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137|回复: 18

专家:中国西南部进入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期

  [复制链接]
来自
天津
精华
0

31

主题

5022

帖子

6166

积分

上尉

立新公社老支书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166

IP属地:天津市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4-21 07: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现在到未来的十多年间,西南地区的大型电站水库群,将进入一个密集的建成蓄水时期,这对水库诱发地震来说,也将是一个极为危险的时期。”20日晚,四川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总工程师范晓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范晓告诉记者,此次地震发生时,他正在成都家中5层楼的房间内用早餐。当时房屋剧烈晃动,持续时间约20至30秒,放立于饮水桶上的水杯倒下,震感程度远超过汶川地震后的6级以上余震(汶川8级地震时他并不在屋内,所以无法和8级地震时的屋内震感比较)。  范晓分析说,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并处于龙门山前山断裂带(或前龙门山断裂带)上,龙门山前山断裂由都江堰向南延伸至天全、芦山、雅安一带复杂化,形成多条分支,同时在此地带与北西走向的鲜水河断裂系相交汇,形成一个构造转折区。  2008年的汶川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紫坪铺水库附近发生初始破裂,然后向东北方向沿龙门山断裂的北段发生长达两三百公里的破裂,而破裂并未明显向西南方向的南段延伸,因此汶川地震的破裂方式又被专家称为“单侧破裂”。  “这也意味着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应力积累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因此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在汶川地震后应该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区域。”范晓对记者说,而且一个8级地震之后,出现7级左右余震的机率是很高的。  范晓认为,从此次芦山7级地震震中的位置以及发生的时间段来看,有可能是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应力调整过程中的一次强余震。  “但我也认为,人类工程活动对中国西南地区未来地震活动的影响包括对于此次芦山地震的影响,更需要高度关注和进一步研究。”他说。  汶川地震后,范晓等众多专家认为,地震与紫坪铺水库的蓄放水活动有密切关系,“而汶川地震后,遭受破坏的紫坪铺水库经过修复,已重新恢复了变幅很大的蓄放水活动,这对龙门山断裂带在汶川地震后的应力调整和地震发展有什么影响,以及对此次芦山地震的影响,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范晓强调说,包括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在内的中国西部的强震活动带,近年来大型、巨型水电建设如火如荼,而且从现在到未来的十多年间,这一地区的大型电站水库群,将进入一个密集的建成蓄水时期,对水库诱发地震来说,这也将是一个极为危险的时期。  据范晓所作的调研结果显示,此次芦山地震震中南约80公里 ,就是大渡河干流上的汉源瀑布沟水电站,坝高186米、库容53.9亿立方米、装机容量330万千瓦,2009年已蓄水。根据四川省地震局的专家对该区域2006年10月14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观测到的1834次地震的分析,在库区中部、大坝附近、大坝下游等几个地方出现了小震集中分布的现象。  此外,金沙江下游干流上的向家坝电站,坝高162米、库容51.63亿立方米、装机容量640万千瓦,被称为中国目前的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电站于2012年10月完成了第一期蓄水,值得关注的是,在2012年10月10日至16日仅仅6天的蓄水期中,水库的水位就由海拔278米提升到海拔354米,水位升幅高达76米,如此快速地大幅度提高水位,在国内外的大型电站水库蓄水过程中尚无先例。  “而这也无疑加大了水库诱发地震以及诱发库区地质灾害的风险。”范晓说。  据了解,向家坝电站水库今年9月至12月,将最终蓄水到海拔380米的正常高水位,在第一期蓄水高度的基础上,水位还将升高26米。  范晓特别提醒说,在此次芦山7级地震发生后,对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等区域的水库诱发地震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应加强对库区和周边地震数据的监测与分析。  “此次芦山地震也再次提醒我们,在中国地震危险性很高的区域,按照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标准,使新建房屋和加固旧房满足抗震设防的基本要求,已是刻不容缓,这是减少地震灾害伤亡损失最基本的落脚点。”范晓说。  今天晚间,正在驱车赶往震中地区的地质学家、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在同一个断裂带上重复发生大地震,而且是在短短的5年时间,这超出了一般规律,说明龙门山断裂带在汶川地震后,积累的应力还是存在的。”  据介绍,一般说来,大陆内部特大地震具有重复调整周期长的特点,从地震后数十年到数百年,该断裂带重复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几率极低。  杨勇表示,通过这次释放,龙门山断裂带的地质活动应该进入一个相对的平静期,“但余震活动还是会比较频繁的。今后,要密切关注横断山区的地震活动。”杨勇告诉记者,根据他们的研究,这一带的应力积累已达到一定程度,有释放的可能性。  对于人类工程活动有可能诱发地震,杨勇也持相同的看法。他告诉记者,就在芦山地震震中方圆百公里的范围内,大大小小在水库和水电站就超过100个,眼下,有的水库在放水,有的在蓄水,频繁的活动,肯定对该区域的地质活动造成影响。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拿到的《汶川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下称《评价》报告)也介绍,“汶川地震重灾区的地质地理环境极为复杂,山区广布,平原狭小,新构造运动活跃,加之暴雨、地震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影响,导致该区域山地灾害类型多,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的特点,是西部地区山地灾害极为发育的区域。”  《评价》报告主持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重庆市地震局等多家单位参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天津
精华
0

31

主题

5022

帖子

6166

积分

上尉

立新公社老支书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166

IP属地:天津市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4-21 08: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Screenshot_2013-04-21-07-53-45.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5

主题

4732

帖子

5613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13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3-4-21 09: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四川不易居,所谓天府之国是远古的神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92

主题

998

帖子

1589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589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3-4-21 09: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南大旱元凶拷问之二:三峡大坝宽度与蝴蝶翅膀相比

笔者忽然想起了一个被人们遗忘了很久的话题,三峡大坝上马之争,上了三十岁年纪的人,应该都会记得上世纪80年代百名学者、社会名流上书中央抵制三峡大坝开工建设这回事,学者们群情激动地表示,三峡大坝建成将带来生态不可逆的变化;例如阻止水汽进入四川盆地,引起高温旱灾。随着大坝建成为一大景观、西电东送,在各类专家的绝无影响断言下,这些声音已归于沉寂。

有意思的是,2006年的川东大旱,某网站还做过一期专家访谈,谈及三峡大坝对于气候,专家断言三峡水库、三峡大坝是一个很小很小尺度的工程,只有数十公里的尺度,影响数百平方公里的气候,但是对更大范围,比如川东盆地、盆地周边地区这么大范围的影响,实际上还是很有限的。总结三峡大坝觉得跟异常气候影响是没有联系的。

这位专家是用三峡工程的占地面积来推算对广袤西南的大气候不构成影响。而我们发现,套用气候学最著名的蝴蝶效应:气候是最难预测的事情,南太平洋上一只蝴蝶扇起了翅膀,可能就会引起早已酝酿成熟的热带风暴或热带气旋;那么阻断长江的数十公里尺度工程会不会引起气候变化?这种同方式同规则的比较变成了不可言说的言说。

在此必须引用网友巴登大使在2006年发表的论点:

修大坝前,长江之水一泻千里。从青藏高原上冲刷下来的雪水奔腾不息,给四川盆地带来清凉水源的同时,流动的江水也将四川盆地内的热量带走。蓄水以后,水流最大特征就是变得非常缓慢,库区内的水基本上是死水一潭,完全丧失携带热量的能力。大坝有如在四川盆地口安装了一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持续不断对周围地区加热,导致水库周围地区气温升高。而高温又促使水库内水蒸汽继续蒸发,就在四川盆地入口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高温水蒸气带。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所谓的水库将起到天然空调的作用,冬暖夏凉的结论是根本不成立的。事实上三峡水库不但起不到降温的作用,反而是导致四川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水气不足,缺乏降雨,境内必然干旱;而空气不流通将使盆地内水汽持续蒸发,导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如果这两项条件长期满足,任何人都应该知道它意味着什么——四川盆地将不断沙化,会变成第二个柴达木盆地。

可以说,对于这次灾难早在今年之初(2006年——笔者注,下同)就有预兆。今年春节一位记者去了一次甘孜州。经泸定,绕着四川的最高山——贡嘎山走了一圈。一路上,他忧心忡忡,不知道今年四川要遭什么灾难。为什么?因为2006年春节期间,2月份,康定周围的大山上,贡嘎山周围的大山上,没有雪!这就说明,气温升高早已开始。今年年初盆上空地已经积累起足够的暖空气,将高山上的冰雪融化。这次四川盆地高温天气不是反常,而是三峡建成后气候发生改变的一个明显特征。大坝建成之后,对四川盆地的畜暖作用就已开始。

这就说明今年夏天的干旱不过是整体性干旱的一部分,是春旱的一个延续。三峡确确实实将四川盆地的气候改变了,持续的高温少雨的后果就是使土地迅速沙化。现在川西高原已露出沙化的迹象,一位刚从川西回来的网友这样描述:“若尔盖草原湿地干涸,沼泽地干裂。原本在八月青青的大草原,像秋天一样金黄。汶川的桃坪一带,以前只长草的山上,现在只有灰,整个尘土飞扬,根本不像在川西,简直像新疆了”。如果不采取措施,不把三峡大坝炸掉,让江水像以前一样迅速流动,让进入四川的空气恢复流通,这种可怕的高温干旱明年依然会持续。

20年间,深圳灰霾天气从一年几天到200多天,年降雨量减少三成,如果称其与洗衣机排水管接进阳台有关,一定被视为笑柄;这类最极端的例子,有科学家将臭氧层空洞扩大归结为牛放屁。

其实无论笑柄还是砍伐森林、建大坝,抑或大气云团迁移论,蝴蝶效应论,指向都很明确——地球大气层是一个整体,生态系统更是整体,自然生态神秘且脆弱,异常气候条件总与人类活动有极大关联。最近的一桩事,惯常肆虐华北的沙尘暴此次竟然南侵深港,让讪笑的人们笑容凝固。

对于气候变化,人们总想预测(包括地震海啸),从诸葛亮的“呼风唤雨”到每天电视里的天气预报,人类一直很执着,一边预报一边制造着灰霾热岛,同时不解气候越来越怪。

今年这场大旱,美国一家公司七年前作出了预测,是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GBN)于2003年10月发布于其公司网站上的。这份题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报告是美国国防部出资10万美元委托该公司完成的。报告用上百字篇幅对中国当前的气候做了如下预言:“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2010年以后,中国南北气候将会颠倒,北方水患不断,南方一片干旱……”这个预测恰好在今年撞了个巧,我方科学家对此态度谨慎地高度重视。

当然我们这边也有预测,清华大学水利学教授黄万里上世纪90年代起三次上书中央就有一个警句:三峡大坝必将炸掉!

预言有时不可靠,有时也挺准,不靠谱的就是瞎子算命,准的就是科学演算。

信口提一句预测: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条宽度达2公里的缺口,引入印度洋上湿润水汽,将彻底解决西南干旱问题。这句预测到底靠不靠谱?与当年预测三峡工程可一揽子解决蓄水、发电、防洪、景点等相比,也难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IP属地:湖北省

东湖网友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post_deleted
来自
湖北
精华
3

138

主题

8426

帖子

7170

积分

上尉

关山口睡大觉的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70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21 09: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砖家接受采访还是慎重点,别被鸡者玩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0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贵宾

大武汉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5671

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21 21: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违背自然规律必遭天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23

2万

主题

60万

帖子

7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74249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3-4-21 21: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60

主题

3997

帖子

4692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692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3-4-21 21: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能源价格大涨的背景下,各大电力公司在西南各大江河的干流上开工建设大量的水电站,其总装机容量相当于八个三峡工程,这种大跃进式的开发方式不仅严重破坏当地生态,还将导致一系列隐患



金沙江的一条支流上正在兴建一个小水电站,这种小型工程在西南各大江河的支流上星罗棋布  CFP/图


    在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宏伟的计划正在酝酿实施中:等同于约八个三峡工程的水电装机容量的水电站群即将在长江上游涌现。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川渝、云南、贵州和西藏,是水能蕴藏量最为富足的地区,占到全国水能的70%。96年前,中国的第一座840千瓦的水电站——云南昆明石龙坝水电站就在这个区域建成投产,当年没有人意识到中国能在自己的版图上创造出今天的奇迹。

    这种奇迹还在继续。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已达约1.29亿千瓦,这一数据仍然在增长——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9亿千瓦,2020年将达到3亿千瓦。在世界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的态势下,习惯了使用石油、煤炭的国家开始谈论水电等可再生能源。

    相比于2003年引起全国关注的“跑马圈水”运动,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的西南水电开发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西南各大江河的干流、支流上的水电站或者投产或正在建设之中,而国电、华能、华电、大唐和三峡公司等各大电力集团、民营资本以及地方政府成为了这里水电开发的主力军。

    水电专家刘树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长江上游的干流、支流水电开发,各大水电公司采取的方法就是利用水流落差、水能分布,在全流域实行“梯级开发”开发模式,“这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能资源”。在投资上,采用“滚动开发”的模式,一般都是一条江划分给某个电力公司,规划完毕后,实行滚动开发。

    这种发挥最大发电功能的水电站兴建,导致河流的干流、支流的上、中、下游之间不时因为水资源发生矛盾。记者了解到,四川某地就是因为市里和省里对一条江河的开发意见不一,导致该市的饮用水都存在潜在危机。

    日前,南方周末记者从成都出发,从东至西沿途考察了长江上游的水电开发。在这片充满奇异色彩的西南版图上,记者发现,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等江河干支流上都有大批水电站在建设之中。很多江河的支流被水电站截断成一个个干枯的河流。以青衣江为例,已经完全被电站截流,河道全部是碎石滩。

    据南方周末记者统计,现在这些河流的干流上在建和规划的水电站装机容量近1.4亿千瓦,接近八个三峡工程的装机规模。

    疯狂的水电站

    水电站的出现已经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37岁的张久福一直盼望着,希望政府能够让他们从这片被铁塔高压线包围的地方搬走。距他家大约一公里左右就是正在施工的锦屏二级电站——雅砻江上最大的水电站。锦屏二级电站工程总投资近300亿元,总装机480万千瓦。

    锦屏二级电站直线距离17公里之外的就是另外一个装机360万千瓦的巨型水电站——锦屏一级水电站。其建设的坝高将达到305米,创造世界第一高拱坝的纪录。

    之所以在金沙江下游集中五个——锦屏一级、锦屏二级、官地、二滩、桐子林——总装机约1470万千瓦的水电站,在地图上可以看到,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南麓的雅砻江在锦屏山附近绕了一个大弯,正是这一绕,让这里形成三百多米的落差。

    如果雅砻江下游的水电建设顺利,其中游、上游还有规划中的16个梯级水电站正在等待开发。它们的总装机达1447万千瓦。

    从四川晏宁县城出发,经过半天车程,即可进入雅砻江流域,山路被来来往往的施工车辆压得颠簸不平。路边随处可见二滩水电开发公司的大幅宣传牌——加速推进雅砻江水电开发。

    南方周末记者随着工程车辆进入半山腰守备森严的锦屏二级电站,在长达两千多米长的隧道中,各种交叉口星罗棋布,灯火通明。在厂区的枢纽工程施工现场,南方周末记者看到,巨型混凝土网扣在山体上,据同行专家介绍,此举是为了防止山体滑坡。

    更令人震撼的是现代化的推土机往来于引水隧洞,与周边郁郁葱葱的山体相比,这些隧洞更像一个张开血盆大口的怪物。据了解,这些隧洞造价即达七十多亿元,是世界综合规模最大的水工隧洞工程。

    很难想象,在这些崇山峻岭之间,这些水电公司在创造着一个个世界第一,钢筋、水泥成了这条河流、这片山脉永久的记忆。更难以想象的是强大的“人定胜天”的思维让水电公司在蜿蜒的山脉中打洞将江水引入到隧洞中,以求最大规模产生发电效益。

    可以看到,在现在被很多人誉为绿色电力——无污染,不需消耗能源,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的水电正在备受各大水电公司推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