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籍华裔大学生丹尼尔·钟去年5月遭遇“飞来横祸”,在未受任何指控的情况下被“遗忘”美国密闭拘留室5天,其间饮尿维生。 7月30日,钟的律师确认,钟与美方达成和解,和解金额为410万美元。□据新华社电。(8月01日 现代金报)。 中新网8月1日电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韩裔美国研究生丹尼尔·郑去年被缉毒局拘留,由于警方疏失,在没有窗户的囚室被关押近5天,其间没水没粮,靠饮尿生存。其律师7月31日表示,美国司法部同意与他和解,赔偿410万美元。(08月 01日 中国新闻网)。 这是8月1日同时出现在我们媒体上的两条新闻,而且都是“有图有真相”。但是笔者看了半天也没搞清楚,主人公到底是丹尼尔·钟,还是丹尼尔·郑?到底是美国籍华裔大学生,还是韩裔美国研究生?与笔者一样困惑、一样不解的还有许多网友,这两条新闻后面有很多网友留言,许多网友都在质疑新闻的真实性,都在批评媒体和记者的不认真、不严谨,有的言词还非常激烈。 所有的新闻工作者都知道,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一条完整的新闻应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也就是新闻学上说的“五要素”。但这“五要素”都必须确凿真实、准确无误,只要有一个要素不真实,受众就会对整条新闻产生怀疑,就会认为是假新闻,直接影响了传播效果,影响到媒体公信力。 按说,这是一条影响很大的新闻,而且是一条国际新闻,记者和媒体都应该是慎之又慎,考证又考证,核实又核实,不可能也不应该出现这种互相打架的低级错误。但这确又是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媒体、传播在我们网络上的新闻,在这两条新闻中,肯定有一条是错误的,但是两家新闻的传播者都是权威的新闻机构,叫人不知道应该相信谁的? 是的,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多媒体、自媒体的时代,几乎是人人都在发布新闻,人人都在传播消息,打开电脑、按开手机,各种消息铺天盖地,简直是无缝覆盖。这极大的丰富了新闻的来源,省却了记者跑现场钻新闻的麻烦。但是,这之中许多新闻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并且是非常碎片化的,如果记者只是照抄、照转,而不愿意深入实地、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做认真的调查研究、做切实的考证核实,而是只冲着吸引眼球,只冲着轰动效应就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就会出现这种互相打架、贻笑大方的新闻来。 这也说明我们有些媒体和记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面前也变得浮躁起来,沉不下心,静不了气。有些急功近利。新闻是要新、要快、要能吸引眼球,但是,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要真实、客观。因此,媒体和记者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严守新闻真实性原则,要炼就一双穿透迷雾、分辨真假的慧眼,不被浮躁所左右,不为功利所诱惑,向公众奉献真实可信、有温度、有深度、有思想的好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