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市抵腐 于 2013-4-25 08:59 编辑
http://player.56.com/v_OTA5MTQ1NjI.swf
在我市,不论城市或乡镇 ,有这么一种小广告,被称为“城市牛皮癣”,它没有新意、不讲公德,更别论诚信;它遍布大街小巷,楼道铺面,其内容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发布信息的:如房屋租赁、买卖、电器维修、疏通下水道、招聘、上门服务等,另一类是危害社会的,如治疗性病、疑难杂症、办假证、高息贷款、出售枪支等,其中虚假、欺骗类的信息比较多。 这种“牛皮癣”,不但严重损害城市美好形象,污染了城市环境,冲击了社会管理秩序,而且其幕后还隐藏了大量违法犯罪活动,使居民上当受骗,蒙受损失,与文明城市的形象格格不入, 同时也给政府脸上抹黑。 “牛皮癣”小广告为何长期存在,屡打不绝,主要有以下原因: 1、违法成本低,市场有需求。非法小广告制作成本低、张贴费用也低,而且由于非法小广告容易张贴和刷画,张贴过程很隐蔽,不易抓到,同时,疏通管道、房屋买卖、租赁以及上门服务等与市民的需求息息相关,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2、管理人员不足。目前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由于人员不足等原因对乱贴乱画小广告的行为无法采取专项措施加强治理,而且,小广告整治,单靠城管一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公安、工商、移动、电信、联通等多个部门、单位联手治理,而各部门之间缺少联动机制使小广告管理基本处于失管状态。 3、法规不健全导致违章违法广告屡治屡犯。目前,我市对“城市牛皮癣”小广告进行治理的唯一依据是市政府于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四日公布执行的《丹江口市城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由于监管不力,问责不明,措施空缺,奖罚无例,才使“牛皮癣”顽固生存于城镇。 4、缺少发布信息的渠道。目前,由于城区没有设置公众广告发布栏,招聘类、服务类、商家信息等广告商家没有可以发布信息的地方客观上为乱贴乱画埋下了隐患。 5、房屋维修基金缺乏有效利用。我市很多沿街建筑的外立面在被“牛皮癣”小广告污损后,没有得到及时维修,应支取上述建筑物的房屋维修基金对其外立面进行维修和升级。 为此,我建议 : 1、加强对乱贴乱画的清理。采取由政府出资,职能部门监管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对“牛皮癣”小广告实施全天侯的清理、粉刷和油饰。 2、加强部门执法联动。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配合,由城管执法部门牵头,工商、环卫、公安、电信、联通、移动等各部门加强配合联动,出台《丹江口市乱贴乱画小广告管理办法》,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联合执法。 3、疏堵结合强化管理。规范合法小广告的发布渠道,在次要路段或公共区域建立广告发布栏,为招聘类、服务类需求广告提供一个发布的空间,对于办证等违法广告则加大打击力度。同时对张贴“牛皮癣”和散发小广告的人员进行教化。在坚持不懈的清除违法的“牛皮癣”的同时,对违规的广告商,还可以按照广告提供的电话由城管、工商、公安等部门打电话,进行批评教育,使其认识到非法张贴“牛皮癣”严重性,在批评教育的同时进行电话录音取证,作为以后处理的依据,对于屡教不改,证据确凿的非法“牛皮癣”,可以借鉴其它城市的做法,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联合通信部门对其电话进行暂停服务处罚,直至接受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处罚后,才予以恢复。提高其违法成本,以减少和杜绝违法行为。 4、建立群众举报制度。设立专门的举报投诉电话,对抓获乱张贴、乱涂写广告者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同时充分利用公安或其他小区的监控系统,建立110联动机制,及时发现并抓获乱张贴、乱涂写者,这样也可有效解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人手少,取证难的问题, 5、建立责任追究制。赏罚分明,勤庸有别,言必行,行必果。 “牛皮癣”顽症一日不除,那么作为“三宜”城市的水都,只能是笑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