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赵林也夫

幽幽文庙山 千古自风流

  [复制链接]
来自
上海
精华
91

2254

主题

9569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肖意哲博客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2779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上海市

发表于 上海市 2013-5-4 12: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林也夫 发表于 2013-5-3 18:26
谢谢鼓励!写这类散文很费脑筋,前后写了一个月。

辛苦了,感谢你对文学的热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7

284

主题

4294

帖子

6326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326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3-5-4 14: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肖意哲博客 发表于 2013-5-4 12:34
辛苦了,感谢你对文学的热爱

谢谢肖版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9

100

主题

5602

帖子

655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55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5-4 21: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底蕴的好文!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9

100

主题

5602

帖子

655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55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5-4 21: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底蕴的好文!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9

100

主题

5602

帖子

655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55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5-4 21: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底蕴的好文!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7

284

主题

4294

帖子

6326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326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3-5-4 23: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月儿 发表于 2013-5-4 21:55
有底蕴的好文!
问好!

谢谢月版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91

2254

主题

9569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肖意哲博客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2779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3-5-5 09: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林也夫 发表于 2013-5-4 14:47
谢谢肖版鼓励!

谢谢,顺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7

460

主题

7113

帖子

896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960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3-5-5 15: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厚重的文,字斟句酌,得其精华,旁征博引,必流传千古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7

284

主题

4294

帖子

6326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326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3-5-5 15: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林也夫 于 2013-5-5 16:26 编辑

修改稿

      这座山,坐落在县城之北,长江之边。
      文庙山,与其说是山,其实占地不足一平方公里,高程五十八米。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既非名山又非大山的山,自古以来,承载着县地浓厚的儒教文化。犹如一部斑斓古朴的经书,翻开它的每一页,都会呈现一幅幅幽远而经典的图画。它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尽管经历了千年风雨雕饰,但仍然掩饰不住那道神奇的文化之光。
  每次踏上这座山,犹如进入一座神秘莫测的宫殿,总给人以不尽的感受,总让人游兴难尽,仿佛神秘的大佛,怎么看都意犹未尽。

  登山远眺,西临滚滚长江,南可俯瞰全城,历览鱼乡胜地。然而登文庙山却不免为它的沧桑抚今追昔、感概万千!
  文庙山的神秘传奇,是因为古时文庙山叫龙潭山、龙山。是古时嘉鱼县城----沙阳古城所在地。
  西晋太康元年(280),因县名沙阳,随后即在此山修筑沙阳城堡,此后又扩建成沙阳古城于此山周围。
  南朝景平二年(424)八月,宋文帝刘义隆,沿着长江从江陵乘船去建康(南京)当皇帝,行至嘉鱼口,江面突然风浪大起,众人大失所惊,随船接迎刘义隆去南京的镇西长史王昙首向刘义隆进以祥瑞之言,说这是“黄龙出负上所乘舟”,刘义隆非常欣喜,说:“此乃夏禹所以受天命,我何德以堪之?”于是记住嘉鱼的名字,一到建康即改年号为元嘉,以响应上天所授。自此,世人将黄龙负舟处嘉鱼口叫驾部口,即圣驾受“黄龙负舟”的地方。因而江边之山名为龙山、龙潭山;江边沙洲名为龙穴洲(今神洲);山下之湖名为龙潭湖(今北门湖)。
  龙潭山滨临万里长江,盘踞江边沙阳古城,葱葱郁郁,独秀江边,很自然就成了长江边上游览胜地,南来北往驾舟而行者每每于此登足。因此,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常常登山赋诗、饮酒抒怀。
  明代朝廷大臣方逢时《龙潭山》:
        千仭高峰倚翠微,天风吹步上丹梯。
        九江波浪兼天涌,七泽烟云入望迷。
        碧殿松阴风瑟瑟,石坛花影日凄凄。
        人间久已思霖雨,潭底神龙尚屈泥。
  上下数千年,龙一直是华夏民族的象征!龙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蕴涵着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同时,龙又是中国帝王的象征。因此,龙潭山,山不在高,有“龙”则名。

  龙潭山,本是一座无名之山,但是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实为厚德载物之山,使得山名远播。
  宋淳熙戊申年(1188),县衙将大成殿(文庙)从鱼岳山腹部迁建于龙潭山南麓。自此以后,进入文庙传经论道、求贤拜学者络绎不绝。
  文庙,是崇祀孔子的庙堂,亦称孔庙、夫子庙,是祭祀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式建筑。古时地方建文庙,就证明这个地方对国学教育比较重视。棂星传说是天上的文昌星,文庙前建棂星门,以示对孔子的尊敬,以示这个地方将人才辈出,文运昌盛。
  嘉鱼文庙,是一座规模较大、建筑宏伟的古建筑群,历史人文,蔚为壮观。
  文庙建筑群由棂星门、大成殿、东西庑、明伦堂等建筑组成,前后一线,左右对称,具有我国传统建筑风格。文庙东西宽约五十米,南北长约两百米,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据清同治五年(1866)《嘉鱼县志》记载,文庙自宋至清,历经增修,缘山层叠而上,形成五重。
      大成门系一堵青砖砌成的厚实高大的门墙,上复飞檐琉璃瓦;墙有二门,东门上额悬刻有“徳配天地”,西门上悬刻有“道冠古今”的横匾;墙正中上方悬刻有“文庙”二字。
      从大成门拾级而上,为名宦祠、乡贤祠。东侧为名宦祠,奉祀自宋至清历任有功绩的知县;西侧为乡贤祠,奉祀自宋至清本县出任著有功绩的命官和学有成就、有益乡里的县绅。两祠中间的场地上,用青石砌成的半月形泮池,池上跨砌青石拱桥,名为“状元桥”。行人至此,武官下马,文官下轿。
      在高约两米的平台上,登台有奎文阁,中为过道,两旁奉祀先儒;奎文阁后有东庑、西庑“两庑”,奉祀先贤。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歇山斗拱,飞檐高翘,殿内供奉孔子塑像,两侧配庑供奉孔子七十二贤弟子的牌位。
  山顶建有崇圣祠、仰高亭。在各种建筑物两侧,有元代所植古松共百余株。形成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
  明代学者王彦卿有诗《文庙古松》云:
        仰高亭上阵云开,郁郁乔松未易材。
        细叶迎风摇碧浪,孤标映日覆苍苔。
        冰霜岁晚无陵竞,风雨年深任挫摧。
        羡此一团幽冷节,祖龙未曾受封来。
  山因文庙而名。清末以后,龙潭山渐渐称为文庙山。

  沙阳古城,历来为州、郡、县治所在地,历代县衙都很重视文庙,常常邀请名师高僧前来文庙传经论道。
  嘉鱼文庙,既是祭祀至圣先师孔子的庙堂,也是当地讲经治学的场所。
  明代嘉鱼高僧觉来大师,数次至文庙,听道、讲学,对颜曾孔孟是顶礼膜拜。万历二十七年(1599),知县庞一德敬仰觉来大师执着不懈的治学精神,特别邀请觉来大师到文庙讲论儒道。大师与知县会于文庙大成殿内,各据几案,相向而坐,对面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圣像,四方士人学者,济济一堂,盛况空前。江水东流,弦歌不断,大师侃侃而谈,宏论三天,毫无倦色。县人熊开元、金声等身为朝廷要员,但每每归里均求见大师,拜师求学。治学乐道者蔚然成风。
  文庙论道远播四方,儒学精神无不泽及大众草民。那时,县衙即立于山下。清宣统元年至三年嘉鱼知县彭光莹撰书有嘉鱼县衙门联:  
        晏婴齐仁人,一言普安天下利
        孔子鲁司寇,无讼当为百世师
  足见当时治学安邦、贤以乐道之风。可惜后因世事变幻,文庙古建筑群连同文庙雄风毁之一旦,今仅存石阶遗址,古松也已不存。真可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年文庙不复存在,然而文庙山的历史传承依然使之成为文运昌盛之山,让人敬仰。正如文庙古联云:
          先师功德垂千史
          儒学精华照五洲         
  千百年来,先师祖训和淳朴浓厚的儒学传统文化,使得这块风水宝地尽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宋至元明清,先贤不断,进士、举人、秀才无数。仅明代就先后出过兵、吏两部尚书方逢时;礼部尚书金声;世称“嘉半朝”的刑、吏、兵三部尚书李承勋;楚忠谏官李太清;工部尚书吴廷举;兄弟理学名士李承芳、李承箕;明末清初朝廷要员熊开元;清代官二品的金石学家、文字学家、书法家刘心源......
      清末以后,文庙山即被辟为嘉鱼公园。
      如今文庙山的牌楼还呈现着当年棂星门的遗迹风采。在树木葱茏,含绿滴翠的文庙山前,一座牌楼高高耸峙在层层台阶的上面。牌楼为三间四柱两层七楼结构,中间一层连以短墙,上盖黄瓦,屋顶檐角高挑,屋脊上安装着二龙戏珠造型,整座牌楼装饰龙凤、云纹、花卉、几何图案,秀丽精巧,古香古色。
      文庙山,集历史、人文、儒教于一体,从朝廷大臣到清正廉官,从先儒先贤到仁人志士,从辛亥义士到革命先烈......从县地走出的人才辈出,尽显风流,彰显文庙千年人脉。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纵观千年胜迹,文庙胜迹已被历史的滔滔巨浪冲刷殆尽,但是文庙山依然伴随着县地几多兴衰、几多忧愁!文庙山恢宏的底蕴、深厚的儒道,闪耀着历史的光芒,辉耀着历朝历代县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解读文庙山,不能不为之长歌一曲!
  文庙山,一座不应被人们忘记的山。                                     2013.4 初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7

284

主题

4294

帖子

6326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326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3-5-5 15: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夫子 发表于 2013-5-5 15:09
厚重的文,字斟句酌,得其精华,旁征博引,必流传千古也!

刘老师实在过誉了,多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