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家名片—— 周中林,长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荆州市公安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产业经济、企业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世界经济》、《经济评论》、《经济问题》、《中国经贸导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绿色壁垒理论与实证研究》,2012 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低碳经济下中国企业管理创新与变革研究(项目编号:12BJY081)。 “中梗阻”如多年痼疾,严重影响着一座城市“身体机能”健康,也因此成为国家致力根治的顽疾。 “中梗阻”缘何产生,行政部门应如何行政?记者为此专访了长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周中林教授。周中林对“中梗阻”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危害、根源进行了深刻全面分析,并对如何消除“中梗阻”提出建议。 “中梗阻”对政治经济发展危害大 在周中林看来,“中梗阻”是政府部门得的一种“病”,最主要“症状”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门难进,表现在少数公务员的不作为;脸难看,显现在服务意识淡薄;事难办,体现在办事效率低下。 谈及“中梗阻”的危害,周教授认为这种“顽疾”严重危害政府形象,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一是“中梗阻”现象的存在增大了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对于荆州而言,就是降低了荆州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公务员效率低下或不作为、乱作为,直接导致市民和企业在获得政府服务时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企业为例,如果相关服务于企业的政府部门不是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而是“吃、拿、卡、要”,就导致企业把本可以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时间耗费在与政府部门打交道上了,长此以往,影响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在这种环境下,不仅本土企业无法得到发展和壮大,也会影响荆州招商引资的效率与质量。 二是“中梗阻”现象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囤积和激化。周教授说,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为市民提供满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为提供服务,从而获得了向人民征税的权利。按经济学理论,这就构成为一种交换关系。纳税人缴税,是为购买令其满意的服务,政府部门向其提供满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其职责。“如果政府部门不能为老百姓提供满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就会导致政府和人民间的矛盾日益增加、激化。” 产生根源——个人因素与制度问题并存 周教授分析认为,“中梗阻”产生的原因,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制度问题。 从个人方面看,少数公务员一方面服务意识淡薄,没能正确把自己定位为人民公仆,没有把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视为职责,相反,希望人民求他们提供服务,否则,就不情愿,拖延时间,甚至故意刁难;另一方面,有的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不能满足要求;还有极少数公务员,则是受以权谋私、腐败等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沉迷于谋求个人私利,从而削弱了其提供公共服务的动力。 个人因素,汇聚到部门,就造成了一些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被动,失去了主动提供服务的意识,更谈不上制订预防措施和应对办法。 谈到制度问题,周教授认为,我国现有的制度缺陷也是导致“中梗阻”的重要原因。 其一,是国家现行管理体制和机制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缺乏约束性,可操作性不强,尤其是,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将很多谋求个人或部门利益的行为视为合法; 其二,是政府部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在我国,各级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至今还未得到有效解决。为了让每个人有事做,往往把本可以在一个部门办完的事情分解成若干个环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效率。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应如何定位,部门权力有哪些,应由谁来行使等问题界定不清,也缺乏细节的规范和管理; 其三,政府公务员升迁机制体系有缺陷。周教授说,目前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的升迁评价体系在某种意义上是自上而下的,群众、企业的评价所占的权重较小,对其收入和升迁影响不大。因此,公务员更看中的是领导的评价; 其四,对公务员行政行为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人的行为是对制度的反应。当少数人在以权谋私过程中尝到甜点而又没有有效监督和制度约束时,这些行为就会形成习惯。”周教授认为,少数公务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效能低下、以权谋私的成本太低,得不到责任追究,这是“梗阻”问题存在的主要根源。 解决之道——机构“消肿”流程“瘦身” 机制改革服务变“芯” 转变工作作风从转变服务理念开始。周教授说,市民、企业对结果满不满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部门的窗口单位和基层办事人员的服务理念。我市应当对政府一线从业人员加强教育,以增强其服务意识;加强培训,以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技能。 转变政府职能从规范行政行为开始。政府各部门要对本部门职责制定公开、具体的办事流程、要求,并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 提高工作效能从优化政府部门资源配置开始。周教授说,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竞争的关键是政府之间的竞争,一个高品质的政府是增强竞争能力的关键。为此,政府部门要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积极开展政府创新与变革。 破除“中梗阻”要创新监管模式、改革用人机制。周教授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践证明,消费者是评价企业产品质量的最佳主体,对政府服务部门,我们要由以前的以内部监督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市民、企业监督为主的模式,畅通市民、企业投诉渠道,把监督结果与个人、部门负责人的奖惩、升迁真正结合起来;谈到改革用人机制时,周教授说:“政府部门在用人时,政府各部门可学习企业的用人模式,尝试聘任制,真正打破‘铁饭碗’!从而在政府各部门形成竞争机制,这是医治‘中梗阻’有效方法之一。”(荆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