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的秋天里,巴金从上海来到北平工作。 巴金回忆说:“北平三座门14号南屋,故事从这里开始。靳以把家宝(万家宝是曹禺的名字)的一部稿子交给我看,那时家宝还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在南屋客厅旁那间用蓝纸糊壁的阴暗小屋里,我一口气读完了数百页的原稿。一幕人生的大悲剧在我面前展开,我被深深地震动了!就像从前看托尔斯泰的《复活》一样,剧本抓住了我的灵魂,我为它落了泪。” “我曾这样描述过我当时的心情——‘不错,我流过泪,但是落泪之后我感到一阵舒畅,而且我还感到一种渴望,一种力量在身内产生了,我想做一件事情,一件帮助人的事情,我想找个机会不自私地献出我的精力。《雷雨》是这样感动过我。’然而,这却是从靳以手里接过《雷雨》手稿时所未曾想过的。我由衷佩服家宝,他有大的才华,我马上把我的看法告诉靳以,让他分享我的喜悦。《文学季刊》破例一期全文刊载了《雷雨》,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