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8
贵宾
大冶地区发言人
   
- 积分
- 10177

IP属地:广东省东莞市
|
大冶湖,位于大冶市区东南部,古称 源湖、金湖。大冶湖是个聚宝盆,湖底和四周蕴藏有大量的金矿,古时湖中有淘金井,金湖的名字由此演化而来。在远古时它是一条内流河,从西向东,横贯大冶市中部腹地,流入长江,后来河底淤塞,河床拓宽,形成了一个狭长的湖泊。据清光绪《大冶县志》载:“ 源湖自茗山下发源,由西曲折而东出 源口,约一百二十里”。又载:“春夏为湖,则弥漫浩渺远接天碧;秋冬为港,则转旋曲折而莫见所从出”。此为大冶湖的地理概貌。
大冶湖南靠阳新,北依大冶,承雨面积1106平方公里,水面135258亩,是一个“千秋叠障森列于前,长乐诸山环拥于后”的地质构造湖,由大冶、阳新所辖25片大小湖泊连接而成,成为良好的天然鱼场。湖底高程自西向东倾斜,西部下袁湖海拔14.6米,中部磊山湖13.5米,东部 源湖11米。水源主要来自降雨,旱年引江灌湖,每年5至9月为汛期。1954年最高水位25.4米,1963年最低水位11.3米,平均水位16米左右,蓄水量0.5亿立方米至2亿立方米。
大冶湖,故名思义就是大冶的母亲湖,这片水域孕育着3000年大兴炉冶文明史,这里有铜录山古矿遗址,这里是矿冶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曾发生过“大冶兵暴”、红三军团成立等革命历史事件。这次兵暴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平江起义的延续,为开展湘鄂赣武装斗争开创了新的局面。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红三军团纪念馆、龙港革命遗址以及南山头等40多处历史革命遗迹,都被授予了国家或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冶兵暴”革命遗址坐落于大冶外国语学校院内,为前后四栋相连的平房,旧址始建于清代,原名“武备堂”,至今保护良好。受大冶兵暴胜利的影响,GMD独立十五旅其他各部也相继起义,起义队伍先后来到了红五纵队,在三溪口进行整编,兵暴部队被编为红五纵队第二支队,程子华任支队长。这时,红五纵队已有3个支队6千余人了。后来红三军团在刘仁八地区成立,红五纵队扩编为红八军,大冶兵暴的起义部队也成为红八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冶兵暴的成功,可以说程子华功不可没,大冶兵暴虽然直接参与起义的国军部队不多,但它的影响力大,带动了当地农民参加红军。红三军团在成立初期扩军的速度极快。大冶兵暴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大冶地区的革命运动,革命武装斗争再次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掀起高潮。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社会,大冶人民更是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努力拼搏,大冶是一座新兴文明城市。1994年,大冶撤县建市,揭开了发展的新篇章。2001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湖北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市)、经济效益目标考核十佳县(市);先后被评为金融信用县(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2012年成为中国百强县市,湖北省首强县市。
大冶是大冶湖流域文明的传承者,更是这片水域的主导者,大冶湖是大冶的未来,这里将来将演义更高的济经繁荣,建设以大冶为中心的大冶湖经济区域版块,该区域的人民生活将更加富足,这颗明珠将更加夺目熣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