贶腮菜
网友白苓涧人(后知是姚老师)问:敝乡有方言说很实惠的解馋菜叫“kuang腮菜”,我估计就是这个“贶”,不知当否?我答“抱歉!我对此一无所知。”吾乡无此词,体味不多,今试勉强作应。
贶腮菜,是枞阳方言词,窃望文生义以为即犒劳腮帮子,让腮帮子鼓起来吃的菜。辛苦做来快活吃。很有生活意义的方言词。
贶,赐也。从兄。兄,上口下人,人之嘴突出。“兄”古本祭名。祝、咒字可证。古有兄终及弟传位法。《书》“友于兄弟”。因兄必长于弟,年纪、少时能力皆然。兄教弟,弟听于兄。兄应涵有滋、增、加、强于义。故贶有赐予义。赏,赐有功也。从尚。《孟子》草尚之风必偃。尚,加也。赐训予,为何无加义?其字易声,古易与益通假。今女人爱哭、轴承爱旷,爱为易之古音。益亦有隘音若爱,是为证。赐有加义。贶必有加义,改善伙食俗谓“加餐”“会餐”。贶腮菜必为扎实菜,丰年来贵客,准备超越平常水平很多的美味,令人大快朵颐。“馋咬舌头饿咬腮”,平日饥馋难忍,吃饭狼吞虎咽,难免时有咬伤舌头和腮。腮即腮帮子,黄梅叫脸墩。此番美味当前,必好好犒劳犒劳舌头和腮帮子。
兄,疑其古音轨迹应似若公、若空,若况、若烘,今分化若熊。贶有两音,另音若荒、晃。
一句方言词,囊括众多生活经义。枞阳人乐观实在的生活态度,和好客古风,由此可见一斑。谢谢姚老师!
裕:衣物饶也,从衣,谷声。《易》曰,有孚裕无咎。羊孺切。
有衣有谷,衣食无忧,草民足矣。引富饶、充足义。
也作动词用,光前裕后,为子孙造福。可叹如今天不蓝,水不清,种田还用转基因,绝蔸过路不长草,日后屁股对子孙。
裕,俗有转“余”,富余。宁波人有读若余。年年有余,卖余粮。幼时遇荒年,曾见公社干部用秕谷装进麻袋拍电影,充满(音们义长)毛,称多作贡献多卖余粮,一心默倒自己爬上县革委会。结果自己父老乡亲到宿松买晒干的苕片(方音皮)奈当正餐。俗谓此类人做官人是“瘪谷占了仓”。
今本《易经》作“罔孚,裕,无咎”。闽南方曲《爱拼才会赢》“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有音无。无时起无时落,证有,古曾同无音。
冇得劲
劤,《玉篇》音靳。《埤苍》劤,多力也。《广雅释诂》劤,力也。《集韻》許斤切,音欣。 又歷德切,音勒。
《说文》力,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災。
段注:筋, 肉之力也。筋者其體。力者其用也。 筋力同物。
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
俗谓用力为“贯劲”,学气功、武术叫“和(学)劲”,扳手腕叫“扳手劲”,烟酒味淡曰“冇得劲”。
然言人“冇得劲”,则不是谓其无力,而是引指其朋友间交往不实在,心口不一、虚情假意、大话拉天、扯白脱空、搡人家上杨树杪,甚至坑蒙拐骗,是个逗(骗)死爷和娘、脱死人裤的东西。听他的下巴动(受其指挥),等于是“喝冷水退烧”,会“误了年饭米”、要“杀猫过年”。又说“听他的话,吃卵屙蛇。”
劤,今通书为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