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西
- 精华
- 2
贵宾
独钓寒江雪
   
- 积分
- 5417
IP属地:广西河池市
|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记者 万经煌 文/摄
这是一个家长眼中的顽劣小孩,他在家里坐不住,在学校里也坐不住,经常跑到外面去游荡。为了防止小峰逃跑,11岁的小峰被家人用铁链锁住双脚,对于这个行为反常的孩子,家人束手无策,甚至怀疑他是不是精神有问题(详见本报9月6日20版报道)。
那么,小峰究竟有没有精神问题呢?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为一个顽劣的孩子?
脱掉“脚镣”的他,快乐得像一只小鸟
精神科医生诊断:小峰是一个正常孩子
9月6日下午,在爸爸徐林和奶奶王桂英的陪同下,小峰坐上出租车前往医院看“病”。
脱掉了脚镣的他,快乐得像一只小鸟,坐在车后座,他不时将头伸出窗外,好奇地打量窗外的风景。
在大冶罗桥卫生院,精神科主任陈刚医生结合本报的报道,详细询问了小峰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并对他进行了测试。“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读几年级?”“你家有几个亲人?”小峰都顺利地作出了回答。
“你夜里睡觉的时候觉得耳边有声音,或觉得有人和你说话吗?”陈刚医生继续问,“没有。”
刚进门,小峰老实坐在椅子上,回答医生的提问。过了约十几分钟,小峰坐不住了,透过房间里的铁栅栏,到处张望,还不时冲记者扮鬼脸。
“他是一个正常的孩子。”陈刚医生表示,11岁的小峰言行举止正常,具备一定的思维逻辑,没有出现异常的幻听和幻觉。只是,从他的异常举动来看,有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具体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比同龄人更好动,有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
“小峰出现的小偷小摸行为,属于品行障碍。”陈刚认为,小孩子容易模仿和被人教唆,他可能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染上了这些恶习。
喜欢看来来往往的火车,喜欢看游人划船
曾遭不良少年殴打,被教唆盗窃
从7岁开始,小峰多次从学校里面出逃,到街上游荡玩耍,甚至混进火车,跑到了江西鹰潭市、天津等地。
在外面游荡的时候,他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大冶火车站广场和公园。在火车站看来来往往的火车,在公园看游人在湖水里划船,成了他的保留节目。
小峰还向记者吐露了一个惊人秘密。
2012年8月份,在大冶火车站广场玩耍的他,被一个14岁左右的少年拦住。“小子,以后你跟我混。”小峰准备离开,却被对方一顿暴打,他脸上挨了两耳光,腿被踢了四下。
小峰很害怕,于是跟着少年,少年带着他去吃饭、还为他点了烧烤;晚饭过后,还带他去唱歌。很快,在对方的“贿赂”下,小峰于是决定和“大哥”一起玩。
少年外号叫“毛子”,家住大冶金湖街办附近,没有爸妈。此后,毛子经常带着小峰,骑摩托车去黄石儿童公园、二医院等地玩。期间,小峰还认识了一个叫丁帅的13岁孩子,丁帅教会了他骑车。
一段时间过后,毛子带他到一个餐馆,让他去偷老板的钱包。第一次,他偷到了老板钱包里的六七千元现金和两部手机。而毛子给了小峰100元钱,小峰将钱全部买了蛋糕吃。
“你为什么和他们在一起?”
“他们给我吃的,还带我一起出去玩。”不过,小峰说,以后自己没有和毛子一起玩了,具体原因他低着头,没有说。
父母离婚留下阴影,父亲急了打骂他
心理专家建议大人多与孩子沟通,多给与关爱
2000年,徐林和妻子结婚,他们仅仅相识了一个半月,就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后,徐林却发现和妻子性格不合,两人因此经常吵架。甚至在新婚之夜,因为妻子嫌弃购买的电视机样式不好看,和徐林及其家人爆发争吵,当夜离家出走。
“也许离婚对孩子有影响。”徐林说,2010年,他和妻子离婚,当时,小峰年仅8岁。徐林回忆,离婚前,他们多次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小峰很害怕,站在一边默不作声。因为管不住孩子,他坦承,自己有时候急了,也打骂小峰。而小峰的爷爷教育孩子也很严厉。
小峰多次逃跑,不服从管教,没办法,他只好用铁链将小峰锁起来。对顽劣的小峰,他感到无力、焦躁、痛心。
黄石九曲桥心理工作室心理咨询师郭汛林分析认为,小峰因为父母离婚,从小缺失母爱,已经处于一个不利于成长的环境中,而在外游荡的时候,受到不良少年的教唆,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恶习。加上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出现一些“出格”的行为,导致家长认为他极度不正常。
“用铁链将孩子锁起来,企图控制他,只会更加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郭汛林说,家长的做法非常不妥,这样只会让小峰处于一种畸形的生长环境里,出现扭曲的心理。
家长应更加注重和小峰的沟通,多交流谈心,多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多给与关爱,对他的不良行为进行引导,及时予以鼓励。如果小峰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品行障碍较为严重,建议家长可以去专业的医院或心理治疗机构进行矫正治疗。
“责骂、殴打孩子,家长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肯定不对。”儿童教育专业人士、天宝幼儿园园长汪频表示,其实,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成长的一面镜子,家长应该注重言传身教,如果长期责骂、行为粗暴或十分冷漠,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忽视,没有得到关爱,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对孩子犯错,出现不良行为,家长发现后要及时予以制止和引导。”汪频说,在11岁前,父母应以指导孩子为主,11岁后,到了青春期,孩子易产生逆反情绪,这时父母应该积极引导。不要认为孩子屡教不改,就用暴力方式解决,这样的方式根本教育不了孩子,只会让孩子出现逆反心理。
改变孩子要从父母的行为态度开始,要多呵护孩子、鼓励孩子,多陪伴孩子,营造良好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多些爱心和耐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