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校园流水的生。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教师工作生活的一个写照。
天地君亲师!师者,古代竟然登上了大雅之堂的神位,虽然是末位。文革中教师被打入臭老九行列,师道不再尊严,后来改革开放,国家为了振兴教育,将开学后的10日设为教师节。新的一学年开始了,又是一年教师节!教师们,你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还好吗?昔日的学子们!你在他【家】乡还好吗?
为什么要设立教师节?因为教师是弱势群体,同时社会也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在中国好多需要提高和重视弱势群体地位的都设立了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护士节”“劳动节”“重阳节”“儿童节”等等,中央CCTV寻找乡村最美XX其中就有教师这一弱势群体。
客观说,教育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社会呼唤“新教师” ,学生和家长需要“好老师”。
什么样的老师是“新教师” “好老师”,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他起码是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我们每个人都当过学生,学生时代,在高中以上阶段反感照本宣科、方式死板、还自以为是、以分论英雄的老师;初中阶段则不喜欢经常打击学生、常常好坏对比、有偏向性、情绪化、不尊重学生、一人犯错致全班遭殃的老师;小学讨厌作业过多过滥、拖堂占课、好体罚的老师。
我们每个人也必然会升格为家长,作为家长,都相信自己子女是人才,有潜能,能成才,“差”只不过是兴趣点侧重点不同而已,要求老师当一个好“裁缝”。他们内心也都知道,孩子不是知识的容器,不是学习的机器,需要的不是灌输知识的多少,而是自我发展的信心;先成人后成才;适应能力比知识更重要;都希望教师对自己子女的学习方法、感情投入多一点,责任感强一点。知道补课导致不公平,透支学生潜能。然而更多的时候却为了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考高分好大学违心要求教师补课,甚至于无理要求开小灶,反过来却说三道四,使教师无所适从。
“好老师”自己清楚:世上没有所有学生、家长、社会领导都喜欢的老师;也没有都不喜欢的。他们都只希望自己能赢得多数学生、家长的喜欢,力求社会认可其劳动,如果社会评价他任教时没有误人子弟,学生日后能记住他,那么他就心满意足了。
目前,有的管理者把教育和教师放在神坛上, 口号喊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再穷不能穷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等等,文件要求教师德才兼备,要自觉维护教育形象,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授之以渔,不准…等等。有的专家则用神的标准来指导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要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理念,要求教师对学生少一点干涉,多一点权益的维护;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对错误的包容;少一点对知识的顶礼膜拜,多一点对能力的赞美;少一点对规范的约束,多一点“放纵”和理解……
可是,教师是活生生的人,不是神,他们中有的人一生甘于清贫,坚守神坛,这是主流。也有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走下神坛而去解决温饱问题的,这也不能说教师的素质低,这是人的基本需要!当然也有变成魔鬼的,这毕竟是极个别。
网上关于教师的负面评论有之:侃教师没出息者有之;言师德滑坡的有之;嘲笑不如环卫工人、上东北的小工的;更有用不文明语言侮辱教师的。有教师认为:收入低导致教师心理的不平衡,敬业精神严重缺乏。教师工作是一个良心活,是一项无法量化的工作,能量化的都是表面的东西,而真正起作用的是敬业精神,这是任何培训和考核都无法触及到的。当教师发现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是如此之低的时候,很难想象他们还会有很高的敬业精神。也有过激的言论“ZF让教师穷口袋,教师让学生穷脑袋。”果真如此冤冤相报,教育危矣。
至于说中性评论说教师应该知足、不能误人子弟、说教师也不容易等等,说实在点,从上世纪中叶,他们就守在土墩加板凳的课桌前,启蒙呀呀学语的儿童,有能耐的走了,有关系的走了,而他们却一直在坚守着,殊属不易,从而诞生了“最美乡村教师”。即使是现在年薪3万的新教师,他们背井离乡在条件艰苦的乡村任教,以他们【本科学士】投入的成本计算工资不算高,他们也不容易!
纵观网上关于教师的话题,正能量的不少,其中负面内容的也不少,有说老师要工资的,有说老师搞家教的,还有说老师索要家长钱物的等等。这个群体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方面说明这个行业重要,另一方面说明这个行业也有让教师和社会不满意的地方,其实各行各业都有不尽人意之处,如果你花一天的时间去公安局办事、到医院看病、去法院解决一次民事纠纷,到ZF去反映一个民生体验后,就会觉得校园还算是一片净土!教师还是恪守本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