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我要到城里办事,娘便早早地将她做的糍粑挑到我的家门口等着。娘说,马上就要过节了,她想到城里看看糍粑的行情,这是娘第一次到城里卖糍粑。
娘已六十多岁了,除了认得人民币上的数字外,其它的文字即使躺在她的眼皮底下,也不识得半个。冬天的风吹在脸上,就像用柳条抽打小孩子的手掌般隐痛。娘到菜市场找了个偏僻的角落,将箩筐整齐地摆在膝前,然后将一把小梭箕搁在筐上,糍粑就在梭箕上堆成金字塔状。帮娘安顿好后,我得去办自己的事了。
等我把事办好时,已是傍晚。娘已在菜市场门口等我,筐里的糍粑却还有一大半没有卖完,娘的脸上除了疲惫,更多的是懊悔。
在车上,娘对我说:“许多买主真不识货。”“不会吧?”我反问娘。“他们说我的糍粑什么歪瓜裂枣,没有一点看相。”我相信娘没有说假话,因为娘不是专业做糍粑的,全是手工制作,所以糍粑大小不一。最后,娘叹了口气:“我再也不会到这里卖糍粑了!”
娘在车上闷了一会,随着车内温度的上升,娘的心情忽然开朗起来,于是对我说:“我今年种了一亩田的糯谷,大多做了糍粑卖,你知道卖了多少钱吗?卖的钱买了一头小水牛呢!”娘的脸上写满自豪。这让我还真有些意外,要知道,娘说的这数目是5000元左右。
娘还说,以后糍粑还是在乡下卖,乡里乡亲的知道她的糍粑是地道的手工粑,外观丑些可吃起来够味。“吃的东西,不能光看外表好看不好看,只有尝过才晓得味道好不好吃。”
娘对城里顾客有偏见,且不论对错,但这句话却是大实话,肯定有道理。
茗山上汪村 汪剑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