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为什么老是捏着粉拳
我举起相机,镜头对准枯叶丛中的一根蕨菜。它肥嘟嘟的样子有几分天真,象婴儿从襁褓中伸出的一只小手,很可爱。 蕨菜喜欢生长在灌木稀疏的坡地。而这里原本是枯草败叶的世界。一根蕨菜从中冒了出来,希望诞生了。瞬间,便改变了一切。 我按下快门,枯与荣,生与死,生命的轮回被清晰定格。 蕨菜,是一种山珍野蔬,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可鲜食,或凉拌,或清炒,脆滑爽口;也可制成干菜,或清蒸,或煮汤,余香满口。蕨菜也是一味很好的药材,可以清热解毒,正气降压,止泻利尿。也许正是因为它食用、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缘故,因而被称为“山菜之王”。 如此美味珍蔬,怎不叫人喜爱?难怪妻子采摘蕨菜时一路欢呼雀跃。 我再次按下快门,给蕨菜来个特写。
突然有了新的疑问:蕨菜为什么老是捏着粉拳呢?
难道它在呼喊同伴们加油吗?难道它想吓唬小虫子吗?难道它在举手示意,想向我诉说什么吗? 我把这个疑问抛向了妻子。
妻子的回答却大大出我意料。她说:蕨菜的手心握着一缕春风哩,不信,你叫它松开看看。
是谁遗落了一方织锦
一条弯弯山道,隔着小溪,沿着一垅水田,通向大山深处。多情的春树,伸出浓绿的枝柯,为山道搭了一道天然凉棚。 在一处月亮形的弯道处,有一块荒地,上面长满了密匝匝、软绵绵、绿茵茵的杂草,异常肥美,青草丛中点缀着一种不知名的小黄花。远远看去,就象一方精美的织锦。 曾见过很多色泽艳丽、构图精巧的织锦,然而那是织女们用丝绢千针万线编织成的。而这方织锦却不是人工的,是天工织就的,是用花花草草的生命织就的,是鲜活的。在霞光里,在月光下,在风中,在雨中,它的图案变幻着,犹如万花筒。 油然生出在这方织锦上躺一躺的想法。静卧其上,头枕清流,看看蓝天白云,听听鸟语,闻闻花香,恐怕连梦都是甜的,该有多美呵。 织锦,历来是名媛淑女们的最爱。那么,这方美丽的织锦,到底是哪位美女不小心遗落的呢?
又见到了童年的金樱子
那是一棵什么花呀,花朵开得象团团香雪? 我在花下足足站了十分钟,才认出它是童年的故知金樱子。 金樱子属蔷薇科,常绿蔓生灌木。茎蔓粗壮修长,花朵错落有致地排列茎上,花瓣洁白如玉,点缀着黄金的蕊。从单枝看,宛如一条雕花玉带;整体观赏,花团锦簇,形如花环。它的果实呈深红色,象个微缩版的梨子,有一股清香甘甜的味道。儿时嘴馋,常把它当野果吃。 金樱子其实是一种野刺。枝上有刺,叶上有刺,果上也有披针刺。故乡人常用它来筑篱笆。在印象中,人们从来就没有正眼瞅它,连砍柴都绕过它,更没有谁拿它当花看。 也许正因为它是一棵野刺的缘故,没人怜爱,没人呵护,也无求于人,因此它素面朝天,无拘无束,开得热烈恣意。 久违了,童年的金樱子。不曾想,在这僻静的山野,再次见到你的时候,你以一树繁花,彻底改变了我的印象。怪我眼拙,半天才敢与你相认。 他乡遇故知,乃人生一大喜。我无法表述自己的高兴之情,只轻轻地呼唤着你的芳名——“金樱子”,“金樱子”,象呼唤一个儿时的伙伴,呼唤一段童年的回忆。
寻找梦中的兰草花
农舍旁,一条小溪汩汩地流,溪边栽着三蔸兰草花。 溪水清澈见底。一位农妇正在淘米洗菜。 我向她打听兰草花的来历。农妇指指远山,告诉我,这种花叫九节兰,是从山上的松林里移栽来的。 我是一个兰花迷,每每见到兰草花,就会两眼放光。 兰花的诱惑牵引我一路爬坡过坎,走进深山。 林地里,满是松针和枯叶,踩上去软绵绵的。空气中,弥漫着鲜嫩花叶的清香,混合着枯草败叶发酵出的气息。林中穿行,常遇灌木和荆棘出来挡道。衣服被野刺勾住了好几回,双手也被芒草划出了鲜血,但再大的困难挡不住寻觅的脚步。 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甄别比较,生怕漏掉了任何一个细节。突然,一阵幽香袭来,在一处灌木丛,我终于见到了梦中的兰草花,见到了原生状的兰草花。原来,在深山,兰草花就是一株普通的草,以松树为友,以荆棘、野草为伴,平平凡凡,毫无异样。忽然想起陈毅元帅的《幽兰》诗:“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好个兰花,让我看到了古代隐士的风范。 是的,我也是一个远道而来的“求者”。今天我要亲手将它迎回家。于是,用一把园丁剪,清除了周边的杂草灌木,用一柄鹤嘴锄扒开土,小心翼翼地把兰草花请了出来。 捧着兰草花,我对大山说:山神呵,兰花仙子今天要出嫁了,送它一个祝福吧。
好想拾到一枚野鸡蛋
春山雨霁,花草树木痛快地洗了个澡。空气象过滤了一样,格外清新。 突然,我眼前一亮,近处的大清石上,两只异常漂亮的野鸡,在东张西望,交头接耳,似乎在欣赏这幅《春山雨霁图》。 我猴着腰,摄手摄脚,慢慢靠近。那一刻,一股强烈的欲望裹挟着我:逮住它。 野鸡似乎沉迷山色中,并未发觉我的不良动机和偷猎行为。就在我骤然跃起、快速出手的刹那间,两只野鸡,以更快的速度惊悚跃起,翅膀扇起呼呼的金属声响,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抛物线,然后降落在远处的灌木丛。 野鸡早已飞走了,我还在左顾右盼。胡乱想着,这里会不会藏着一个野鸡窝呢?走狗屎运的话,或许可以拾到一枚野鸡蛋哩。 如果能够孵化或驯化一只野鸡,养在庭院里,与这美丽的精灵相伴,应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吧?
那串与影子一起舞蹈的紫藤
一口并不大的山塘,象块碧玉,静卧在山间。高高矮矮的花草树木手拉着手,将它团团围在中央。 山塘象一面魔镜,山来照影,树来照影,云来照影,月也来照影。 一棵构树,斜立岸边,探出大半个身位,横逸的枝柯悬空而下,作出猴子捞月的姿势。一株善于攀援的紫藤,没有放过这个瞧热闹的机会。只见它沿着构树枝条,一路攀爬到悬空的枝头,然后垂下一嘟噜紫色的花朵,象躬身垂钓的样子。水中映着它的倒影。春风吹过,紫藤花悠悠地荡着秋千,水中的倒影也跟着翩翩起舞,仿佛一对双胞胎姐妹,虚虚实实,真真幻幻。 一只小鸟栖在紫藤上,时不时抖抖翅膀,翘翘尾巴。不知它是对着水面梳妆打扮,还是把自己的倒影当成了同伴?啁啾地叫了几声,然后飞走了。春山显得更加空旷、静谧。 小小的山塘,躺在山间,阅尽人间春色,但它又是那样淡定从容,仿佛一个隐居山间的高僧,笑眼看着一切,自得其乐,不语。
古寺淹没在春色里
伫立在古寺前,环顾四周,我真正体验到什么才叫春深似海。老实说,我觉得我和古寺一起完全被绿色的浪潮淹没了。 为了寻觅这座古寺,我沿着盘山路走走歇歇,左旋右转,几近迷途。 山路两边,各种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以及花花草草,比肩接踵,异彩纷呈,连岩石上都长满了青苔。 隐隐听到钟磬之声了。梵音在春山中回响,异常空灵,平添了几分神秘的禅韵。 奇怪的是,明知古寺就在附近,为什么迟迟不见踪影呢?莫非我们走上岔道了?可惜空山无人,无法打听。正惊疑间,听到了淙淙的溪流声。一座跨溪而过的小桥,连着一条曲径,指引着我们来到了寺前。 环寺好大一片竹林!修长的毛竹高过寺顶,翠竹森森,掩映着古寺,难怪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是一座真正的古寺,但规模不大,象栋普通农舍。窑砖墙,灰布瓦,镂雕石窗,内置木质佛堂、僧房,还的一处天井。据石碑记载,建寺于清道光年间,可见已有两百余年历史了。古寺虽然小巧、古朴、简陋,却不失威严。 骀荡的春风无处不在,它的巧手似乎不想放过任何一个渲染春色的细节。你看,一棵青藤呈蛛网状爬满了南面的山墙,青蔓绿叶,把古寺打扮得青春洋溢。 这样的所在,古与新、满与空、真与幻、动与静,如此和谐地揉和在一起,的确是一个修心养性的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