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4
贵宾
   
- 积分
- 7749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
本帖最后由 我思我在1 于 2013-5-4 08:16 编辑
今年以来,上北京、下粤港、赴武汉。黄CW亲率队伍,学习经验,推荐新区,拜访财团,引客招商,与多个企业签署战略协议,协议金额达3000余亿元。
部分朋友坐不住了。战略协议是否太过形式主义?这些协议是否会成为眼子?
个人愚见。战略协议还是需要的。有人说,今天的宜昌就象一年前的襄阳,口号很多、很大。如果真是这样,我想说,宜昌“学”得不错。襄阳的班子到位比宜昌早一两年,新区启动早一年左右,营造气场比宜昌早一两年。我很认同包括磨版在内的部分朋友的说法,要给黄马时间。营造一个城市发展的气场,给外界形成一个城市前景无限的印象,将吸引无数项目、资金、人才聚集这个城市,对招商引资、人才吸聚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战略协议将使更多企业、人才加深宜昌印象,心怀宜昌期待,落笔宜昌承诺,有什么不好?
对城市主官勤勉工作还是应给予勉励。省官冶市是巨大政治资源,省CW、书记都亲上一线大力招商了,这是好事。个人觉得还不够,其他官员、部门当效仿这种作风。
眼子是否就不可饶恕?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我们希望每一个协议百分百落实,每一个项目产生当初期待的效益,还是太过奢求了。宽容失败,不应仅仅是一种口号。有的协议,后期的跟进、落实更为重要。从这点说,朋友们的质疑,更是监督和勉励。
祝愿宜昌明天更美好!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