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依沙凝 于 2013-10-6 14:38 编辑
还是在故乡读高中的时候,我就对东湖有了一份向往,即使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但在我心里,还是东湖美,因为东湖代表着我从幼年时就喜欢的文学。大学毕业后,与武汉的关系从武昌延续到了汉阳和汉口,我最喜欢的地方仍是东湖,后来虽然暂居长江边,但我还是期盼着哪天能回归东湖。
文字对我来说,一直是非常纯净的,在告别青春年华后,地位已在爱情之上。因为看多了中外才子佳人的风流往事,不想让微妙善变的情感阻挡自己的前行,我与各级文坛总是保持着距离。某年,被一违法倒房的“扯白党”女熟人,强拉出去做伪官二代的“陪客”,因为没迎合饭桌上的无聊、放荡;更因为在那次不明不白的饭局后登上计程车绝尘而去,被一群花花公子当众羞辱,从此远离家乡文坛的是是非非。
东湖,在我心中不仅仅是文学的代名词,更是令我仰慕、崇拜、让我心静的地方。这些年来,我常去东湖边看樱、赏梅,品郁金香。每次坐车经过东湖,都会想起一些相关的人和事,淡淡的暖意就会油然而生。没想到有一天,我深爱的东湖文坛乌云密布、山雨欲来,而我这个小女子除了疾呼、劝阻,再无他法。心疼、愤怒、急噪、失望,各种情绪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而圈内的很多人笑着告诉我,这是经常循环发生的闹剧时,我开始悲哀自己的单纯和幼稚,但我始终没有离开东湖,因为对于文学,我永远是追随者,而对于派系,我是永远的逃避者。这些年来,我一直保持独自行走的风格,也是害怕某些不愉快的事情,没想到在这个春天,在我一见钟情的东湖,我还是无意被卷进了这场文坛不幸,虽然文人的尖锐和管理者的标尺在粉墨登场、沸沸扬扬的几个月后终达妥协,但反复循环的闹剧,带走的不仅是网络文坛的热度,更让那些爱文学、爱东湖的人又多了一道心痕。
经历了一些挫折和磨难后,发现自己更向往平和、温馨的生活。我常常会因一件小事,激动万分地从汉口跑到东湖边恩师的家里,向他讨个让我少些麻烦和折腾的主意;在东湖边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听尊长讲《白雪猪头》的故事,是久违了的开心和快乐;端着盘子,跟在好友后面,在东湖对面的湖北日报的食堂混饭,已成常事。还记得数年前,非常无望的时候,跑去找一混得不错的校友咨询,他工作的地方正好也是在东湖边。
某日傍晚,从东湖路回到家中,和先生聊天,看到茶几上的宜兴紫沙壶,一缕幽香正缓缓由内飘出,弥散在整个客厅。那夜梦中,无数朵莲花正悄悄开放在东湖边,醒来后发现,刚经历一场风雨后的东湖更加明净;自己的心也一直沉浸其中,被那些温暖的记忆,曾经的往事感染和鼓舞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