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尉
  
- 积分
- 4692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3-4-21 21: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锦屏地区的确是地震易发区,历史上乃至前些年,当地都曾有过地震活动。不过,地质灾害发生前几天,有关部门并未收集到地震活动信息。 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山体颤动?
“肯定与(开山)放炮有关系。”在水电站进行隧洞施工的陈华明说,大规模和高强度的施工,势必会让部分山体发生松动;加上8月29日晚上至30日凌晨的暴雨冲刷,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群发性地质灾害也就在所难免。
关于锦屏“8·30”群发性地质灾害的原因,即便是在整日与山石打交道的水电站员工内部,亦分成了两派,多数人认为是极端恶劣天气—局部强降雨—所致。
并不仅仅是锦屏水电站,强降雨还导致凉山州多个地区出现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地质灾害。首府西昌市的供水、通讯、电力设施遭到毁坏,全城仅低层建筑(一、二楼)有微弱供水,固定电话无法使用,个别地区停电,群众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直到连续几日抢修后才逐渐恢复。
一些受访民众抱怨,现在凉山州到处都是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较以前大为增加。
在杨勇看来,发生群发性地质灾害一方面固然与气候因素有关,如局部强降雨或连续降雨。但类似的降雨是否属于极端降雨,多年来在这方面一直没有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近几年灾害多,往往一说就是‘几十年不遇’‘一百年不遇’,”杨勇说,“但这需要一个权威的结论,要把多年来的数据拿来比较,包括降雨时间、降雨量、降雨地区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多少年不遇’这样的结论。”
“轻易下结论,会给灾情分析和责任追究造成误判、误导。”他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表示,是单纯天气因素,还是人为干扰,抑或是两者叠加,最终引发了地质灾害,需要实地调查分析。如果是因为水电站的过度开发,导致周围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引发灾害,就必须警惕。
杨勇认为,西南地区多高山和峡谷,地质环境复杂、恶劣。近年来当地的水电开发呈现前所未有的态势,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干扰,一旦与气候灾害叠加在一起,就必然发生群发性地质灾害。
水电开发危及生态
虽然地处攀西大裂谷的核心地带,但在大规模水电开发之前,由于森林和植被覆盖率高,山石坚硬,水土流失少;加上人类活动程度相对较低,锦屏地区并未发生过“8·30”这样大规模、特大型的地质灾害。
较之西南地区另一条被进行密集水电开发的河流金沙江,雅砻江的森林和植被分布量、覆盖率更高;人口密度较低,淹没耕地量不多,搬迁量也不大。这使得雅砻江成为水电开发的天然、优秀流域,锦屏水电站就是国内同规模水电站中移民最少的。
但植被和森林密集,并不能说明这一区域就没有地质灾害威胁;人口密度和人类活动程度较低,也仅限于峡谷底部,一旦正常的生态环境受到大量人为干扰,如大规模的矿山开发和工程建设,整个峡谷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自然格局也会发生变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雅砻江流域的森林采伐量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疯狂采伐导致生态发生变化,因此引发了一些地质灾害。此后,经过多年保护和恢复,森林增长很快,生态逐渐恢复。
然而近10年来,伴随着矿山采集和水电开发的密度、强度越来越大,雅砻江流域的生态再次发生变化。
一方面,由于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开发历史长,近年来又陆续增加了很多开采权,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
而水电项目进驻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在狭长的山谷中密集布局,修电站、修公路、开山、取土、采石,致使岩石破碎,植被疏松,人为制造了很多地质灾害隐患点,一旦遭遇极端天气,便容易引发严重地质灾害。
杨勇还表示,以往锦屏地区虽然也发生过一些地质灾害,但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有分析的特征。而人类活动,尤其是密集工程建设伴生的地质灾害目前越来越频繁,且呈现群发性态势。
“不仅是雅砻江,近年来,金沙江、大渡河等流域,每到汛期都会有与工程开发有关的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我们已经有很多教训了。”他警告说。
在赵章元看来,目前西南地区的水电开发的确存在过度之势。上游把水截住,势必引起下游生态变化,包括部分植被退化、水土难以保持等。“一旦失去平衡,洪水来了,能否挡得住就难说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和森林学家李文华亦提醒,西南地区山势高险,地质脆弱,进行大规模水电开发时尤其要小心谨慎,要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不过,锦屏水电站一位不愿具名的受访人士称,近年来锦屏管理局在当地的植被、野生动物、鱼类保护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并不认为水电开发对地区的生态造成了多大破坏。
水电“集群”开发隐忧
本报记者 胡非非 发自四川凉山州 在一片争议声中,西南地区水电开发一路高歌猛进,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一道道宏伟大坝、一座座梯级水库、一个个规模电站相继建起,中国水电界不断创造世界奇迹。
独立地质学家杨勇,将近年来西南地区密集的水电开发称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密度、超大规模、集群式的”,他并认为,这种开发是“混乱和无序的”。
仅仅在3个多月前,针对金沙江上25级电站、不足百公里就有一座梯级水库的密集开发计划是否过度,杨勇还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爆发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杨勇表示,雅砻江的开发密度丝毫不逊于金沙江:包括锦屏一、二级水电站在内,雅砻江中下游目前有十多座水电站处于启动开发状态,装机规模和库存规模都非常大。
与金沙江一样,问题在于:雅砻江流域脆弱的生态和地质环境,能否承受住如此密集的开发?
如白鹤滩水电站、锦屏水电站这般,极端恶劣天气影响下,水电开发地区不断爆发的严重地质灾害乃至死伤事故,无疑让公众和环保人士对当下超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合理性、必要性的质疑变得更加强烈。
在杨勇看来,所谓的“清洁能源”、“落后地区开发”、“国家经济发展”等开发理由,都不过是利益集团打着的旗号和幌子,从根本上暴露的是利益驱动的私心及相关规划、管理的失控。“这完全是利益集团绑架国家和地方政府导致的结果。”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亦表示,在利益驱使下,部分地方政府和官员已被水电部门完全拉拢过去,“挡都挡不住,这非常可怕。”
如核电一样,水电的过度开发同样可能引发灾难,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至今尚未平息,新一轮的水电开发大跃进又开始了。
在杨勇看来,目前西南地区的水电开发在地质灾害威胁评估、预防灾害的意识和对策、灾害应对措施等方面,都远没有做好准备。“盲目开发,遭受的损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
真相,尤其是生态和环境遭受的影响已经逐步显露出来。现在是国家和政府重新审视现状,并下决心调整、改变的时候了。而作为利益集团,也应正视并面对严峻的现实。
“再不警惕,再遮遮掩掩,这样的局面继续发展下去,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杨勇警告说。
文中部分锦屏水电站员工使用化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