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大冶讯(记者 朱世杰 胡贤林) “田老师,终于见到您了,这些年我可一直在打探您的消息。”狭小的餐厅里,两位老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久久没有松开。23日,本报“悬赏征联”活动系列报道推出《师徒联袂为征联活动添佳话》,(详见7月23日本报报道)引起了一位家住黄石的70岁的老报人朱先生的高度关注,文中提到的87岁的老人田世强,就是他当年的小学老师,一晃20多年不见了,这次通过本报记者的牵桥搭线,朱老先生终于圆了多年的夙愿。
23日下午,朱老先生拨通了记者的电话,说是看到《师徒联袂为征联活动添佳话》报道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文中提到的87岁的老人田世强,就是他当年读小学时候的恩师,自从离开大冶去黄石工作,一晃20多年没见到老师的面了,多年来想登门看看他,但苦于联系不上。朱老先生希望记者能带他去看望田世强老师。
昨日上午,记者一行刚敲开田世强老人家的门,朱老先生快步赶到前头,紧紧握住恩师的手,久久没有松开。两位老人聊起当前的一些往事,开心不已。师生都是诗词楹联爱好者,聊起“雨润雷山万斗田”的征联,多年来研究诗词楹联格律的田世强老师一再称赞,这下联简直是出绝了,无论从意境、形象、玄机、格律上来讲,这联句都是浑然天成,“我估计能对出与之相媲美的上联来,可能性非常小。”
朱老先生说,他也爱好楹联文化,也为应对上联苦思了几天,但还是没有想出满意的联句。对此,田世强老人也深有同感,他认为,这绝妙下联的“横空出世”,起码将大冶的文化层面向前推进了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