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549|回复: 0

[汇报分享] 【武汉剧院汇报】解甲,还是解(xie卸)甲——观汉剧《王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81

主题

880

帖子

92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923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17 15: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湖活动 于 2013-4-25 21:52 编辑

昨天到武汉剧院看抒情汉剧《王昭君》,坐第三排,往乐池一看,除了京胡、二胡、琵琶、月琴等民族乐器还有电子琴、大提琴。果然,往日看戏是先打锣鼓家耶,如今是一段抒情的音乐。我记得小学老师说,上课为什么要先打铃,就像看戏要先打锣鼓家耶样,“强、强、强,抢七、得起、抢七、得起”,是要你安静听戏。一开场,没有听到久违的锣鼓声,在优美的乐曲中,又有些许的遗憾。
汉剧是京剧的爹。京剧的唱腔二黄等都是由汉剧的唱腔演变而来,京剧的道白也一直有湖北话的痕迹,所以有京唱汉白一说,就是到了样板戏的时候,有些特殊的字如:血、北,唱、念都还是用武汉话来发音才有韵味。《王昭君》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剧中频繁出现了“解甲”一词,演王昭君的演员发的是xie卸的音,演两位老兵的演员发的是jie解的音,但汉口话以前一直是念gai改的音,解(改)放公园。
记得,上一次看汉戏,还是四十多年前,是陈伯华、李罗克、童金钟演的现代戏《借牛》,李罗克的诙谐、幽默,至今难忘,“堂屋里搭泥巴,一家分两家”。不知道,四十年后还有没有人会记得这新编的抒情汉剧《王昭君》?耄耋之年的陈伯华是这曲戏的艺术总监。
汉剧一直有创新的传统,记得六十年代就看过《望夫云》、《向秀丽》等新编汉剧,但都没有流传下来。演王昭君的以前就有《昭君出塞》,还是老戏新演,明天要演的《宇宙锋》更是陈伯华的拿手好戏。
舞美、灯光、音乐,还加上养眼的舞蹈,新汉剧给人一个美字。
乐队搬进了乐池,更丰富、更宏大,有交响乐的韵味。我感觉是有得有失,失去了琴师和演员的互动,这是中国戏剧不同于西方的歌剧之处,西方的有乐谱,过去唱戏的是没有的,演员唱到兴头、观众一叫好,琴师会配合演员,跌宕起伏或荡气回肠,演员、观众、琴师,共同来完成戏剧。
谢谢东湖社区,因为你们送票,才有这难得的艺术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