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武汉食品安全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中涉及的职能调整、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划转已基本到位,今日起实行新的全链条食品监管模式。
这种新体制打破食品安全监管“分段治水”格局,完整锁定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农业部门负责种植养殖环节监管,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等环节监管,两部门共同承担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这种新体制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尚属首例。(来源《湖北日报》07月01日)。 打破分段治水,实行全链条监管,这是一个真正对群众生命健康负责的决策,是一个真正对食品安全监管负责的政策调整,相信在这种全链条监管的模式下,武汉市的食品安全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市民们可以吃上放心食品药品了。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因此,管好食品药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应该是天大的责任。但是,现实中,在金钱的诱惑下,在暴利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泯灭了最基本的人性,丧失了最起码的良心。为了暴利他们丧心病狂、不择手段地在食品药品中掺杂使假,什么毒药都敢用,什么假货都敢造。毒食品、毒水果、毒蔬菜、假药品等等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是吃什么都不放心。食品药品安全已经成为大众谈虎色变的话题,经常有人问:现在我们到底吃什么才放心? 为了打击食品药品犯罪,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国家制订了许多法律,也设立了诸多的监管机构和执法部门。但是,食品安全乱象纷纭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甚至在一些地方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原因何在?有人说是这种多头监管体系,看起来是个个负责,其实是都不负责,一些监管成了有利的事争着管,没利的事都不管,麻烦的事互相躲,出了事互相推。还有的监管部门把监管变成创收,把罚款当成管理,对发现的问题都是以罚款了事,甚至只要交费就放任自流,让那些无良商家有恃无恐,导致食品药品监督乱象丛生。公众对这样的监管一直以来诟病颇多,非议不少,形容这种监管是“九龙治水,天下大乱”。 现在,武汉市对食品安全药品监管体制根据实际发展、按照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减少监管部门,明确责任主体,减少中间环节,增加一线力量。这应该是从根本上解决那种多头监管都不负责的局面,杜绝了有利的事争着管,没利的事都不管的现象,对于整个食品药品安全应该一桩幸事。 但愿这种全链条食品监管模式能够真正终结食品安全监管乱象,但愿武汉市的这种模式能够广泛地推广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