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541|回复: 43

由“倚声填词”感叹词有谱而难倚声

  [复制链接]
来自
河南
精华
16

71

主题

3575

帖子

402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25

IP属地: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河南省郑州市 2013-4-12 17: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词,顶一个斑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6

326

主题

1614

帖子

305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051
QQ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3-4-12 00: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立仁 于 2013-4-12 00:37 编辑

由“倚声填词”感叹词有谱而难倚声
文/立仁

    中秋的桂、重阳的菊,还有那雪中的梅,都会引起人们浮想联翩,因而诗词作品也格外多。其中的“词”,或古朴,或清丽,或婉约,或豪放,读来意味无穷,常让人感叹,我中华独有这么多的瑰宝。
    填词,是诗人做诗之外的另一雅趣,被戏称为“诗余”。填词之人,大概除了文学教材中有“词作家”的称谓外,生活中人们还是通称为“诗人”的。其实,从广泛意义上来说,词和诗除了格式,在声韵、对仗、意境等方方面面没什么太大不同。词,说穿了就是长短句的“诗”,只是没有自由体那么自由罢了。然而,填词与做诗很不同,词因牌调复杂,格律严谨,造成初学者望而生畏。即便是修为较高的词作者,也有“谱”和“韵”的不同看法。
    国人喜音乐,秦汉时宫廷设“乐府”专门收集整理乐谱。到了唐代,西域“胡乐”传入,与内地音乐融合,产生了燕乐。燕乐的歌词叫做“曲子词”。其特点是,歌词严格按照乐曲的要求创作,包括依乐章结构分片,依曲拍为句,依乐声高下用字,其文字形成了一种句子长短不齐而有定格的形式。这就是古人说的“倚声填词”了。
    既然是倚声填词,说明“词”是乐曲的内容,是用来唱而不仅仅是读的。小时候,常听我外祖父唱词,好不好我不懂,只是那“老牛拉破车”的咿咿呀呀让人感觉好笑。可惜,当他们那些旧时代的文人不存于世之后,我倒产生了很重的失落感,因为现在再也见不到会唱词的了。为什么不会唱词?我想与“谱子”有关。古时候有些礼乐还有宫商角徵羽或工尺谱可寻,近现代的歌,有五线谱、简谱留存,唯独“词谱”不好唱,除了平仄便是韵什么的,并没有实实在在的“乐谱”留下来,这大概是前人过于重内容而轻形式了吧?
    我读词有一个“发现”,就是宋朝及其以前的作者常有“新曲”、“新声”一说,如南宋姜夔自度“仙吕宫”曲,其小序云:“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他说的意思是,某年冬天,在石湖居士那里住了个把月,居士请他写词,并且要“新声”,他就写了这两首词和曲。主人让演艺人员练习演唱,音节和谐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这说明,直到宋代常有新调出现,而一切“依曲拍为句,依乐声高下用字”的新创也就终老于宋代。宋以后除了踩前人的点儿,词人再难有“新曲”一说。经历这么久,很多曲牌大多遗失了“原声”,造成我们今天“倚声”的难处,倚声填词,无声可“倚”的词如何填?
    “词”作为一种国学艺术,总不能因“无声可倚”而放弃,经许多的声韵学者不断努力,“依词循声”,重新谱写出了词谱。可惜,这些词谱便是能读不能唱的“哑谱”。
    “依词循声”是我发明的概念,事实也确实如此。例如某个词牌原曲没了如何唱法?只好从作品中反过来找“谱子”。声韵家将此曲牌代表作的格式和声韵特点找出来,便形成了该词牌的词谱。问题也就从这里产生了。首先,原创作者生活的时代和语音并不同,表现在作品中的平仄有差别。第二,“依词循声”之人自己是什么“声”?比方说,一个清朝的声韵家并不可能完全依照唐宋元明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作者的词去准确地找出本来的“声”,那么他只好依据某一种“韵书”来对比。依韵不同,结果肯定不同。隋唐以来,几乎每个朝代都有“韵书”,除了官韵,还有约定俗成的“民韵”,这些韵书有的大相径庭,“循”声找出的“平仄”一定有区别。所以,“词谱”书差别大是必然现象。就说人们熟知的《钦定词谱》、《白香词谱》和现代人龙榆生的谱子都有很多不同之处。
    有的朋友会说,这么一“忽悠”填词不就真的“没谱”了?当然不是!一般来说,坚持“约定俗成”原则是最重要的。大家公认的谱子毕竟无大错。在谱子有差别时,要认可差别的存在。我和的两位诗友大宇龙、悠游,都在2010年中秋填过“锦缠道”《中秋》一阕,几位细心的朋友发现我们的词不大相同,原因就是我们依的谱子不同。我想,不必拘泥于谱子的差别,这个道理就和用新旧不同的韵一样,只要我们写出了真情实感,创造了艺术氛围,或者说有了一定的意境,一定能说得过去。
    在依谱问题上有些朋友喜欢钻牛角尖,这对于词的学习和研究是很有益处的。哪个谱子更准确?我的看法是越接近早期原创的作品越准确。比如“暗香”,依照南宋姜夔首创的谱子肯定比白香词谱依照清人朱彝尊的“咏红豆”更准确。再如,谱子中可平可仄的地方越少越准确,理由是这种谱子多半是直接从原创中提取出来的,或者本身就是原创。这种理解是否有道理?需要专家定论。
    为说明这一点,我将自己的旧作“《暗香》忆菊”一并发在这里,是依南宋姜夔的格律而非白香词谱,欢迎朋友们指点。
    暗香透幕。
    料小园傍晚,丛添新萼。
    白紫绿黄,每度重阳总相约。
    移去残灯独坐,惊疾雨、何因相虐?
    怕寐起、晓启柴扉,无处觅芳魄。

    萧索。
    奈寂寞。
    念翠袖日单,怎敌霜恶。
    岁残梦觉,憔悴羞言世情薄。
    从避蜂蝶去后,空自误、春光全错。
    蕊未尽、花渐老,几时再著?    遵《词林正韵》,“蝶”出格,无替代,权且。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小东邪 + 10 + 10 很给力!
天涯刀客 + 10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身在江湖,大言忧国,是为不解天高;囊无一物,妄论忧民,此乃不知地厚。所言所书,井底之蛙鸣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0

173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658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12 12: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令格律要求严格,要懂太多词牌和音韵,这些东西现在很少人学习,因太过于苛刻。但新韵新律还是有人通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0

173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658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12 12: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立仁古文功底厚实,精通所有文字格式,这首词令作得!小刀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6

326

主题

1614

帖子

305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051
QQ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3-4-12 13: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刀客 发表于 2013-4-12 12:55
立仁古文功底厚实,精通所有文字格式,这首词令作得!小刀学习了!

“精通”一词过誉了!欣喜看到,现在很多年轻人奋力学习中华传统,其诗词作品,有的不让前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8

308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老灯一盏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1862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12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

27

主题

1979

帖子

2381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381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3-4-12 16: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先生精辟见解。
      拜读大作。
      感受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感受词中内敛、寂寞、无奈之深情。
      正如文中所论,词中十二韵在现在看来,实难押韵。
      祝福!
      问好!{: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0

173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658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12 18:29: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蓝-田-玉 发表于 2013-4-12 16:14
学习先生精辟见解。      拜读大作。      感受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感受词中内敛、寂寞、无奈之深情 ...

田玉老师是其中高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0

173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658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12 18:28: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立仁 发表于 2013-4-12 13:17
“精通”一词过誉了!欣喜看到,现在很多年轻人奋力学习中华传统,其诗词作品,有的不让前人。 ...

对,从东湖文坛就可以看到,许多青年才子佳人小令作得非常之好!希望能出现未来的大师级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6

326

主题

1614

帖子

305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051
QQ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3-4-12 18: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cjz690814 发表于 2013-4-12 14:52
学习了!

版主客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