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水而居,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的活动规律。“从国家和省里发展布局来看,我国区域开放开发已由沿海沿江进入内河内湖推进的时代。”市长杨晓波,在前天的务虚会上分析,国家提出了长江经济带战略,外省的内河、内湖开发建设,正在蓬勃开展,而省内,江河开发建设也在抓紧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黄石进行环大冶湖开发建设,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更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的内在要求。 “一根扁担”挑着大冶阳新 黄石作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经济总量不大、城市首位度不高、中心城区发展空间不足等,成为在推进跨越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核心是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经过60多年的建设,我市四个老城区的承载力基本达到了极限,城市空间不足,严重制约了黄石近几年的发展。”市政协主席郭远东表示,近几年,虽然我们跨过黄荆山,开辟了黄金山开发区,但由于规划起点不高,规划的执行不到位,城市功能不完善,黄金山新区存在着投入不少,发展不快的问题,没有发挥黄石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这就必然要求把发展重点,从环磁湖开发建设,向环大冶湖开发建设迈进,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有效途径,在环大冶湖之间再造一个新的中心城区。从地理位置上看,黄石东边被长江天堑阻隔,北边与鄂州相连,西边正在进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开发区试验,最广阔的区域在黄荆山以南的环大冶湖地区,唯有向南发展才是最大的出路。同时,环大冶湖地区还具有连接城乡的纽带功能,所涵盖的河口、汪仁、罗桥、东岳、大箕铺、大王、太子、氵韦源口、金海开发区等9个镇区广大区域,使得大冶湖“一肩挑两头”,成为促进县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发展不快、发展不够,是黄石最大的问题。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是个重要抓手。这个抓手,也使得我们将目光投向了环大冶湖地区。“2012年虽然我们的城镇化率达到了60,排名全省第三,但我们的城镇化还是低水平的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全市中心城区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大冶市城镇化率46,阳新县城镇化率为30左右,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杨晓波分析,作为在历史上典型的工矿城市,同时拥有全国百强县和贫困县,在城镇化发展时,注定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推进,产业发展好、人口聚集程度高,才有可能、有必要进行推动。“通过环大冶湖的开发,不仅可以直接拉动大王、太子、氵韦源口的沿湖乡镇的经济,而且还可以辐射带动整个阳新的发展,支持阳新早日进入全省县域经济20强,加快阳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市人大主任吴兴龙表示。“大冶湖一湖连三地,建设环大冶湖新区有利于把黄石、阳新和大冶一体化的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因此建设大冶湖新区是带动建设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强有力的引擎。”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张家胜表示。 从环磁湖时代迈向环大冶湖 从环磁湖时代迈向环大冶湖时代,大冶湖生态新区的建设,挺起了大城脊梁,是历史的规律,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环大冶湖开发建设,将唤醒一头巨龙,真正实现黄石的跨越式发展,一举将整个黄石城区与大冶、阳新有机结合在一起,彻底跳出以往黄石城市布局的狭小与零碎,勾勒出“大城市”格局。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也是对接武汉、摘取同城化硕果的不二选择。环大冶湖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有良好的生态本底,更有崭新的开发体制,是一个用全球化视野、国际化标准开发的新区,一定是武汉中产阶级休闲、度假、置业的理想之地。工作在武汉,生活在黄石不是梦。纵观黄石城市发展的历史,沿江发展见证了黄石这座工业城市的初创和兴起,环磁湖发展时代见证了黄石的繁荣和辉煌,今天我们黄石迈向环大冶湖时代,历史将见证这座城市实现黄石梦,走向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