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桂芷鸾丹 于 2013-4-13 10:51 编辑
《雷雨》是中国话剧的“第一戏”,是中国近代话剧的代名词,在《雷雨》诞生八十周年的时候,说说它的故事是有特殊意义的。 曹禺早在19岁于天津南开大学读书的时候,就产生了写《雷雨》的念头。他说:“我的心像在一片渺无人烟的沙漠里,豪雨狂落几阵,都立刻渗透干尽,又干亢燠闷起来,我不知怎样往前迈出艰难的步子。我开始日夜摸索,醒着和梦着,像是眺望时有时无的幻影。好长的时光啊!猛孤丁地眼前居然从石岩缝里生出一颗葱绿的嫩芽——我要写戏。” 曹禺对写作的难忘时光曾这样回忆:“我像个在比赛前的运动员,那样兴奋,从清晨钻进图书馆,坐在杂志室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一直写到晚十时闭馆的时刻,才怏怏走出。酷暑的蝉声聒噪个不停,我一点觉不出,人像是沉浸在《雷雨》里。终于在暑假毕业(23岁)前写成了剧本。” 《雷雨》里丰富多彩的八个人物和复杂曲折的戏剧情节,在我国早已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很多观众甚至能够整段整段地背诵剧中的精彩台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