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筝
“有一种声音永远响亮,那就是记者写就的华章,嘹亮的号角,回旋在发展前沿……”12月8日晚,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耳边忽然响起了这首《记者之歌》。 当我们从忙乱而充实的工作中走出来的时候,才知道又一年的记者节到了,此时作为一名校园记者的我总觉得应该为校园记者写些什么。
现实生活中,校园记者笔下写着的,镜头对着的永远是你或者他,而唯独没有自己,在我周围的学长学姐和同伴中,爱岗敬业,辛勤耕耘者不乏其人,而自己和其他年轻的校园通讯者们就是在他们的关照和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我觉得此时更应该讲一讲校园记者的真实故事。还记得自己在大二上学期,为了充实自己,曾经无数个夜晚冒着大雨和风雪去南校区的活动中心采稿。在一个冬天干冷的夜晚,我一个人一手拿包一手抱着采访本,走上了那条漫长的小路。
大约9点我带着资料,高高兴兴的返回北校时,在一个拐弯处忽然与一辆疾驰的自行车相撞了。我俩倒在了地上,本以为没什么事,谁知冻得发抖的双腿竟然毫无力气站起来。发紫的双唇正要发泄,大骂一顿时,见他赶紧过来问候我,我就忍住了,最后还是撞我的自行车把我送回了宿舍。像这样类似的事情我经过很多,估计其他的校园记者也差不多。
作为新闻记者,我们有着很多人没有的经历,遇到过数不胜数的故事,但是我们必须成为同学们的代言人并不拘泥代言人的角色才能看到问题的实质。我们顶着校园记者的光环,感受的是发现问题找出办法的压力,感受到的是剥离现象揪出本质的思考。我们可能用我们的采访器材为某些人某些事办点好事,也可以通过我们的采访让假恶丑后退,让真善美前行。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出襄院发展的道路在何方。这是最广大学生们的福祉所在,是校园记者最神圣的使命。我们只有铁肩担道义,然后才有资格妙手著文章。
古往今来很多人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爱到哪里就到哪里。”而当自己千辛万苦地走上校园记者这条路上时,才觉得它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没有福利,没有表扬。记者就像是辛勤的蜜蜂,哪里有花开,就去把蜜采。正如已经是社会上的记者们一样,热闹的场面也要去,危险的地方更要去。可以说,他们时刻准备着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记者;顶着战火也要冲,迎着洪水也要上;不论有什么艰难险阻,抢到新闻就是记者的神圣职责。
记者的这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真的不是谁都能轻易做到的,我们不能不为有这样的记者感到自豪。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校园记者好做,策划书一拿,通讯员一喊就ok了。可我觉得,要想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校园记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不光要有敏锐的目光和过硬的文笔,更重要的是能为同学们做点实事,只有真真切切地培养起与同学们息息相通、血肉相连的思想感情,学会像刚进学校的同学那样踏踏实实的走路方式,校园记者才能真正写出有价值有份量的稿件,也才更加明白校园记者的职业有多重要。
是的,在采访中,我们也会看到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不公正的事件,还有许多是我们记者所不能解决的事情,我们难过,我们愤慨,尽管我们回天无术,但我们至少还有手中的笔,有真诚的声音,有满腔的热血和一颗滚烫的心。在他们辛苦的办完活动之后送去哪怕是一丝的心理安慰,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虽然有泪水但更多的是阳光和支持,作为校园记者这些我们能作到。
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透视一切,可是站在历史面前,记者也在被历史记录。在襄院的历史风风雨雨的进程中,有登高一呼、叱咤风云的校园记者,也有平凡中见真情的校园记者。有时候,平常人可以一走了之,而我们必须迎头上去。有时候,本可以假以时日,但我们必须分秒必争。我思考过,我们到底是为什么?在没有答案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停止工作。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播校园信息,更重要的是捍卫道德的真谛,追求襄院的繁荣和进步。可以说,我们顶着令人眼羡的光环,做着没名没份的工作,却不能有怨言,否则就不配是校园记者。
在记者的节日里,我们只有崇高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写完的经历,只有思考后留下来的真谛。我没有到过更多的地方,但我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如果说,这两年来,我有什么收获,那么以上的些许文字就是我的成绩。
心语:不为什么,就为了那一个进步,那一个眼神。。。。。。。。。。
补充内容 (2013-11-7 22:13):
11月8日,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又到了,时间飞逝,物是人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