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式捐款”
“中国式捐款”并非中国所独有,谈“中国式”只因本帖所说的捐款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一种集体行为。
捐款,是一种爱心行为,是一种源自于内心的同情、正义的外在表现,是在做好事、做善事。 中国人讲“人之初、性本善”,“做好事”在中国人内心深处认为是“本”,是本来就应该做的。所以,你做了十件好事,大家不一定记住你;但如果做了一件坏事,大家就一定记住你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就是这样来的。
第一个问题:你捐了吗? 在很多人眼里,遭遇重大灾难(比如汶川地震)、情况特别值得同情(比如动车事故中的小依依)之际,捐款是爱心最直接的体现。你捐了款,说明你有爱心;你没捐款,说明你没爱心。捐款一时间成了你“有没有爱心”的度量器。
你捐了,大家不一定记住你;你没捐,大家一定会记住你。所以捐了款的人很多都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捐了款。于是,捐款中就出现一个现象:实名登记、公示上墙。一个单位里,低头不见抬头见,捐款公示名单一上墙,很多人一是关心名单里自己列出来没有,二是关心哪些人没捐。
“这么大的事,×××居然不捐,太没爱心了@#¥%……&*”。没捐的人可就有压力了,“别人都捐,我不捐不好吧”。于是,虽然捐款要求是“自愿”,为了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公示名单里,违心的“被强捐”多了去了。
名单公示了,人名后面还跟着个捐款额,最后有个捐款总数的统计,捐款组织者也大大方方地证明自己妥善保管并全额上交了善款。
第二个问题:你捐了多少?
估计大家都记得,汶川地震捐款时,网络上流传最广的是“企业捐款排行榜”、“艺人捐款排行榜”,以捐款多少来排列企业、排列艺人,并与其社会责任划等号。照这样看的话,在央视组织的捐款晚会上捐款一亿元的加多宝(当时其主要产品是王老吉)应该是最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之一。
但随后出现一个“封杀王老吉”的网络推手事件:“加多宝太狠了,一次能捐一亿,为了‘整治’这个嚣张的企业,买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买一罐!”回过头来再看这个事件,这一亿元明明就是广告费,这个利用“爱心”的商业行为确实是太狠了。
捐款公示名单在墙上,不捐,会遭指责;捐少了,别人笑话;捐多了,自己又有点舍不得。究竟捐多少才算尽到了“爱心”呢?
这时候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诞生了:搞一个捐款参考标准吧。有了参考标准,不想多捐的有了理由,不知捐多少为好的有了标准,皆大欢喜,面子也顾了,钱包也顾了。
更有甚者:反正都要捐,工资里按标准扣不就完了,还取款交款再存款,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有些捐款不搞实名登记,名单也不上墙。捐款时聚在一起,不捐不好吧,大家看着呢;走到捐款箱前投钱时,一定要把票子展开,让摄影摄像的拍清楚:我捐了500,不是300……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是“有组织地”捐款?
央视一台捐款晚会,能为汶川地震募集12亿元的善款。如果央视在街头设个流动捐款箱,这12亿元不知要募集到什么时候。
有组织的捐款活动与自由捐款活动相比较:一是前者的公信力明显高于后者,本单位组织的捐款活动和街头流动的捐款箱,如果你真想捐的话,你会参加哪一个?二是前者募集到的善款明显高于后者,有了前面所述的问题,这个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习惯搞集体运动,集中力量办大事。电影《2012》里,当主人公看到规模宏大的方舟时感叹到:只有交给中国人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地震数年后乱象依旧的海地灾民看到2011年的汶川时羡慕地说:只有中国才能办到。
这些,都需要“有组织地”进行。中国人认可也习惯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包括本应是民间自发参与的、体现个人意愿的“捐款活动”。水都论坛上有网友想踏青甚至还询问“哪位论坛达人‘组织’一下”?
第四个问题:是谁造成捐助对象困难的?
有人说:收入不高造成的。有人回应:如果你家里有个肾衰竭病人,即使你年收入10万元,你也是困难的。
“年收入10万元,你也是困难的”。分析造成捐助对象困难的深层次原因,应该是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不健全。
现在需要社会捐款进行援助的无非下面五种情况:看不起病的、上不起学的、遭了天灾的、遇了人祸的、没有人管的。
应该承认,这几年,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不断地完善,养老保险逐步覆盖城乡,新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大病救助机制逐步建立等等。但应该看到,医疗产业化、教育产业化带来的后遗症仍具影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还较低,社会救助体系很不健全,得了大病看不起、遇到大灾困难多的大有人在。
这几年,水都论坛相继发起多次募捐活动:市一中高三困难女学生、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郧阳师专遇车祸女生、浪河小学患癌症女生……不外乎前面所说的几种情况。
所以,有组织的捐款活动,应该是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的一个救助补充活动。
第五个问题:捐款是“定向捐款”好还是“统一分配”好?
这个不好说哪个好,只能说各有利弊。
去朝鲜旅游一般会安排参观幼儿园,小朋友们的文艺表演那是相当不错的。出境前游客都会带一些纪念品送给小朋友。但幼儿园在收纪念品时会说一句话:交给我们统一分配吧,纪念品都给那个最乖巧的报幕员,其他小朋友会自卑、伤心的。
汶川地震中,都江堰中学、北川中学损失惨重,新闻报道也相当集中。于是,许多捐款定向给这两所中学,建校只需1000万,收到捐款3000万,怎么办?要建的学校可不止这两所。分点钱出来建别的学校吧,违背捐款者意愿,同时有挪用善款的嫌疑。都留给这两所学校吧,其他的学校还眼巴巴地盼着呢。
“会叫的娃子有奶吃”。社会上需要救助的人很多,被媒体报道、被大家关注的,能得到更多的捐助。同一个病房,同样两个病号,同样需要50万元,一个被关注得到100万捐款,一个没被报道没人给他捐款。100万的善款是应该匀给两个人用呢还是应该全部给定向受捐的那个人?有些有良心的受助者,会把多余的善款转给需要的人用,有些则不会吐出多余的善款。
所以,“定向捐款”利于被捐助个体摆脱困难,“统一分配”则更利于需要捐助的群体的需要,不好说哪一种更好。
“郭美美”事件发生后,致力于“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社会捐款的红十字会,遭遇到信任危机。这事,也影响着其他慈善机构的公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