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花园丁”高玉华临危不惧 地震瞬间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4月21日,也就是芦山地震发生的次日,一段视频在网上疯传,点击率不断刷新,视频的内容是一段监控录像:地震发生时,名山中学高三年级正在上课的学生在一位身材瘦小的女教师指挥下安全、有序地撤出教室,女老师最后一个撤离。网友们对此由衷赞叹:“危险面前,无须选择。瞬间的举动,源自于内在的品质!向这位老师致敬!”“老师沉着冷静,走在最后,有一种高贵气质。向这位老师致敬!”“最美女教师,看到没?自己班的学生都逃出去了,她走到门口还在疏导走道里的学生!赞一个!”4月23日下午,通过雅安市名山区宣传部门,记者在名山中学的操场上见到了这位女教师——高玉华老师。高老师2000年从四川外语学院毕业后,就来到名山中学,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英语老师,一干就是13年。4月20日早晨7点55分,名山中学高三年级(3)班的学生上完英语早自习后,第一节课刚好是高老师的英语课。教学正在进行,教室内的课桌、门窗突然发出晃动的响声,而且摇晃得越来越剧烈,正在讲课的高玉华老师心头一紧,意识到可能发生强震了,立马提高声音大喊:“赶快撤!同学们。”一面喊话,还一面挥手示意,犹如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这时,学生课桌上的书本文具开始到处飞落,课桌“漂移”,但高玉华老师站在讲台前,显得非常镇定,没有丝毫的慌张,同学们也在她的指挥下自觉、有序地撤出教室。当最后一个同学跑出讲台前的过道后,高老师才跟着同学们,最后一个走出教室。高玉华说,她只是名山中学一位普普通通的高三英语老师,喜欢“踏踏实实工作,平平安安生活”,对自己当时的行为,她说:“我当时这样做,其实很平常。这是一个教师必须承担的一份责任,也是人的一种本能。”她说当时确实也来不及多想,因为高三(3)班在二层,就只想让学生快点跑,快速撤离到安全区,学生安全了,当老师的也才心安。自汶川大地震后,这一带常有余震,而且学校也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防灾应急演练,所以全校师生在地震袭来时还是有心理准备的,并没有太慌乱。当时学生撤离时的状况,跟平时学生下课出课间操一样井然有序。“当然,如果当时我要表现得很慌张,学生就可能乱了套,撤离就可能很混乱,甚至有可能发生拥挤或更严重的情况。只有老师镇定了,学生才可以稳下心来,撤离才会有序。”女生张凤琼说:“当时课桌一下子摇晃得快倒了,我们还是受惊吓了,但高老师特别镇定,我们一下子心就放稳了。这两天,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说,上学能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是我们的福分。”男生毛振宁说,“地震发生时,我坐在教室靠边的最后一排,看到有同学站了起来,这时听到高老师喊‘赶快撤!’前排同学才开始撤;前面的撤了,后排的同学才迅速跟上。我们学校平时组织的防灾应急演练也差不多是这样,出教室后,哪个班走哪个出口哪个楼梯,都是训练过的,实际上每次课间出操都是一次很好的训练。我们能在这样一所好学校上学,能碰到这么好的老师,真好。”高玉华为人师,亦为人母,家里有个9岁的儿子。她的儿子看了网上的视频,骄傲地对记者说:“我妈妈心灵美!”(雅安4月23日电 记者危兆盖)
央视新闻网消息(新闻联播):地震发生瞬间,雅安一所中学正在上课的老师,首先疏散学生离开,自己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当时的视频监控记录下了这一刻。
社区先锋李卓卉:带领社区居民积极开展自救
李卓卉是芦山县芦阳镇先锋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地震后,她带领大家自助自救,共度难关。 见到李卓卉时,她正在居民安置点,给各社区小组分发今天凌晨刚送到的食品。 先锋社区有6400多人,是芦山县人口最多的社区。汶川大地震后,李卓卉每年至少组织社区居民进行三次地震救灾演练,教给大家怎么逃生、如何自救。在这次地震中,平时的演练发挥了关键作用。 地震发生后,在李卓卉的带领下,社区居民自己动手搭起了帐篷。兰师傅患有肝癌,但他仍坚持参加社区的救助工作。 这些天,李卓卉一直穿梭在先锋社区的各个安置点,身上的衣服都没有时间换。社区的许多居民都不知道,从地震到今天,李卓卉只喝了一碗粥,睡过20分钟。 http://vlog.cnhubei.com/index.php/video/index/89307
义勇抢险军:穿越塌方地带救下3位高龄老人 在芦山“4.20”7.0级地震的灾区,每天都在上演着感人的救援故事。这两天宝兴县灵关镇开始下雨,这也增加了次生灾害的风险。昨天下午,武警救援部队就接到群众反映,有一处山体出现了裂缝,而那里有3位高龄的老人被困在村子里,他们中年龄最大的95岁,处境非常危险。一场紧急的生命救援迅速展开。 得到消息后,武警四川总队的17名官兵立刻沿着山路向建联村挺进。因为余震不断,经常有飞石下落,必须急行军快速通过。脚边就是几百米的深渊,稍不留神就有生命危险。 穿越了十几个这样危险的塌方地带,官兵们终于进入了建联村,见到了急需救助的三位老人。来时的路太危险,救援官兵现场勘察地形,决定开辟一条没有塌方的小路下山。正当大家准备出发的时候,这位老人却走过来,硬要塞200块钱给官兵。他说大家来救援不容易,就当给大家买点救援的工具。官兵们推了半天,可老人说什么也不肯把钱收回去。为了让老人尽快转移安全的地方,一位战士只好接过钱,等老人转身离开,就悄悄地把钱塞在了门缝下面。 行动不便的老人,一前一后保护搀扶着走;无法行动的老人,就直接背在身上。 一路上,你累了换我来背,山路湿滑、陡峭,背上的老人却始终安稳。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接力,武警官兵顺利地把老人背到山脚下,用救护车送到了安置点。这时候,大家才算松了一口气。一路艰难,用尽了力气,磨破了手掌,都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