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猫郎 于 2013-5-3 08:17 编辑
仙桃网组织的这次通海口新农村之行比较充实,时间不长,内容很多,走马观花之余,还是有许多深刻的观感。托主办方的福,我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张光照。临行前就有人看到了行程安排,他们说笃定了是去张光照家里。对于这个农民,“仙桃名人”、“老典型”、“通海口的头牌文化中心户”之类的评价不绝于耳。 我也百度了一下这个人名,温习了此人的“风云史”,感觉确实不一般,是个传奇人物。张光照基本上是个在仙桃农村改革开放历史中的弄潮儿。他玩的那种事儿才叫“犀利”,你远不能想象那是一个普通农民所能干出来的事——1983年,他生个女儿放电影,要破“重男轻女”的旧俗,几上《人民日报》;他种菜讲科技,致富、传帮带两不误,走上省里的大讲台;他贴钱把自家建成“文化中心”,义务为父老乡亲提供精神食粮……现如今,他又弄了一辆小小的宣传车,要走向垄上田间搞宣传,说要行遍千万里,让好的文化传播开来,尽量让乡亲们远离赌博抹牌……恕我笔拙,例子不多举。这么个有意思的农民,还真值得大书特书。 在星红村,我见到了50多岁的张光照。人倒是貌不惊人,但侃侃而谈的热情劲,那种淳朴的待客之道,那种执着的精气神,都让我们印象深刻。从当年计划生育第一个吃螃蟹说起,到评价今年春晚赵本山的小品“不好看”,都让我觉得这人特实在,很有想法。 在自家后头的果园里,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私心”:赵本山的小品没反映咱们农民的生活状态,我觉得自己编排一台不比他差,希望网友们能帮我加把劲,把我和我的小品推上中央的舞台!他的一言一行,让我想起来“涂家老大”那本专讲“乡巴佬”故事的书,想着那里头的“张光照”,再看眼前的张光照,嘿,越发觉得这个“爱出风头”的农村老汉立体、可爱。 在返程的车上也听到了一些评价,褒一点的说张光照“理想主义”,次一点的说他“堂吉诃德”,也有诸如“爱出风头”的说法,但都很善意。 网友们都在对比:同样是文化中心户,他同村的张桂兰家里把小舞台玩得风生水起,热之闹之,五里三乡地走穴演出,既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也把自家的钱包弄鼓了。但张光照的事儿,属于不太讨好的那种,他无偿提供了阅览室、电教室、运动场,但是家里相对有点儿寒碜。总之,他那伟大的理想有点儿“憨”,过于无私了点,境界太高了点。 其实,这个“堂吉诃德”倒让我肃然起敬。您说吧,风头出得了一时,想把风头出一世,真不是个容易事。张光照作为一个最基层的农民,做的都是新鲜事,实在事,让人感佩的事,造福父老乡亲的事。咱们姑且不为他的行动敷衍一些政治正确和宏伟的解读,光就他把“风头”一出三十年的坚持,就很可贵很不简单。 回来我还在想,张光照这样的农民,多几个多好哇,对于净化农村风气、塑造新农村的形象,意义可大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爱的深沉,他对公益事业的执着热心,都让人感动!这个“典型”当之无愧,这个“出头鸟”不简单! 我斗胆评价——他是农民的好代表,有这个资格上春晚。您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