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忽然有个人发病倒在面前,你会怎么做? 前天上午,伍家岗夷顺菜市场门口就发生了这样一幕。围观者甚众,却无人上前救助。一名男青年随后拿出手机拍下视频后,这才上前对倒在地上的发病男子进行救护,直至其家属赶到现场方才离开。 网上报料 赞年轻小伙挺身而出 前天下午2时许,一位市民称:“今天早晨在伍家岗夷顺菜市场前,一名中年男子突然中风倒地全身抽搐,一名年轻小伙急忙上前压住他的人中,待他的家属随后赶来后才离开。救助前,年轻小伙还用手机摄了像。”该市民称赞了这名年轻小伙施以援手的义举,也顺便调侃说:“在这个社会上可以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助人为乐,并且不被讹诈。” 此事经网络刚刚发出不久,就引起多位网民关注。一网友留言:看来这名年轻小伙非常谨慎,救人前还专门进行了自我保护以防遭到讹诈,但无论如何,他能挺身而出也总比袖手旁观强。 现场还原 十余市民均袖手旁观 昨天上午,与市民刘先生取得了联系。 刘先生说,前天上午8时许,他去单位上班经过伍家岗夷顺菜市场门口时,忽然看见一名年轻小伙拿着手机对一名倒在地上中年男子拍摄。中年男子此时全身不断抽搐,头部一直在往地上磕。大约一分钟后,年轻小伙收起手机走至中年男子身边蹲下,用一只手掐他的人中并时而按几下他的心脏部位,另一只手将他的头部稍稍抬起。 刘先生称,经过约两分钟的简单救治后,中年男子逐渐停止了抽搐并恢复了清醒,年轻小伙随后慢慢将其扶了起来。此时,中年男子的妻子赶了过来,将丈夫稳稳扶住。面对夫妇二人的不断感谢,年轻小伙微微一笑后消失在人流中。 “小伙子是担心遇到讹诈。”刘先生说,当时大约有十余位路人都看到了这一情景,但有的人选择快步走开,有人则站在不远处旁观。只有这名小伙子拿着手机拍摄了倒地男子的状态和周围环境后,挺身而出。在随后的救护过程中,仍然无人上前相助。 商贩作证 小伙救人前拍了视频 昨天上午,在夷顺菜市场找到了两名商贩,他们都看到了小伙拍视频救人的一幕。 在菜市场附近卖菠萝的秦师傅说,看见小伙的举动后,自己还以为他是在报警,随后才发现他是在拍视频。“他拍视频也是为了不被敲诈,我以前就看见过几个故意撞人碰瓷的,闹得特别凶。”秦师傅说。 “我只看到了小伙子救人。”另外一位商贩赵师傅说,自己当时正在往菜场内运货,发现有人围观后,也上前去看了眼,当时并没有看到小伙子拍摄视频的动作,只觉得他的救护动作很专业。 随后又在辖区派出所和附近医院详细打听,但事发前后并没有相关报警和入院记录,而菜市场门口处也没有监控录像。 众说纷纭 社会学家支持见义智为 行人摔倒受伤,路人出手相助,却频频发生“到底是撞人肇事还是见义勇为”的争议。去年1月,宜昌一名老人在长途客运站处摔倒,家属称是被一名女青年撞倒,女青年则坚称自己是看到老人摔倒需要帮助才上前搀扶。双方为此对簿公堂,因都无证据证实自己的主张,法院只得进行调解,女青年最后补偿老人5000元了事。 “如果是我,我一定也会先拍视频或找到现场市民作证。”有过类似经历的市民余林林说,去年12月,他看见一位摩的司机摔在路边,便拦了的士送他去医院。司机家属赶到医院后,反复追问他知不知道司机是怎么摔倒的,那种怀疑的口气让自己很不舒服,“好心反遭讹诈和怀疑,那种寒心是无法形容的。” 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刘芳说,“彭宇案”给社会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我们身边,好心人遭冤枉的事也在不断发生,这也让见伤不顾见死不救成为一种冷漠的常态。这位年轻小伙“见义智为”的做法值得肯定,在相助之前,为自己留下清白,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不必要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