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0
少尉
 
- 积分
- 1166
IP属地:广东省东莞市
|
北京周报:南水北调为北京输送“生命之水” | |
|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水务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4年秋季北京市民可喝上来自丹江口水库的优质饮用水,北京将是南水北调受益最早的城市。
我国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地区差异较大,北方缺水由来已久。北京的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线,属于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而长江水资源丰富,年径流量约9600亿立方米,入海水量约占径流量的94%以上。
为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国家决定分东、中、西三线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起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开挖明渠,经河南、河北,基本自流到北京。总干渠终点为北京团城湖,全长1276公里。规划分二期实施,一期工程年平均调水95亿立方米,2014年汛后通水;二期工程年平均调水量将达13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政府为缓解北方资源性缺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南水北调为北京输送“生命之水” 北京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末端,也是南水北调工程最早的受益城市。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工程从房山北拒马河进入北京,经房山区,穿永定河,过丰台,沿西四环路北上至颐和园团城湖,全长80公里。除末端800米进团城湖的水道为明渠外,其余部分主要采用管涵压力输水方式。北京年均可接收丹江口水库来水10.5亿立方米。
为保障南水北调来水“调得进、用得上”,北京市编制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总体规划,构建了两大动脉、六大主力水厂、两个枢纽、一条环路和三大应急水源地的供水格局,将形成本地地表水、地下水与南水北调来水“三水联调”的保障体系,主要水厂均实现双水源供水。
据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南水北调来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将为中心城和新城20座自来水厂提供水源,与北京市现有城市供水系统联网后,供水范围将达到6000平方公里,基本覆盖北京市的平原地区,涉及除延庆县以外的15个区县,南水北调来水占城市生活、工业新水比例将达到50%以上,成为北京的主力水源。
另外,南水北调工程还将连通北京5大水系,为密云水库、城市河湖和地下水源地补水,加强首都水资源的战略储备,改善生态环境。
技术创新 做好“接水”准备
在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者攻坚克难,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有力推动了工程建设。
惠南庄泵站——是我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流量、高扬程、高变幅、高效率的城市供水泵站。
PCCP管道——在国内首次采用了直径4米的超大口径PCCP输水技术,完善了超大口径PCCP的设计理论体系,研发了相应的设计、制造、安装及安全评估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西甘池隧洞——自主研发了运管车进行洞穿管施工,并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进行浇筑。 国际首例在城市快速路下采用深埋暗挖施工工艺距离最长的大规模输水隧道。(北京南水北调办公室供图)
大宁调压池——创新性地采用了超高扶壁式挡墙设计,通过水位差达到调压、稳流、分水的功能。
西四环暗涵——是我国在城市快速路下的复杂地层中,采用浅埋暗挖施工工艺、距离最长的大规模输水隧洞。
国际首例大直径压力输水隧洞,近距离安全下穿正常运营的地铁车站。(北京南水北调办公室供图)
穿五棵松地铁工程——大口径压力隧洞近距离下穿地铁运营车站,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施。
在这些技术创新中,西甘池隧洞、五棵松地铁工程都是国际首例,其他技术也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水源区让北京人喝上放心水
河南省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担负着一库清水送京津的重任。
为确保“渠首水碧天蓝,实现一库清水送京津”的目标,淅川县将每个单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确定为“淅川全民护水行动日”,积极组织宣传队伍,强化全民护水意识,形成人人关心水质、人人爱护水质、人人争当水质清洁工的良好氛围。
按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体规划要求,今年10月份丹江口水库将进行试蓄水。为进一步做好蓄水前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切实将丹江口水库这一京津人民的“大水缸”清洁保护好,使其干干净净蓄水,淅川县动员全县人民积极投身水质保护工作,开展了以“洁净丹江水,呵护水源地”为主题的全民护水行动。
在市场运作、科学整合的基础上,该县成立了总人数为2000人的城区河流及库区重点部位护水队、环库乡镇护水队、库区水面护水队、基层民兵护水队及护水执法队等五支专业护水队伍。
淅川县委书记马良泉告诉记者,护水行动旨在强化日常巡查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源地水质保护的长效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处理水面漂浮物、垃圾和各类水污染违法事件,并以此为契机,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水质保护工作,在全社会形成爱水、护水、惜水的浓厚氛围,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来源:北京周报 2013年9月24日 作者:马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