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848|回复: 2

文化荆州:“柘木脑壳”引出的荆楚巫傩文化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9

1741

主题

7088

帖子

9017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9017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3-5-5 07: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361494_907507.jpg


11361492_759593.jpg


11361496_004280.jpg


近日,监利草根文化保护人赖晓平在监利柘木乡一老宅中发现八个非常古怪的木雕神面像,老宅中九十多岁的老大爷说,这是他祖上流传下来的一组傩神,傩神是用柘木雕成的,当地人俗称为“柘木脑壳”。监利民间又将“柘木脑壳”喻为大脑壳,其潜意思就是很大的官员或大神。当地人习惯称大官为“柘木脑壳”。

  傩戏之古 楚地多见
  在赖晓平的家庭收藏室,记者看到这组傩神,每一个都具有一种特殊的表情。赖晓平说,在古代,雕刻傩神的艺人本人就是巫师,他们认为柘木就是神树,并且是神灵的化生。因此,他们将古老的柘木幻化成神灵,并将这些被幻化了的柘木雕刻成自己心目中的神像。然后用鸡血将其涂抹或浸泡,再经其作法点化后,这些奇怪的神头(柘木脑壳)就具有了神的灵性,成了能勾通人、鬼、神的精灵。
  傩神是中国最古老的神圣,它始于农耕文明的初级阶段。据现代考古发现,傩神诞生于以洞庭湖为中心的水稻种植区。古人以傩神为图腾的载体,以巫师为傩神的代言人,给人类驱鬼逐疫,赐福消灾,并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组傩神雕像大于真人的头部,采用浮雕、圆雕与透雕相结合的手法,造形粗犷,轮廓分明,表情夸张,神态各异,所塑造出的是一个个狰狞、凶悍、怪异与滑稽的神态。经荆州市文保专家郑中华鉴定,八个傩神像全部系柘木雕成,属明代中晚期产物,是江汉平原非常罕见的古代傩神雕像,具有十分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巫傩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它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和民俗性。最初,它是以宫廷祭祀形式出现的,然后逐渐向民间普及,并从中原慢慢扩散到边缘地区。有关傩文化的最早记述始于《周礼》:“方向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为国家驱疫……”在屈原的《九歌》中,都有强烈的巫文化色彩,有人认为其辞赋就记录加工自巫师唱本。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表明,在汉朝楚地巫术依然流行。另外,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发生在荆楚之地的巫傩故事。赤壁大战之后,东吴大都督周瑜乘胜追击曹操的残兵败将,它在南郡(江陵)被曹仁的毒箭射伤后,其性命危在旦夕,南郡的巫师为了挽救周瑜的生命,便在其中军大帐之内,按四面八方插上木桩,并在每个木桩上面放一个傩神头像,巫师在帐中仗剑起舞,为周瑜招魂和驱赶死神,最终使周瑜摆脱了死神的追逐,而捡回了一条性命。
  傩戏之久 江汉余影
  直到现在,荆楚大地仍有少数地方,还保留有巫傩祭祀色彩的民间活动。记者在长江上游恩施、宜昌及湘西等地也见过原生态傩戏表演。
  赖晓平说,在监利县柘木乡一带的农村,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二日,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盛大民间社祭活动,当地人把这种祭祀活动称为放福。顾名思义即奉请上天赐福,保佑年境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人们清吉太平,无病无灾。每当到了村庄里放福的这一天,巫师一早就把神坛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焚香秉烛,跪地拜伏,并口中念念有词:“炉中香火起纷纷香烟渺渺透神门透得神门四面开神从空中下凡来。一炷宝香炉中焚三杯醴酒来奉请奉请上天傩神、家坛土地、九天司命太乙府君,上天奏喜事下地降吉祥……”
  民间社祭开始前,举办祭祀的头人们将神锣神鼓,敲打得一阵紧似一阵。村庄里的男女老少,被这具有招魂纳魄的锣鼓声诱惑,都齐集到神坛门前。头戴神具,身被神袍的掌坛巫师,颤颤抖抖伏在一张八仙桌子上默神,并等待神灵附身。一个站在巫师身后严阵以待的侍巫(附马),高度警惕地注视着掌坛巫师的一举一动。突然,默到了神灵附体的巫师,一声怪喝,口中发出一连串如马嘶骡鸣的叫唤,这声音令所有看热闹的人身上,都起了一身毛骨悚然的鸡皮疙瘩,人群中有人说:“傩神已经抢马了。”随即,附马双手死死抱住巫师,任其在神坛里横蹦直跳,满地打滚。
  巫师在附马的照料下,渐渐安定下来,他一手举着斩妖宝剑,一手持着神棍与司圈,在神坛中放开噪子唱起了神歌:“锣鼓一响战兢兢,吾神跨马进坛门,吵闹香火非茂盛,怕的神圣少英灵。”看热闹的人们一听,知道这是巫师要他们保持神坛安静,避免喧哗而冲撞神灵。顿时,神坛内外便鸦雀无声。随后,举办祭祀的头人净手焚香,将神龛上傩轿中的几个傩神雕像请到神坛中间,并按四面八方固定在八根木桩上,由八个人扶着。巫师在有节奏的锣鼓伴奏下,唱起了悠扬的立坛神歌:“伏以:神德广被,万姓仰生存之恩。麻为百世之俎豆,民物资其饱暖。千秋之香火,老少予以安怀。有求即应,无叩不灵。焚香秉烛祈告坐下。”

社祭活动的重点是巫师驱魔降鬼,巫师手执法器开始作法(民间俗称下菩萨),他一边挥剑跳起傩舞,一边念起巫咒:“吾神空中云里行,飞云跨马到来临天无我日月不明地无我草木不生神无我永黑堂门,我无神道法不灵。快马帮神兵,隔山叫,隔山应,隔水叫,隔水应,隔河海,显威灵,斩妖除魔是吾神的本领……”

  巫师净坛之后,就要到村庄中清除外祟,他与抬着香案的人走在前面。一个侍侯巫师的头人,提着用五彩花纸扎糊的凤头花船,到村里的各家各户收集茶叶五谷,一个挑着两桶陈醋的人,用桃树枝向各家各户阴暗角落,洒醋驱疫赶鬼。然后,两个打杂的把每家每户的门上都贴上符咒,使鬼疫不得进入民屋,从而达到清吉太平。当地人把这种活动称为游船收鬼魅,目的是为了吸引妖魔鬼怪上花船,花船上有吃有喝,诱惑孤魂野鬼上船到阴朝扬州去。花船游完后,便放在社祭坛的八个傩神中间,巫师便开始剪生(用手掐断活鸡脖子),用鸡血滴到花船里安抚鬼怪们享用,并唱上一首哄鬼歌:“上有天堂下苏杭,苏杭不如扬州强。扬州好呀好扬州,扬州美女好风流。白天牵手走街巷,夜晚同眠在罗床,好吃好喝任你玩……”
  安抚完毕,巫师便开始念伏魔咒:“赫赫阴阳,日出东方,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熬,伏魔大帝麾下: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左边雷公闪母、右边太上老君,合保天下太平。”随后写一道《花船遣送文疏》:“伏以钦承玄天祖师,委天府门下,仰本境土地,敬造时舟一只,内载五谷鸡蛋钱财。恐有痘疹疟疾时灾瘟疫,火烛杂症等祟,具烦神力遣送扬州仙境之地。修录船引一道,若有关津渡口,毋得阻滞,直到扬州,免难消灾。此系保民清太,勅下皇门太保、押瘟元帅、天蓬力士、秽怒金刚,普扫不祥。”然后将花船放到水边,与沾有鸡血的文疏及冥钱一道,架在油蜡香纸之上点火焚烧,焚烧完后用竹扫帚将灰烬全部扫到水里,巫师用神棍向水一指,顿脚喝道:“随水而流,永不回头。”

这种既有娱乐性又寄托性的民间宗教活动,在少数地方还在传习。关于巫傩文化艺术,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借神灵感召,发挥自然威力,使人达到无邪无恶的心理平衡。这种平衡,正是中华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基因所在。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代人把巫傩文化已经看成了一种古老的封建迷信活动。其实,巫傩文化的迷信色彩并不可取,但作为一种古老的历史文化艺术,我们子孙后代确有必要将其了解。

梁国楼台楚国池,
一城宰相半城诗;
莫言青史归尘土,
大写荆州总不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4

主题

6839

帖子

7620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7620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3-5-5 10: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头像看起来古朴神秘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80

主题

3323

帖子

388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888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2013-5-6 19: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