙船调之间的故事,是从“我”得意的时候最得意的记忆开始的,80年代,“我”曾当过两年药材场的团支书,又任过州市团代会的代表,开团代会时的所有文艺活动,“我”都要上去表现一下,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我有才似的。我那次用口哼《龙船调》的曲子,终于让大家欣赏到了郑莉莉的优雅舞姿。能和“我”心目中的大美人郑莉莉同台表演是“我”人生中最得意的一件事。“我”口哼的曲子也能让美人激情飞扬尽显优雅舞姿,这就说明我有很不错的乐感,能很准确到位的演绎龙船调的曲子,这正如小说开篇的铺垫所说,“我”从小就摆弄过笛子二胡,还自学过简谱,自然就与那些五音不全者不可同日而语,“我”一开口,那纯正、完美、动人的龙船调旋律,便能让郑美人情不自禁的翩然起舞。

然后是“我”在南方流浪打工的不怎么得意的岁月,“我”照样在公司每年举办的联欢晚会上成为最出风头的人物,但并不是“我”唱的有多好,也不是因为“我”的娘娘腔推波助谰--那会儿中国还没出李玉刚呢,而是因为“我”在晚会上每年都唱同一首歌,是龙船调的歌词和旋律感染了大家,征服了大家。

可见龙船调已成为“我”心中的神圣的歌,已跟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了。2008年,“我”在广洲的一次偶遇,对此作了更进一步的更充分的诠释。

这也就到了故事的高潮部分了,2008年的广洲,可以说是歌舞的世界,每天傍晚,每一个广场都有人在舞台上歌唱。“我”因生活的艰辛,本已没了歌唱的激情。可是,当听了福建一个女歌手唱了《龙船调》后,“我”却不得不上台去唱了。

“我”夺过话筒,指着女歌手大声说:刚才,这位小姐说错了,《龙船调》不是湖南民歌,而是我的家乡湖北利川民歌,如果大家不信,我就把原生态的《龙船调》唱给大家听。当“我”的开场白和“我”的歌声被排山倒海般的掌声淹没后,女歌手道歉说:对不起大家,也对不起这位先生和湖北的朋友们,我因为学唱这首歌时,买的是宋祖英在湘西录制的碟子,所以认为是湖南民歌了。女歌手边说,边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当艰辛的生活已把“我”的歌唱激情消磨殆尽的时候,“我”却为了给故乡的龙船调正名,再次登台高歌了一曲,这种为龙船调正名的冲动完全缘自“我”内心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始终如一的挚爱。龙船调已成为故乡的化身,龙船调已成为最纯正最原始的故乡的声音。因为不是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首象龙船调那样名扬四海的民歌的,“我”是幸运的,“我”得捍卫它,书写它,讴歌它。

至此,小说对典型人物“我”的塑造业已完成,“我”已成为一个丰满立体的文学人物了。


小说也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决定小说好不好看、能不能吸引人的关键的因素。

有网友在龙船调后面跟贴说,这样朴素的文字,没有雕凿,却清新雅致,芙蓉清水了。

也有网友的评价是,覃太祥的文字深入浅出、平白如话,谴词造句,中规中矩,而意蕴深远厚重、耐人寻味,堪称模范文本。

最近,在翻阅覃太祥的文字时,有时能明显感觉到他曾是舍得花时间和力气在语言的编织和锻炼上下功夫的。象他这样看似平平淡淡,轻轻松松,不露雕琢痕迹的文字,其实是最见作家功力的,这种功力不一朝一夕能轻易练就的,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刻苦磨练的过程才能到达这样的文字境界。龙船调的文笔轻松,轻巧,阳光,举重若轻。龙船调的语言和我所看过的覃太祥其它中短篇的语言风格特性是相同的一致的,除了刚才说的举重若轻之类的优长之外,生动、简练、准确、精当等等这些老生常谈的评语也少不得,因为这些元素也确实包含在覃太祥的小说语言特色之中。

我在覃太祥的文字中信马由缰的时候就时常想,象覃太祥这样优秀的实力派作家,运程一到,红遍网络,红透中国,那也是分分钟之间说发生就发生了的事。一点也不奇怪的。


现在再回过头来再看看小说的标题:我们的《龙船调》,不是我的,不是你的,是我们故乡的龙船调,那言下之意很能张显“我”自豪,“我”骄傲的情状。这就好比中国人不管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只要一听见义勇军进行曲那熟习的旋律,第一反映这是祖国的歌,正如湖北利川人一听龙船调便说这是故乡的歌一样。

高明的小说家从来都是不屑于点明小说题旨的。我们硬要替作者来归纳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话,当然也不外乎是热爱家乡赞美家乡之类的老生常谈了,这类主题被书写的太多,已变成老生常谈,了无新意了。但覃太祥的这篇小说因视角和切入点的不同,突破了这类主题固有的框架,给原本高大全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模式注入了更多平头百姓的人性化的爱的因素。全文没写一句直白的对故乡的爱,只是在小说的结尾处表达了一点点愿望,我唱《龙船调》,只是希望我的故乡能尽快地融洽到大都市的文化层面中,让世界大同的日子,早一天来临。

但作者通过叙述“我”和龙船调之间发生的故事,已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了小说主人公“我”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浓浓的爱意。这样的爱才更能感动和触动读者,也才更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始终认为,要想教别人写作文,自己得先写下水作文,要想写东西给别人看,就要先看别人写的东西。我现在书也看,网文也看。但这书主要是指经典名著,因为在网上看大部头的作品,眼睛吃不消,而报纸杂志上的文章,说老实话,近几年来,我是越来越看得少了,网文却看得越来越多了。2009年的时候我曾说,纸媒上的文章有好的,网络上也有,现在已不分伯仲,都有精彩的篇章,只是网文比纸质文章更易到手,也有更广泛方便的挑选余地。而2013年的今天,我要说的是,纸媒和网络各有千秋、不分伯仲时代已是昨日黄花了,向网络文学一边倒的新的文学时代已经降临。以龙船调为例,窥一斑而见全豹,龙船调在谋篇布局、故事设计、人物塑造以及文字语言等等各个方面所呈现的精彩程度都足以说明它是最名副其实的最合语法规范的小说精品。网友的评价要点是,覃太祥的龙船调写得跌跎起伏,出神入化,真正是一篇引人入胜的好作品。拿它和当代最伟大的作家的作品相比,结论恐怕也只能是,各有优长,精彩纷呈。对覃太祥的阅读再次增添了我的网络文学信心,我坚信,中国最好的小说都在网上,最好的作家都是网络作家。传统纸媒还要摆老大的谱,还不赶紧向网络看起靠拢,改弦易辙,那离它寿终正寝的日子的就为时不远了。 
网络文学没有名利。但网络文学更富朝气、更具活力,是新的文学,而传统文学是陈旧的要死的文学。因为写的好,你的贴子在网上被这里转载那里精选的事情时有发生,你当然得不到一分钱稿费。对此,你得永怀一颗感恩的心:哈哈,这是好事,这样就有更多的人能读到我写的文章了。在网上写作就得有点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我们甘愿在网络文学天地里无偿抛洒自己的劳动汗水。覃太祥说的好,“一个作家的作品,不是编辑说它好,它就好,也不是文艺批评家说它好,它就好,真正肯定它是好是不好的,只有读者,读者喜欢它就好,读者不读,它就不好!”那么首先到哪里才有可能拥有最大量的读者呢,国营的名牌报刊销量日益下降,读者日渐稀少,只有在网络上你才可能拥有最广大的读者。

网上写作也好,网下也好,写作这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一件很寂寞很私人的事.经常需要来自外界的鼓励的掌声,聊以忘却孤寂,重拾信心。这是我和网友们一样喜欢在网络上写作的重要原因之一。贴子一发,无须经过编审们旷日持久的初审、终审等层层关卡,真要写得好,大家当面就给你拍响鼓励的巴掌。名牌纸媒不会轻易给你鼓励,名牌纸媒擅长的是对天赋才华的剿灭和扼杀,听说连贾平凹这样的顶级大腕作家,当初也都收到过60多封名牌报刊的退稿信,说是贾兄因此险些疯掉了。60 封无情的退稿信比60次重拳击打更让人难以承受。贾兄最终挺过来了没发疯,说明他的脑神经特别粗壮。因为时下给纸媒写作投稿的人太多,而纸媒版面有限、僧多粥少的状况由来已久,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覃太祥老师专检没名气的地方报刊投稿,命中率自然要比当年的贾平凹强,遭受的打击也要轻微许多,这也算另一种识时务者为俊者吧。  
   

附贴覃太祥原作

我们的《龙船调》
文/覃太祥


   我是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生于大山中,九岁会弄笛,十岁学拉二胡,无师指导,小指头又短,未能大成。后来又自学简谱,后来又喜欢上了文学写作,但都因功底差,也未能大成,.唯有小时爱扮女声歌唱,却练成了现在这不阴不阳的腔调.,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了。

  我属于既沉稳又会张扬的那类人,喜欢唱歌,属于民间歌手级别,还会几样乐器,诸如弹电子琴,但,都是爱好者的级别。80年代,我曾当过两年药材场的团支书,又任过州市团代会的代表,开团代会时的文艺活动中,我总要上去表现一下,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我有才似的。

  回想起来,我最德意的,是和当年州团委的大美人,当时的团委办公室主任郑莉莉合作表演了一个节目。那是正会开始之前,代表们都到了,但州委的领导田期玉书记还没到,郑主任要代表们上去表演节目,谁知代表们异口同声地要她跳土家族独有的民族舞蹈——摆手舞。郑主任很高兴地说:好啊!我早就想在大家面前一展我的舞姿了,但你们要上来个人给我伴奏,没有音乐,我怎么跳舞呢?大家沉静了,因为,这是郑主任给大家出的难题。

  郑主任连问了三声“谁上来?”后说:没人上来伴奏,就别说我不愿意出节目哈?我现在要点将了。在她还没点名时,我站起来说:我来给你伴奏。我的话音刚落,会场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用口哼《龙船调》的曲子,终于让代表们欣赏到了郑莉莉优雅的舞姿。

  后来,我流浪到南方打工后,公司每年也要举办联欢晚会,我又是晚会上最出风头的人物。我知道,这风头不是我的歌唱得好,而是我唱的歌美,因为,我唱的是故乡的民歌《龙船调》

  2008年的广州市,可以说是歌舞的世界,每天傍晚,每一个广场都有人在舞台上歌唱,虽然有主持人,但歌手却是自愿者,谁高兴上去展示自己,只要报了名,主持人就安排。

  我因生活的艰辛,本已没了激情,所以也不愿意将自己不男不女的声音让不认识的人知道。可是,当听了福建一个女歌手唱了《龙船调》后,我不得不上台去唱了。

  因为女歌手在开场白中说:我将要献给大家的,是一首闻名世界的著名民歌,中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时的剧照,至今还挂在金色大厅的正中央,这首歌,就是著名的湖南民歌《龙船调》

  听了那位女歌手的开场白后,我也不管她唱得怎么样,就跑到后台给主持人说:这位小姐唱后,我也要唱这首《龙船调》。

  主持人说:可以,但要排顺序,按报名的顺序出场。我说:不行,我要接着唱。

  我们还在争论,那位女士就唱完了,我也不管主持人高兴不高兴就跑上台从女士的手中夺过了话筒,指着女歌手大声说:刚才,这位小姐说错了,《龙船调》不是湖南民歌,而是我的家乡湖北利川民歌,如果大家不信,我就把原生态的《龙船调》唱给大家听。

  我的话说完,台下就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掌声。我唱时,那位女歌手没下台去,仍然站在我身边,而且还给我打拍节。我唱完后,台下又是排山倒海的掌声。女歌手拿过话筒说:对不起大家,也对不起这位先生和湖北的朋友们,我因为学唱这首歌时,买的是宋祖英在湘西录制的碟子,所以认为是湖南民歌了。女歌手边说,边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后来,我回到了老家,就更加张扬了,为了推介家乡,有时一天要给远方来苏马荡的游客唱好几首故乡的民歌,山歌和情歌。

  我的故乡都亭山,是清江河的发源地,山大人稀,可景色却无奇的秀美。这些年,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家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楼群多了,马路宽了,环境美了,一片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不消说,有形的变化也震撼着人们的内心,人们的观念、意识也有飞跃性的变化。但市乡,不论软件硬件,总体说,永远赶不上大城市。就是发达的江浙广深也一样。哪天大城市小县城基本一样了,那是不是就叫“世界大同”了?

    我在广场向听众们沉清《龙船调》的产地,和现在给游客唱本地山民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让惜日的土司地,尽快地融洽到大都市的文化层面中,让世界大同的日子,早一天来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4

264

主题

7906

帖子

9603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9603
QQ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3-4-14 18: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二师 发表于 2013-4-14 11:30
是现在的女人只想到钱,这是社会逼的,不能全怪我们的女人,
问好覃老师,感谢你的关注, ...

有道理,但女人要自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西
精华
104

656

主题

2701

帖子

4693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693

IP属地:江西省南昌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西省南昌市 2013-4-14 20: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覃太祥 发表于 2013-4-14 18:57
有道理,但女人要自尊!

我以为,衣食无忧的女人才可能有自尊,一个在贫苦中苦苦挣扎的女子,是没空去想自尊的,当然也有饿死事小的女圣人,但毕竟是少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4

264

主题

7906

帖子

9603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9603
QQ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3-4-14 20: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二师 发表于 2013-4-14 20:43
我以为,衣食无忧的女人才可能有自尊,一个在贫苦中苦苦挣扎的女子,是没空去想自尊的,当然也有饿死事小 ...

也有生在福中和知福的女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西
精华
104

656

主题

2701

帖子

4693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693

IP属地:江西省南昌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西省南昌市 2013-4-14 20: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覃太祥 发表于 2013-4-14 20:50
也有生在福中和知福的女人!

那肯定也是有的,能自尊而不自己的女人是让人鄙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4

264

主题

7906

帖子

9603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9603
QQ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3-4-14 21: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二师 发表于 2013-4-14 20:58
那肯定也是有的,能自尊而不自己的女人是让人鄙视的,

不是这样,孔子也不会发出“唯小人和女人难养也”的感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西
精华
1

47

主题

6711

帖子

7240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7240

IP属地:广西南宁市

发表于 广西南宁市 2013-4-14 23: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二师 发表于 2013-4-14 18:52
我在消息里说,
我跟人家又不熟,通联地址还是麻烦你无敌老师转交一下更为妥当,

你自己直接与他们电话联系就是了,很简单的,不用转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西
精华
1

47

主题

6711

帖子

7240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7240

IP属地:广西南宁市

发表于 广西南宁市 2013-4-14 23: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二师 发表于 2013-4-14 18:52
我在消息里说,
我跟人家又不熟,通联地址还是麻烦你无敌老师转交一下更为妥当,

南昌有我几个好哥们,百花洲一帮朋友很讲义气。。。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西
精华
104

656

主题

2701

帖子

4693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693

IP属地:江西省南昌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西省南昌市 2013-4-14 23: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者无敌 发表于 2013-4-14 23:17
南昌有我几个好哥们,百花洲一帮朋友很讲义气。。。远握

下次你来南昌我请你喝一杯,而且我带头先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