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江新闻网讯 “这是一座绿色的城。”这是作家碧野对潜江的盛赞。
用绿色扮靓城市,这是潜江建设者的共识。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投入资金7.5亿多元,带动社会投资3亿多元大造林、大绿化,推进城市生态化建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品位不断提高,形象日益靓丽。
今年,我市植树造林3.5万亩,义务植树150万株,并投资千万余元满城植绿,对总口、园林、泽口、杨市四个工业园组团实施绿化建设。
目前,全市林地面积已达到54.8万亩,森林覆盖率18.3%,森林蓄积总量190万立方米,城市规划区公园覆盖率已达18.1%,道路绿化覆盖率达到96.5%,农田林网绿化覆盖率达92%,水系统绿化覆盖率达到93.8%,构筑了一个“河渠、林带、城市”相互交融的生态格局,成为全国平原绿化的一面红旗。
因此,潜江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等多项殊荣,2011年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市”。
关键词:公园绿地建设
2004年,我市投资5000余万元开建曹禺公园。这个以著名剧作家曹禺命名的公园坐落在城北的马昌湖上,是我市城市环境整治、城市防洪与现代景观、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产物,是一座集休闲、旅游、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敞开式水景公园。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现有城市功能需求,我市把公园绿地建设作为建设重点,先后建成了广华文体广场、向阳文体广场2座大型绿化广场,曹禺公园、梅苑、南门河游园、森林公园、水杉公园5个综合性公园和20多处街头游园绿化,切实满足市民需求。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
按照“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的原则以及“层次丰富、物种多样”的建设理念,结合城市发展,完成了18条新建道路的绿化配置,16条道路的升级改造,形成了多条以杉树、梧桐等乡土树种为主的林荫路,并对所有临街单位围墙实行了通透式处理,构筑了层次丰富,交相辉映的道路绿化体系。
目前,“三轴两环”的道路骨架已经搭建,实现了城市组团的绿色融合,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和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
关键词:创建园林式单位
自1993年以来,我市一直坚持开展单位庭院绿化达标和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式单位的创建评选活动。市委、市政府狠抓督办,城区各部门和单位共同努力,全市223家单位庭院已实现绿化达标126家,达标率为56.5%,建成市级园林式单位90家,省级园林式单位6家。
关键词:城市生产绿化
湖北滕头园林苗木有限公司2008年落户潜江,是我市花卉苗木产业的领军企业,被授予全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滕头园林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下,我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迅速,产生了一批千亩以上的苗木生产大户,在318国道和熊老公路沿线形成了两条花卉苗木产业密集带。
国营、集体、个人三头并举,我市大力发展苗木生产,城市生产绿地大幅增长。建成滕头园林、向阳苗圃、长清苗圃、住建委苗木基地、绿景生态园为主的绿化苗木生产绿地12处,总面积227公顷,涉及品种300多个,每年仅外调苗就达1000多万株,苗木自给率达86.7%。
关键词:大环境绿化
结合潜江城区分散型、组团状特点,我市大力实施 “绿色通道(公路绿化)工程、防护林工程、生态林工程、农田林网和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工程” 等五项大环境绿化工程建设,实现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生态体系。
从2001年开始,建设了园林至泽口、园林至周矶、泽口至五七、广华至高场等组团间宽幅林建设;完善了东荆河、田关河、宜黄高速公路等河渠、道路的防护林体系,整体推进了城郊一体化和城区组团融合。
关键词:以绿治水
为了改变我市城区内部分河道丧失排渍、灌溉和调蓄防洪功能等现状,塑造水乡园林特色城市新形象,市委、市政府不遗余力地把改善城市水环境和水体沿岸环境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从2003年开始,用四年时间先后完成了南门河游园周边环境整治及南门河游园建设,马昌湖水环境治理及曹禺公园建设,百里长渠、城南河、东干渠等河渠雨污分流及滨水游园和风景林带建设等重点工程。
依水、依势、依绿造景,我市在治水项目上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形成了集市民休闲娱乐、科普健身、观光游览于一体的城市靓丽风景,充分展示潜江“以水为体,以绿为魂”的水乡园林特色。(潜江日报记者 刘大琼 通讯员 瞿祥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