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第一次读池莉的小说是在十八岁,那年暑假无意中看了池莉的《来来往往》,说实话那时我并没有看懂《来来往往》到底讲的是什么。只是囫囵吞枣略有重点的看了一遍。
我的重点就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小青年来说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大家讳莫如深的男女之事。然而池莉的《来来往往》讲的就是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有男人和女人的爱情故事,肯定就有隐讳的男女之事,池莉用点带面粗线条的描写出来,露骨的不低俗,反而高雅。这对于当时还是小青年的我来说是具有重大吸引力。
《来来往往》这本小说的封面很简单,上面落款着池莉著,我也就第一次看到池莉这个名字,从此池莉就若隐若现的留在我的心里。那时我想池莉这个名字应该是一个女人,除此之外就一无所知。自从那个暑假看过了池莉的《来来往往》我就再也没有读过池莉的其它做作品。
2008年我来到武汉这座城市读大学,在武汉我再一次遇到了池莉这个名字。哦,原来池莉是武汉的。大学三年,我深深的喜欢上了武汉这座城市,喜欢坐在汉口江滩看浩浩荡荡长江两岸繁华无尽的都市,喜欢逛逛江汉路看看美女,喜欢站在长江大桥头看来来往往的火车,喜欢看武汉大学参天的法国梧桐树,喜欢爬过珞珈山看浩淼东湖上的日出日落。因为喜欢武汉这座城市,所以喜欢武汉一切优秀的成绩。池莉就是武汉当代文学最骄人的成绩,我也就自然更加关注池莉了
,这是这种关注只是在报纸网络之类关于池莉的新闻报道。整过大学我也没有读过一篇小说,自然就谈不上读池莉的作品了。
2011我开始参加了工作,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喜欢上看小说,可能是太无聊,也可能发展不是很顺心,需要借一些东西来慰藉空虚的心灵。于是我开始读了川端康城的《雪国》,2012年我先后读了池莉、方方、张小娴、匪存我思的小说。选择读池莉、方方、匪存我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们都是武汉的汉派作家。
在汉派作家中,我读池莉的作品是最多,不过也不算多,好像还没读一半。像《来来往往》、《不谈爱情》、《她得城》、《烦恼人生》、《致无尽的岁月》……。我又重读了《来来往往》,读到第一句“好多男人的实际人生是从有女人开始的,康伟业就是这种男人。”我就有一种似从相识的感觉,继续读下去,这不是很久以前我十八岁那时看过的一篇小说吗?啊!居然是池莉写的,猛然回想起来,哦,对是池莉写的,居然是武汉的池莉写的。这层关系知道的不算太晚,也就是十几年,有些人有些事情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再一次读《来来往往》,当然是重在理解的看,去看池莉的写作题材背景,小说的表达的价值观,以及写作的技巧。
池莉的文章通俗易懂,紧跟着时代气息,没有残酷的思想冲击感,家庭妇女在闲散之余读读,陶冶心灵,充实生活。池莉是一个比男人还了解男人的女人,例如她的《不谈爱情》把男人猥琐之事写得淋漓尽致,让男人看了有一种不得不佩服之感。同样池莉是一个很热爱武汉的女人,一个人只有热爱生自己养自己的家乡,才能爱其它的伟大的东西。在池莉的小说中,武汉这座城市是最基本的素材,因为池莉的《生活秀》我们知道了武汉特产的鸭脖子,吉庆街;因为池莉的《不谈爱情》我们知道了汉口江汉路的花楼街,因为池莉《她的城》我们知道了汉口的水塔街;因为池莉,武汉被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
武汉因为池莉更美丽,池莉因为武汉而努力。那一年我差一点去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人班念书,池莉是武汉大学成人班中文系毕业,差一点点我就成为池莉的校友。再一次读池莉的小说,有一种张爱玲说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美好感觉。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