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仙桃网(仙桃日报)“天气好的话,这批西瓜5月份就可以上市了!”4月21日,移民王世友一家正在瓜棚里忙活。连日来的阴雨天,让他对西瓜的上市担忧起来。
王世友是丹江口库区郧县人,48岁,是大棚种植的“土专家”。2010年因南水北调工程,随3000多人迁入我市,被安置在长埫口镇三垸村。
迁入后,看着分配的田地,王世友又燃起了大棚种植的想法。正当他信心满满准备大干时得知,搭建一个大棚至少得花8000元,还不包括种子钱。这让王世友犯了难。
这时,村里宣传起扶持移民的相关政策,根据移民扶持办法,每个大棚政府将补贴3000元。王世友得知后,赶紧申请,一口气弄了四个大棚,种起了两季西瓜、一季辣椒。2012年,靠大棚种植,王世友年收入达10万元。
看到王世友大棚种植效益好,其他移民也跟着他搞起大棚种植来。如今,共搭建大棚14个,个个都鼓起了腰包。据了解,截止去年底,全市移民共搭建大棚100多个,总面积达到112亩。
“不光是特种经济作物有补贴,养殖和购置生产机械、技术培训样样有。”市移民局工作人员说。
移民王勤是80后,在郧县就是养猪大户。迁入西流河镇北口村后,就想建一个养猪场,可成本高达80多万元,这让他有心无力。
市移民局了解情况后,一次性补贴20万元。现在,王勤的养猪场存栏380多头。预计今年6月,主厂房建成后,养猪规模将达到1500多头。
“养猪场投产后,准备再建个屠宰场,实行生产屠宰一条龙服务。”王勤兴奋地说。
“很多移民迁过来后,手上有技术,但资金有限,致富的积极性大受打击,扶持资金给他们壮了胆。”市移民局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早在2011年,市移民局制定了南水北调移民生产扶持办法。截止今年4月21日,我市用于南水北调移民生产的资金达到了288万元。(记者 刘贤双 见习记者 周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