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9171|回复: 19

叶贤恩:鄂州太和塘角熊湾抗倭名将熊桴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491

主题

9787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0908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4-30 07: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邱雪斌 于 2013-4-30 08:05 编辑

       熊桴(1507—1569),字元乘,别号镜湖居士。武昌(今鄂州市)人。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官宦之家。
      其远祖熊二郎“开基于山西阳曲(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北部),参政于率土东南”。其下万安、仕元,为两淮都转运司判官;载宁,曾任广东潮州防御使,因从侄和钦为武宁(县名,今江西省西北部、修水中游,邻接湖北省)教谕,乃偕兄千一迁武宁。和钦字清胜,从武宁教谕擢为四川策应大使,后迁武昌,卜居贤庾沙溪(今鄂州市梁子湖区)。世昌,字元吉,进士,辞官不仕;曾祖友信,祖遂,父清。清,“正德(明武宗年号)中以岁贡任南海丞,禀性端悫,善治繁剧,民有讼,咸愿质成,复能执法不阿。按察张佥事无罪杀人,御史属清复核,为白其冤。方士莫文宪以黄白术掩骗不赀,清执之。莫馈以奇货,清不纳,卒正法”。“秩满未及迁,病卒于任,囊无余物,士民伤之。”
       桴,清之季子,从小沉敏端重,不习为嬉游,凡同他会过面和与其交谈的人,包括他父亲的上级和下级,无不感到惊奇。老师给他授以经史诗文,都有神悟。参加考试,为诸生冠。其后还以膳(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代府、州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补助其生活)让其友李生、邵生;寻以贡让其师周生。事亲孝,对兄弟友爱,分析家产都向两兄长推让。凡族人有困难,他都尽力周济。在其还未及第,邑人都对他非常仰慕。
      嘉靖癸卯(1543年)举于乡,庚戌(1550年)举进士,被委任为太仓(今江苏东南部,东北滨长江,邻接上海市)知州。太仓为吴郡管辖,吴郡郡守吴剧。
      壬子(1652)年夏六月,倭寇侵犯太仓,郡守开始着急了,说:“自此以后,我们不得安宁了!”因为当时朝廷为严嵩及其党羽把持,十分腐败。倭寇侵犯,郡州对付的办法是以美女饵寇,屈膝求和。
      从上到下都十分麻木,大家没有打过仗,根本不知兵事。现在倭寇一再侵犯,便引起郡守注意了。熊桴命令州、县,要把城墙筑得高高的,筑得坚固一些,要把士兵进行训练,要把粮草备足。每当倭寇来时,都被打退。
     明年(1653年)春三月倭寇再入犯嘉定、上海,杀战将二人,大肆进行抢劫。此时,朝廷、吴郡都不声不吭,熊桴忧曰:“事急矣,如待檄而行,使贼先我,将误大事。”遂亲自出征,将兵分两路,从两侧击之,寇失利逃遁。但在退却时,会大寇数十万据宝山,“三吴震恐”。而郡州将士,又被上面调集北去,将沧州一个空城委之熊桴。熊桴非常担忧,深感兵力不足,难以胜敌。恰好此时上面派了一个蔡中丞来视师,熊桴汇报后,号召民间青壮年男女,都来当兵,捍卫本土,人还未及集,而倭寇数千已进入城下了。在非常危急的时候,熊桴悉发城中壮丁严防死守,自己冒着敌人投掷的矢石,在城中各守备要塞进行巡逻指导,千方百计增加抵御之械备。是日天空黯惨,蔡中丞畏缩不前,准备逃走。熊桴晓以大义,要求共同战守,蔡十分恐惧。当见到敌人从东西南三关急攻时,蔡径自北关夜遁。城中上下听说后,无不自危。忽而,东西南三关燃起熊熊烈火,许多人一见,疑贼入城,同时讹传蔡中丞和熊知州都早已逃出城去,于是将士发出怨言说:“既然他们都已逃走,我们还在这里坐困何为!”熊桴闻之,持剑厉声叱曰:“谁逃走了!中丞公出城去调大兵支援你们去了,有言走而惑众者,吾当严惩以示众!”熊桴这一佯言,非常有效,众将士皆不敢走。经坚守数日,寇始解围。随后,诸将士猛加追击,杀伤无数。成为以少胜多、转败为胜的一个典型战例。
         1653年,倭寇又侵略来了。城外诸村落及附近邑民,投奔沧州者数万,熊桴令开城门,全部接收过来。当敌人攻城时,熊桴令城上用火具攻杀,城下设埋突袭,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贼既破而城完整如初。
        贼退后,又蹂躏旁邑旁郡,中有人造谣说是熊桴把敌人放跑了。时因太仓战败事,朝廷罢了蔡中丞的官。蔡极恨熊桴,因唆其所善孙御史,采纳郡人无稽之谈,罢了熊桴的知州。因朝廷许多官吏,知道该事真相,都为熊桴鸣不平;且郡中父老也极为愤慨,他们组团赴京,为桴申冤。就在这个过程中,处分熊桴的命令下达了,当时就未更改。但熊桴以国事为大,虽然无官职,抗敌御侮仍坚持奋力,他在不打仗时与诸将士分析形势,出谋划策;寇至则“执甲荷戈,拥兵迎敌。”
       一天,他问诸将士:“敌人如果从海上来,你们怎么办?”诸将士都摇头,说“还未想这个问题。”熊桴说:“对敌人的进攻策略要考虑的广一些、深一些;我们对敌人的防御方法,要考虑得多一些、妙一些。有备无患,乃兵家的致胜基础。”说得大家都点头称是。熊桴说:“我们不光是想想而已,而是要及早动手,迅速准备,才能临战不乱,克敌致胜。”在熊桴的倡议下,他们组织民间能工巧匠,做一大批木耙似的东西,在长木条上钉上犬牙交错的长铁齿,用桩和绳扎入沿海水面。恰巧,在一个阴沉沉的刮风天气,倭寇真从海上开来一大批战橹,张牙舞爪地向沧州城闯过来。人用力,风推船,说时迟,那时快,所有战橹,都先后闯上了早已设置了水上齿耙,把许多船只钉穿漏沉。船上的倭寇企图泅水逃脱,无奈足不能伸,手不能扒,身上钉得皮破血出,无法向前,结果不能上岸,浮尸遍海,鬼哭狼嚎。此时熊桴和将士们巡视海岸,心旷神怡。有许多将士围着熊桴说:“熊将军真神法也!”
       不久,熊桴以功擢苏州郡丞,旋又擢河南省按察佥事、兵备苏淞。此时倭寇又来侵略苏淞、横行江淮。熊桴会诸路将士,日夜追击,每出奇计,都定获胜。由是捕虏日多,军气日振。该地匪首王直,是倭寇所宗倚的靠山,他们狼狈为奸,鱼肉百性,多次招之不降,于是熊桴遣其酋来见,苦心工作,终于擒获王直,灭其党羽。为了表彰熊桴,军府向朝廷累上功状,皇帝赐白金文绮,擢副使。
       明年,苏州、福山、吴淞、崇明等州、县,地方政府和军队发生了矛盾,主要是粮饷不济,军队反对地方政府,其中金山军逼御史于松江之门,御史令闭门拒之。熊桴去后,认为此行不妥,令开四门,传檄于全军上下对所欠军饷,全部照给。事平,闻金山乱,熊桴单车前往,他召集诸将,在弄清情况的基础上,陈说大义,于是一二倡乱者,都欲诡言解脱。熊桴要这些人“具牒”“书名”,他们都感惶恐。桴回太仓,以书密谕将吏,夜捕首恶诛之,旦日揭榜谕众,乱军遂平。
朝廷为奖熊桴之功,擢为云南参政。
        熊桴在沧州十二年,再保危城,五定内乱,身经大小三十余战,斩虏首三千四百有余。倭寇闻风丧胆,人民欢呼雀跃。战功赫赫,威名远扬。与此同时,熊桴还动员组建了崇明、福山、川沙、柘林、吴淞五城,开杨林、瓦浦、虬江、白茆四渠,补坍海田赋二千二百多石。吴人对桴恃为长城,心地平稳,安居乐业。为此,当地老百姓为熊修祠立庙,并写有《整饬苏淞兵备河南提刑按察司副使熊公生祠记》。大书桴之文韬武略、吏治功勋。文曰:“熊公以进士高第来守吴郡,时政务委积,案牍旁午,公以通敏不滞之才,容保有临之量,补废理滞,百务俱兴。”为保障一方之平安、发展,熊桴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赏罚严明,“凡将吏之不才者,黜之;卒武之羸弱者,汰之;亭障之未备者,补之;财用之不经者,贮之;政事之有利有害者,举之革之。”人们说吴郡一带,如果没有熊桴,老百姓都“其鱼肉矣。”因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思之益固”,于是为熊桴建立祠堂“永记功勋”。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云南出现有土官素仪之乱,朝廷又擢桴参政往视之,两制府正欲调大兵,熊桴至,坐策之曰:“此名分未定,蛮夷自相攻耳,何足以烦大兵!”“因檄素仪冠带之使,摄诸夷如守吏。”素仪很受感动,心悦诚服。终于未亡一矢,末动一卒,而乱自定。
不久,熊桴擢陕西宪使,旋因被陷害,迁山东参政。是时,徐州至沛县的一段运河,因淤塞,决口数处,不仅淹没大量农田,使广大农民生活无着;同时,明朝自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江浙一带每年有四百多万石公粮由运河北运,供军国之需。此段决口漕粮没有办法,直接关系到明朝安危的大问题。在此情况下,朝廷令工部尚书朱衡前往治之,决定另辟渠道,推沙泄水。
        熊桴是从江苏来的,曾因开挖杨林、瓦浦、虬江、白茆四渠而名闻遐迩。三河口为山东辖地,上任以后,被分工抓此项工程。工部尚书朱衡听说此事,极为高兴,说:“三河工程,今有望矣。”马上找他商量计议,“熊力任之”。
        熊桴治水,与从前许多官员治水不同,他在工地上搭上茅房,把指挥部放在工地上,自己住在工地,吃在工地,指挥在工地。他将参加工程的民工,分为水土二工,任务明确,进度、质量有要求,然后“奖勤者以激惰者”。卒吏日夜苦干,竟凿沙石成渠,同时又筑起土堤,并以石砌岸,工程质量很高。熊桴自始至终坚持参战,因为劳作而将锄口铲伤脚趾,行动不便,但他仍然忍着疼痛,包扎一下伤口,继续战斗在工地。
        隆庆元年(1567年),工程告竣,工部尚书朱衡和治黄专家潘季驯前来验收,十分高兴。在工地上举行了盛大的庆祝竣工大会,并上书朝廷请予嘉奖。朝廷决定迁熊桴为山东宪使,录河功,进秩二品。当地吏民,也因得利,感激不尽,在三河口上树起大石碑,刻上铭文,“以彰公德”。
        同年(1567年)朝廷授熊桴为浙江布政使,未赴。适潮州海寇曾一本踞南澳,聚众数万,出入闽广,到处劫掠。其引倭为患,范围及于琼崖、高雷、碣石、大埕等地,官兵腐败,御之无功。
        曾一本为海洋(今潮安县)龙溪都(今庵埠镇)薛陇乡人。他居住的村落,现为莫姓人家聚居的村庄。村中原有围仔蔡、围仔曾的人家与莫姓同居一起。后来围仔蔡、围仔曾散了乡,分别到金沙蔡、金沙曾插居。曾一本原为海寇吴平余党。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俞大猷等于南澳会剿吴平,吴平兵败逃亡,一本遂收集吴平余众,再据南澳,四出劫掠,军官莫奈他何。
       隆庆三年(1567年)十一月,朝廷下命,要对曾一本来一次大规模的围剿。其中广东、福建督抚将领首当其任,并推出侍郎刘焘总督闽广军务。同年四月入境,督广抚熊桴、闽抚涂泽民、总兵俞大猷等进战。他们行令诸将士:“量地里以定先后;审风潮以分奇正;禁接济以杀贼势;严哨捕以防冲突;据要害以防逃遁;戒妄杀以全胁从;申军令以明节制。”时曾一本方围南雄,闻桴至,立即逃走了。熊桴为了取得民心,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举群众之力以歼敌,向朝廷上平寇四策:一、拊循士民,即安抚好老百姓,使其转变立场,拥护平寇政策;二、行乡约保甲团练法于闽广;三、造战舰一百六十艘;四、罢久逋渔盐课,即取消乡民久拖未交的渔业盐税。当得到朝廷同意施行后,广大群众莫不欢欣鼓舞,都说熊右佥都御史好,纷纷和他接近,通风报信,出谋献计。熊桴感到民心大定,形势有利,开始兴师击寇。五月十二日进击铜山洋,六月十二日大战鸡毋澳,六月二十二日,激战广洋澳(即莲澳),七月三日,击曾一本于虎头门。四战皆捷,士气倍增。在稍事休整以后,熊桴又命令遣安南夷目还国,又檄其都统使防备境上,阻止曾一本向安南(今越南)逃遁。
      曾一本既然没有彻底消灭,自然不会死心的。稍事喘息之后,他又勾结日本裨王兵古所入寇惠城(今惠州)。熊桴驰师入惠,亲自动员群众护城,亲自沿城巡视。时把总周云翔叛,杀参将,攻城甚急。桴击败走,乃以计获云翔诛之,遂进兵击古所,执之,斩首级一千五百,遣还士女八百。朝廷为嘉奖熊桴的功劳,再赐金币。熊桴见曾一本未彻底消灭,海祸未已,一方面把该赐币拿出修建长宁、永乐两县城,以控山寇;另一方面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亲率诸将士日夜兼程,赶赴惠潮抗击曾一本。三战皆捷,擒曾一本于莲澳,诛之。当时参加进剿曾一本等海盗的邓子龙(江西丰城人,武举出身,从军广东)作诗一首云:

捷阳巨寇曾三老,剽掠称雄居海岛。
水兵数万莫樱锋,两省英雄皆草草。
三司百姓夜上城,束手元戎把计找。
二省会师约南澳,东西顺逆风不到。
五月十二排战船,猾寇乘风先有报。
闽师十万败如洗,将官沉水金门里。
蔽海艨艟悉卷空,军装火器尽为取。
鸟艚碣石凭风起,白沙一日长洲尾。
贼船夜扎牛田洋,轻视广兵容易喜。
胜负未分莲澳战,一声霹雳船不见。
风消烟散浮似蚁,曾贼夭亡蓬澳底。
       熊桴在追捕曾一本的过程中,因劳累过度,而又长时间的带病战斗,于是病情日益加剧,终于在隆庆三年(1568年)七月二十四日卒于军中。“广民思慕之,庙祀于吴中。”上闻震悼,有以死勤事之旨,以平寇功,进副都御史,赠兵部左侍郎,使祀之少牢。”遗体运回家乡武昌,葬于县东五里响铜铃。所著有《镜湖集》、《水陆事宜》、《抚粤疏议》、《乡约》诸书行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491

主题

9787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0908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4-30 07: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熊桴,字元乘,武昌内乡(即今鄂州市太和镇牛石村塘角熊湾)人,约生于明朝正德年间,卒于隆庆5年(公元1571年)     史载,熊桴自幼刻苦好学。少年时期,曾读书于西山之吴王避暑宫中,不计赛暑。一天傍晚,熊桴读书稍觉疲乏,推开宫门,只见一只吊睛白额猛虎蹲在门外,瓜牙似铁,呼吸如雷,虎视眈眈!熊桴大声吼道:“我钟山川之灵,当捐躯报国,岂可为你这恶兽充饥!”说来也怪,熊桴吼毕,这只猛虎就贴耳拽尾而去。从此以后,熊桴“叱虎”的故事就在鄂州民间广泛流传开来。“伏虎楼”之名即典出于此。
     但是,“伏虎”的更深一层含义,则是对他抗击倭寇的高度评价。当其时,倭寇海盗在沿海一带十分猖獗,有“倭寇猛于虎”之说。熊桴有勇有谋,倭寇屡为其伏,听之闻风丧胆,因而有“伏虎”英雄之誉。熊桴之所以得到后人的景仰和爱戴,当与他一生勤政爱民,坚决抵御外侮分不开。
       熊桴最初步入仕途,是中进士后出任太仓知州。到任后,他即立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对库役杂税坚决进行改革,征治官吏勾结、危害百姓的种种劣行;大力兴办学堂,培养地方人才,很快便将太仓治理得井然有序。
      嘉靖32年(公元1553年)4月,倭寇侵犯太仓。知州熊桴亲自带领军民奋勇抗敌。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熊桴使出了“空城计”,亲自登上城楼指挥,布置百姓在城内四周鼓噪呐喊以振军威,又令部将在城墙上遍插旌旗以迷惑敌人,倭敌不知城内虚实,始终不敢贸然入城,相持了十多天,倭敌只得悻悻离去。
      熊桴有退敌之功,却被诬陷剿寇不力而罢官。对此,太仓百姓愤愤不平,或上书朝廷,或奔走京城,纷纷为熊桴呜冤叫屈,终于洗刷了他的不白之冤。翌年,倭敌从水路入侵太仓。熊桴令水军备办大批长扁木,钉上铁齿,潜放水中,使泅水之敌一个个碰伤手足而失去战斗力,仅被俘斩首的倭敌达数百人之多,太仓之围遂解。
       这一年,熊桴因功调任苏州府同知,晋升为按察佥事、苏松兵备道,并由此开始了转战沿海各地的抗倭活动。据史料记载,为保卫东南沿海疆土,从嘉靖29年至40年,熊桴在吴地先后与倭寇打了30余伏,斩获敌寇3400余人,还为地方兴建了崇明、福山、川沙、柘林、吴淞五城,疏通了杨林、瓦浦、虹江、白茅山四渠,使吴地田赋增收2000余石。离开吴地后,当地人民纷纷为他建祠树碑,以寄托对他的怀念。
       嘉靖41年(公元1562年),熊桴出任云南参政后,很快便平定了土司的叛乱。调陕西按察使,又被参劾降调山东参政,治理大运河有功,又恢复其按察使官职,并晋升为正二品;不久,又转任浙江布政使,未真诚任,又调右佥都御史巡抚广东。在广东期间,他严惩海盗,安抚少数民族,还将朝廷给自己的赏金拿出来修筑了解长宁和水安两座城池。
       熊桴不仅是一员安邦定国的名将,还是一位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儒将。在征战频仍、戎马倥偬之余,他还在马背上写下了大量诗文,可惜大多散失于军旅之中,仅有《诗选》、《抚粤疏议》、《水陆事宜》、《乡约》、《镜湖集》流传于世。其友人在《诗选》序中说:“中亟公与予称诗燕邸中,每一授简,公辄匠意立就,四座尽惊,以为奇,而公则未尝自喜”。即使在“大敌当前,戎衣被体”的危急情况下,他仍“时时啸咏不废”。故乡鄂州的山水胜景和风物人情,也经常被作为写诗的题材。如他写的一首题为《苏子遗亭》诗曰:
五百年前苏子游,青山白水想风流。
孤亭遥隔金莲夜,两赋争传赤壁秋。
绿柳红蕖曾击楫,沙汀渔火漫停舟。
乾坤胜地容迁客,应笑浮云自卷收。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曾谪居黄州的苏东坡的景仰之情。另一首题为《雷山寺》的五律,则蕴含着他对故乡鄂州山水的赞美:
乘兴寻幽刹,阶庭鸟迹封。
人家流水外,风物画图中。
胜日清樽会,高山秀气钟。
凭栏且开抱,天地一浮踪。
       隆庆5年(公元1571年),熊桴因劳累过度而重病缠身,虽如此,他仍宵衣旰食,分阴不辍,对自己的后事则绝口不提。不久,便逝世于军营之中。
       风雨故人情。广东的老百姓也象吴地人民一样,纷纷为他建造祠堂庙宇以祭祀英灵,并且作歌怀念:
伤哉我所亲,义比丘山重。
半生在兵革,间关无息踵;
功成殉海邦,道路哭且踊;
生为万里城,没被长陵宠;
夜台不复旦,使我涕如涌……。
       鄂州民众为家乡出了这样一位民族英雄而骄傲自豪,人们将他的遗体接回家乡,安葬于“县东五里”,即今五丈港闸处,还特地在他当年夜读西山的青龙岗,为之建“伏虎楼”,以作纪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0

3037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834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4-30 13:34: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士出身。副部级干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

主题

285

帖子

847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847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4-30 15: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往今来鄂州从来不缺如熊桴般的能人志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491

主题

9787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0908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4-30 22: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谐的兔子 发表于 2013-4-30 15:26
古往今来鄂州从来不缺如熊桴般的能人志士

{: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491

主题

9787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0908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5-1 08: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谐的兔子 发表于 2013-4-30 15:26
古往今来鄂州从来不缺如熊桴般的能人志士

能数出几个?!{: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

主题

285

帖子

847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847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5-1 10: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邱雪斌 发表于 2013-5-1 08:08
能数出几个?!

王家璧(1814-1883),字孝风,号连城。道光进士,授兵部主事。曾创设厘局,以应军需。先后佐理曾国藩、左宗棠营务,曾关中讲学。后历任大理寺少卿、顺天府府丞、光禄寺少卿等职。 柯逢时(1845-1912),字懋修,号巽庵,鄂城人。清光绪9年(公元1883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江西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广西巡抚、兵部侍郎、督办八省膏捐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湖北铁路协会名誉总理。黄大华(1855-1910),亦名大受,字伯子,号鞠友,金牛西畈(原属鄂城)人。早年丧父,赖母培育,成年后教私塾。1888年中举,次年取进士,分发浙江,历充浙江4交次乡试同考官、1次武乡试受卷官。后历署该省西安、德清、钱塘、鄞县、仁和、黄岩、诸暨等县知县。期间,曾兼任杭、严二州漕运守备,因勤于政事,成绩斐然,保升知府,钦加盐运使衔 。1909年任浙江省咨议局议案审查委员会委员。从政之余,钻研经史,潜心著述,所编《东汉皇子王世系表》、《东汉中兴功臣侯世系表》、《东汉三公年表》、《三国志三公宰辅年表》、《隋唐之际月表》、《金宰辅年表》、《元分藩诸王室表》、《元西域三藩年表》十余种史表,被世界书局刊入《二十五史补编》。《汉志郡国沿革考》、《明宰辅考略》、《明七卿考略》、《山脉指掌续》、《四明酬唱集》、《甬上骊唱》、《历代纪元同异考略》、《梦红豆村诗集》、《梦红豆村文集》等书均已梓行,未刊行的尚有《历代帝王世表》、《唐藩镇年表》等20余种。 闵孝荃(1868-1945),字子骧,鄂城城关人。清末秀才,毕业于湖北警察学堂,曾随伊犁太守王槐僧参赞幕府,辛亥革命后任上海体育专科学校校长,湖北警务处秘书主任。 曹林懋(1873-1932),原名林,号保和,杨叶毛镰咀人,省立湖北师范学堂毕业,1903年中举。1904年至1906年筹办湖北商业中学、商业小学、武汉民立中学、武昌五路高等小学、武昌支郡师范、荆门师范等10余所学校,期间,被湖北按察使梁鼎芬聘为全省预备中学堂会办,后迁任广西省视学,湖北、广西两省提学使,18省学务视察专员。民国年间,历任中华大学教授,实修大学教务长,湖北文史地学社、科学观摩社社长,国学会副会长。万廷献(1873-1943),字仲篪,葛店人。1896年考入湖北武昌学堂。毕业后,被选送日本官费留。曾参加孙中山的“兴中会”,又与留日学生组织“励志会”。 涂晓墅(1874-1944),名家琛,复号小书,晚号樊湖老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仕宦家庭,世居城关十字西街。 程清泉(1876-1924),名玉堂,泽林镇大山村人。自幼颖悟异常,遇事寻根究底。读私塾后即钻研机械,曾在铁山矿局见习机器翻砂。期间,大冶工业学堂及黄石机布厂欲聘其为技师,被婉言辞谢。刘艺舟(1877-1937),亦名必成、木铎,沼山人。1904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加入同盟会,课余参加“春柳社”话剧团演出。1907年归国,在东北各地及天津沿海主演《黑奴吁天录》、《爱之花》等新剧,宣传爱国思想。
    尤其在近现代,鄂州更是人才辈出,为中国历史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热血男儿彭楚藩、吴兆麟为代表的革命先烈,在辛亥革命中首举义旗,为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而血洒江城;以进步青年范鸿戢、刘伯垂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在旧中国积极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参与创建了北京和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还有“曾门四学士”之一的晚清书坛宗师张裕钊,中国工人运动著名的女活动家张金保,中国近代气功武术教育家万籁声,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拓荒者万籁平,全国战斗英雄赵怡忠等,他们如同灿烂的群星,为鄂州历史增添了光辉的异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0

3037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834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5-1 11:02: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县志不会写邱城管。
苏总努力有可能载入县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491

主题

9787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0908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5-1 11: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谐的兔子 发表于 2013-5-1 10:28
王家璧(1814-1883),字孝风,号连城。道光进士,授兵部主事。曾创设厘局,以应军需。先后佐理曾国藩、 ...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491

主题

9787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0908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5-1 11: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白 发表于 2013-5-1 11:02
以后县志不会写邱城管。
苏总努力有可能载入县志。

{:soso_e145:}{:soso_e1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