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浙江
- 精华
- 2
中尉
 
- 积分
-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
本帖最后由 过路的王奶 于 2013-10-11 07:49 编辑
甘:甲骨文在口中加一画,像嘴里嚼物之形。表示美味,不忍下咽,慢慢奈细细奈品味(方言奈有作地用)。引为缓慢。《广雅》甘,缓也。
甜:美也。美味吃完了还用舌头舔一下,舌知甘者。
甚:在甘下增加手和点画,用手接住从嘴里流出来的口涎(方音蚕),或口里包包撒撒落下来的食物,这是饕餮佳肴的馋像。甚的本义是过于贪恋酒食。
看到俏姐儿,他就慊的蚕(涎)堵浠。贪恋美色。
流口水,黄梅俗称浠蚕(涎),“慊的蚕(涎)堵浠”,蚕(涎)本字宜作“次”。也可以把它写成“浠湛”。含有造字时流口水、水流义,音且近。
《诗》荒湛于酒。甚是湛的初文。甚、湛多作形容词。
“湛”在日常生活方言口语中,还可多作动词用,字典词书中未见。渔塘放水,担心鱼跑掉,会在缺口处用插箕或密目丝网、钢板网之类湛起来,保证水流而鱼不逃逸、游失。排干沟或河港一段,两头用牢靠榀折湛起来,俗称“ 湛榀”,中间可养鱼。正合造字时有承接物事之意,引申之。
在非水区用则多用栈,如:找块木板把小弄门栈起来(围栏义),莫让猪儿跑出去了。又编木曰栈。《公羊传·哀四年》胜国之社,奄其上而栈其下。《传》本作柴。古柴门即今栈门。把菜园篱笆门栈好,莫等鸡猪进来吃了菜。
石林湛雨气,山月连阳晖《孟夏山中晚坐》,水木湛清华《游西池》似动词用法,但书上解释却均是形容词。
湛,《说文》没也。段注,古书浮沈字多作湛。湛沈古今字。沉又沈之俗也。浮湛亦形容词,单独可作动词,已失用。
孔疏《礼记 内则》沃之以膏,使味相湛渍。湛酒,渍酒也,米物下湛(同沈、沉),故曰湛。湛渍,自上而下渗透。
黄梅俗语说“把他绑个磨子丢水去湛(若阵、郑、斟音)了他”、“水浑浊(音助)了,湛(若阵、郑、斟音)下再喝”、“钓鱼湓筒(浮标)不落湛”,此阵音即为湛字。湛,古音则同直林切。《广韵》直深切。音合。《集韵》《正韵》直禁切,沒也。义符。引造字所含在水中缓慢下落之义。
又,“你皮鞋擦的亮湛了!”(口语定、主间省的,后的作得用。本地方言的地得不分。)此湛引造字初所含甘美之义。如精湛、湛蓝、湛清、湛新、新湛等。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楚辞招魂》
忠湛湛而愿进兮《楚辞九章》。
《楚辞》用湛近二十,多叠词。湛亦或为楚人语。
方言湛字,保留了造字及引申若干义项,较字典辞书还全。令人惊叹:方言中腐朽与神奇并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