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柔女刚”这种判断是否具备完整的统计学依据可以讨论,但男孩们经常给人偏柔的感觉却是事实。与男“柔”女“刚”趋势相对应的是,近些年各省高考状元都是女生居多。是男生智力不如女生吗?显然不是。只能说当下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可能更适合女生。男生天性好动也更富于冒险精神,但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从小就被学校、家长“逼着”像个“新媳妇”样大门不出,在学校里也是终日埋头做题,日久天长,本来积于体内的那种外出运动、嬉闹的天性就被抑制下来。
所以,比之“男老师太少,女老师太多”和“过于溺爱男孩,使其吃苦太少”这两个“因素”,我们教育中过于强调分数以及整齐划一的标准而忽视“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对男孩“野性”的扼杀也许更为严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自己青春期的那股野劲和叛逆,喝酒、吸烟、打架甚至类似“古惑仔”的言行,也许曾有过颓废和迷茫,但年少时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无须顾忌太多的快感与开怀却让人难忘。
现在从幼儿园起就要为“重点与非重点”而面临重压,当男孩子们不再是自然发展,而是凭着家长的期望与考试的要求而被塑造成一个个“盆景”时,“童年”其实早就和他们渐行渐远了。在靠考试的技术理性评判孩子的教育体系中,男孩子们的自然天性其实都被压抑了,他们走过的是“少有悲欢”的单色调童年。男生走向阴柔,不能不反思“沉重的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