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志》推不倒《黄香传》 彭斌武
一篇《房县被称为“忠孝名邦”的由来》的文章(以下简称《房文》),就是欲以《房县志》推倒《黄香传》的代表作。该文说黄香是房县人,却只字不提《黄香传》。让我们看看《房文》采取了哪些手法否定《黄香传》。 第一,以不实之辞,颠覆黄香本传。 《房文》称:道光年间的房陵知县马晋图上任后,为黄香祠撰文称:没来房陵时,读过古书,总以为汉孝子黄香是江夏人,到了房陵,发现房陵有“忠孝名邦”巨匾、黄香祠、黄香墓。由此可以推论,公(指黄香)籍房州(见《房县志》卷七)。 马晋图自称来房陵以前“读过古书”,但没有说他读的什么古书,从他“总以为汉孝子黄香是江夏人”一语,推断他读的是《黄香传》,因为黄香是“江夏安陆人”的历史结论出自《黄香传》。而马晋图结论说:“公(黄香)籍房州”“,意为黄香籍贯房州。作者深知理据不足,便特地在括号中注明“见《房县志》卷七”。《房县志》的说法是:房县有“忠孝名邦”牌匾、黄香祠、黄香墓,所以黄香是房县人。须知, “忠孝”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的核心,历代帝王都以“忠孝”约束臣民,管理社会,谁敢不提“忠孝”?如果说房县挂过“忠孝”牌匾,黄香就是房县人,那么台北市挂的“忠孝”牌匾多多,有宽广的忠孝大道,有宏伟的忠孝大桥,捷运有忠孝复兴站、忠孝敦化站、忠孝新生站,还有办公开会的场所也挂着“忠孝”的牌匾,按照《房文》的逻辑,黄香岂不是台北人?至于说房县有黄香祠,这只能说明房县人敬贤崇孝,不能证明黄香是房县人。众所周知,庞统是襄阳人,可是蒲圻金鸾山有凤雏祠;文天祥是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可是,浙江省温州市瓯江中的江心岛上却建有文天祥祠,能否因此就说庞统是蒲圻人、文天祥是温州人呢?所谓房县有黄香墓,也不能证明黄香是房县人,因为所言之事不见经传,是无本之木,而且不合事理。 第二,以曲笔为手段,玷污黄香父子德望。 《房文》声称:“从碑文记载看,黄香墓是群众自愿捐资修建的”。我们不禁要问:难道黄香没有后人,死后只能依靠群众捐资安葬?其实,在黄香、黄琼的本传中,其父子关系清清楚楚。《房文》说由房县群众捐资修黄香墓,这岂不是说黄琼未给父亲治丧?果真如此,黄琼岂不是一个不肖之子?汉朝以孝治天下,不肖之子怎么能位列三公呢?《黄琼传》载:“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这分明是说黄琼为其父治丧,而且三年丧期满后,朝廷五大官府慕名而来,聘请他入朝为官。黄香父子的道德文章,誉满天下,房县为争黄香是房县人,竟然曲笔玷污黄香父子的德望,这是不应该的。 回溯历史,尊黄香为始祖,一直是江夏黄姓人的传统。他们不为谎言所惑,不被假象所欺,既对编造的假史嗤之以鼻,对伪造的假坟不屑一顾,而对云梦的黄香墓则无比珍视,明末清初云梦黄香墓遭兵燹,黄氏宗亲痛惜万分,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新安派裔孙回到黄香故里云梦重修黄香墓(详见《黄香古墓是夫妻合葬墓》),专人常年守护、补葺,四时祭祀如仪,这鲜明的态度,正是黄氏宗亲睿智敏行的具体体现。 第三,提问设难,剑指《东观汉记》。 《房文》称:“黄香在世,谁为他树碑立传?”潜台词是说,《黄香传》如果不是黄香时人写的,就不可靠。其实,传世的《黄香传》都源于黄香时人撰写的当朝历史《东观汉记》。汉代人称之为《东观记》,它是一部纪传体的东汉历史典籍,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的当朝历史书。正因为修史者是当朝人,就拥有丰富而真实的材料来源,可以从中直接取材,故《黄香传》保存了宏富的原始材料。如“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日下无双,江夏黄香”等表述,都出自《东观汉记》。因此,传世的《黄香传》中,所用的材料,都是当时的原始资料,具有权威性。《房文》欲以清同治年间编写的《房县志》,推倒东汉时的《黄香传》,是不切实际的。 一篇《房县被称为“忠孝名邦”的由来》的文章(以下简称《房文》),就是欲以《房县志》推倒《黄香传》的代表作。该文说黄香是房县人,却只字不提《黄香传》。让我们看看《房文》采取了哪些手法否定《黄香传》。 第一,以不实之辞,颠覆黄香本传。 《房文》称:道光年间的房陵知县马晋图上任后,为黄香祠撰文称:没来房陵时,读过古书,总以为汉孝子黄香是江夏人,到了房陵,发现房陵有“忠孝名邦”巨匾、黄香祠、黄香墓。由此可以推论,公(指黄香)籍房州(见《房县志》卷七)。 马晋图自称来房陵以前“读过古书”,但没有说他读的什么古书,从他“总以为汉孝子黄香是江夏人”一语,推断他读的是《黄香传》,因为黄香是“江夏安陆人”的历史结论出自《黄香传》。而马晋图结论说:“公(黄香)籍房州”“,意为黄香籍贯房州。作者深知理据不足,便特地在括号中注明“见《房县志》卷七”。《房县志》的说法是:房县有“忠孝名邦”牌匾、黄香祠、黄香墓,所以黄香是房县人。须知, “忠孝”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的核心,历代帝王都以“忠孝”约束臣民,管理社会,谁敢不提“忠孝”?如果说房县挂过“忠孝”牌匾,黄香就是房县人,那么台北市挂的“忠孝”牌匾多多,有宽广的忠孝大道,有宏伟的忠孝大桥,捷运有忠孝复兴站、忠孝敦化站、忠孝新生站,还有办公开会的场所也挂着“忠孝”的牌匾,按照《房文》的逻辑,黄香岂不是台北人?至于说房县有黄香祠,这只能说明房县人敬贤崇孝,不能证明黄香是房县人。众所周知,庞统是襄阳人,可是蒲圻金鸾山有凤雏祠;文天祥是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可是,浙江省温州市瓯江中的江心岛上却建有文天祥祠,能否因此就说庞统是蒲圻人、文天祥是温州人呢?所谓房县有黄香墓,也不能证明黄香是房县人,因为所言之事不见经传,是无本之木,而且不合事理。 第二,以曲笔为手段,玷污黄香父子德望。 《房文》声称:“从碑文记载看,黄香墓是群众自愿捐资修建的”。我们不禁要问:难道黄香没有后人,死后只能依靠群众捐资安葬?其实,在黄香、黄琼的本传中,其父子关系清清楚楚。《房文》说由房县群众捐资修黄香墓,这岂不是说黄琼未给父亲治丧?果真如此,黄琼岂不是一个不肖之子?汉朝以孝治天下,不肖之子怎么能位列三公呢?《黄琼传》载:“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这分明是说黄琼为其父治丧,而且三年丧期满后,朝廷五大官府慕名而来,聘请他入朝为官。黄香父子的道德文章,誉满天下,房县为争黄香是房县人,竟然曲笔玷污黄香父子的德望,这是不应该的。 回溯历史,尊黄香为始祖,一直是江夏黄姓人的传统。他们不为谎言所惑,不被假象所欺,既对编造的假史嗤之以鼻,对伪造的假坟不屑一顾,而对云梦的黄香墓则无比珍视,明末清初云梦黄香墓遭兵燹,黄氏宗亲痛惜万分,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新安派裔孙回到黄香故里云梦重修黄香墓(详见《黄香古墓是夫妻合葬墓》),专人常年守护、补葺,四时祭祀如仪,这鲜明的态度,正是黄氏宗亲睿智敏行的具体体现。 第三,提问设难,剑指《东观汉记》。 《房文》称:“黄香在世,谁为他树碑立传?”潜台词是说,《黄香传》如果不是黄香时人写的,就不可靠。其实,传世的《黄香传》都源于黄香时人撰写的当朝历史《东观汉记》。汉代人称之为《东观记》,它是一部纪传体的东汉历史典籍,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的当朝历史书。正因为修史者是当朝人,就拥有丰富而真实的材料来源,可以从中直接取材,故《黄香传》保存了宏富的原始材料。如“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日下无双,江夏黄香”等表述,都出自《东观汉记》。因此,传世的《黄香传》中,所用的材料,都是当时的原始资料,具有权威性。《房文》欲以清同治年间编写的《房县志》,推倒东汉时的《黄香传》,是不切实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