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方晚霞 通讯员 柯前进
她拿着500元的月薪,在乡村中学坚守,她非科班出身,凭借自己的努力赢得学校的认可,她是大冶茗山中学一名普通的代课老师,18岁时开始登上讲台,迄今已达14个年头,她是卫春花,绽放在茗山乡村,给菁菁校园带来一派春光。
初登讲台,翻破英汉辞典
上中学的时候,卫春花就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经常偷偷地模仿老师上课的表情、神态和语调。高中毕业那年,许多同学都去城里打工,18岁的她却选择去茗山乡杨桥小学,当了一名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在杨桥小学执教的几年里,卫春花教过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科目。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她还挤出时间自修完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课程,并且苦学英语。最初,她带着录音机学;后来,有了电脑,她又在互联网上学。当一本英汉大辞典被她翻破了的时候,她成为了茗山乡并非英语专业科班出身的知名英语教师。
面对求贤,放弃跳槽机会
尽管卫春花只是一名代课老师,但她的责任感与个人能力赢得了茗山乡内外众多的中小学校的青睐。丈夫执教、儿子就读的灵乡镇谈桥小学,曾经几次邀请她去那儿任教,她婉言谢绝;茗山中学连续3年向她伸出橄榄枝,一片热忱之心打动了她。4年前,她抱着“挑战自我”的想法,来到茗山中学,成为了一名初中英语教师。
初教中学,卫春花确实有点“找不着北”的感觉。但她凭借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乡村孩子的爱心,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
带病教学,收获最大财富
去年6月,卫春花不小心从三楼摔到了二楼,造成右小腿膝盖处的韧带受伤,因为教学任务重,她一直拖到今年中考时还没去治疗,结果发展为半月板破裂。一年来,她就这样忍着疼痛,一跛一拐地在校园里忙碌着。
今年,茗山中学有41名学生考上大冶一中,卫春花带的903班就有15名。中考成绩出来后,彭晓阳等15名考上大冶一中的学生特意到学校向班主任卫春华报喜。他们感激地对卫春花说:“卫老师,为了我们的进步和成长,你付出太多了,你的腿伤要赶紧去做手术,不能再耽误了。”
“这些年,我工作确实很忙,人也累,但我的精神财富却源源不断……”卫春花开心地说。在她看来,那一届接一届从茗山中学走出去的优秀学生们,就是她引以为豪的财富。
愧对家庭,甘当代课教师
几年前,卫春花的父母都搬到温州去了,多次要求她去温州那边,好相互照应,但她却放不下这里的学生。14年来,卫春花就守着这份微薄的工资,一直默默地坚守在茗山中学的三尺讲台上。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午餐时间,在教师办公室,卫春花的儿子正在吃饭,他今年秋季到茗山中学读初一。“我喜欢吃妈妈做的糖醋排骨,以前,在谈桥小学读书,星期六晚上才吃到一次。星期天早上一睁开眼,妈妈又去茗山中学了……”听到儿子如此说,卫春花顿时流下了两行愧疚的热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