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611|回复: 1

[吴风楚韵] 破雨浠了 能耐 木耳炒肉

[复制链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3-10-10 07: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破雨浠了  能耐 木耳炒肉

    方言口语“外头破雨浠了,也不晓打个伞。”
    意为“大雨,当用雨伞。”字宜记为“泼雨需了”,此需形容词。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这是现代浅显的谜语,启迪少儿思维,雨的想象是线。古代雨的想象却是胡须。

    需:形状为下雨,雨象胡须样,呈线密集,连绵不断。此时急需蓑衣、雨盖(伞)等挡雨之物,如无,当停止外出,或雨住再行。故需有需要、停止义。需,本义当训雨止.引有止义.上雨下而。而,字为须的省文,古音尼。
   《说文》雨部,需:xu1,須也。遇雨不進,止須也。从雨而声。《易》曰:“雲上於天,需。”,相俞切。
    需,从雨而声。而,古音尼。英文需,need.
    而,省去人形,只留下胡须,使胡须形象更为突出。而,须也。《周礼》作其鳞之而。而声,即从须得声.
    毛发与生俱来,须则到成年之后方可长出,此时发育成熟,不再生长,长须标志人体发育停止。胡须长出时,人已停止发育,须亦有止义。《尚书五子之歌》昆弟五人须于洛(氵内)作五子之歌。此须与栖义近。
    须,金文时代,状须的“彡”与首形“页”尚连,突出下巴有毛,颇合造字初意。小篆断离,大概是有了去须之刑法,此刑人人皆可忍受,字为耐,左为胡须右为手。义忍耐,善忍者,有能耐,耐有才义。戏言“拔老虎胡须才有能耐”。耐,本耏,当音而(尼)。杜林改寸作耐。汉人暇为能字。本如之切。后变音奴代切。古音能读如而。今音耐能皆奴代切(段注)。黄梅方言帽兒,帽尼,帽奈音变与之类似。

    小篆"须"字断连,字形布局均衡,然会意难度加大。
    耑,上从止,象形禾苗开枝散叶,下为禾苗之根须。
    需从须得音义。必须、必需为近义词。须、需都与胡须有关,方言皆读xi音。“不需要”下乡也有人读成“不输要”。如是,舒适,如如是是,舒舒适适,一声转。方言牌打输了,不舒服,谓“牌打如了”“不如服”

    又,与需相关的字,今天多读ru音。儒,濡, 孺,蠕,襦,薷,嚅,嬬,獳,擩,曘,颥,鱬,鑐,檽,醹,燸等等,皆发今而音,从而得声。此皆为而(尼)古音的分化。如同兒,古音尼,现已分化为儿。黄梅仍然帽尼、褂尼、裤头尼,保留兒古音,后变音奈。
    木檽(须)炒肉,即木耳炒肉。耳朵,宁波今仍读“尼斗”;小二(扑克语),叫小尼;日头,叫捏头。

      破雨浠了,亦或为泼雨濡了,濡也有“须”音。《集韵》询趋切。
    需,下面而或不为胡须,甲骨文人形亦像而。或似人在沐浴样,沐浴净身是为了斋戒敬神。敬神则需中止、放弃其它正在进行的事项。亦训止。
    为足意,沐浴净身加水作濡。重礼义者加人旁为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910

主题

9066

帖子

9906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9906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10-10 23:47: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梅话淋雨叫擦雨!一块肥肉擦熟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