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临近年底,揽储压力使得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频率加快。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无形之中也让理财产品市场的收益率再次走高。部分收益超高的理财产品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眼光。对此,业内人士提醒,对于基金、信托、国债和贵金属等产品,投资者一定要提前了解风险和产品信息。
近期理财产品收益破5%
“滴滴——”随着手机短信声音响起,市民陈女士的手机又收到了不同银行发来的信息。毫无例外的,这些信息近期全部都是介绍理财产品的。“你看这家银行,说产品预期收益率从4%-9%不等,9%的收益率比定期存款高了好几倍呢!”陈女士说,她打电话去询问,工作人员表示9%的收益率产品已经售罄,但还有别的理财产品收益也不错,建议她有空到银行来看看。
不少近期到银行网点去办理业务的市民也发现,银行的lLED显示屏上频繁滚动播放着各种理财产品的信息。记者昨日登录银率网看到,上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继续抬升,平均收益率超过5%。以上周五到周日三天发行的产品为例,仅有四分之一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在4%以下。在短期理财产品中,某银行一款产品投资期限为98天,预期收益率达到5.65%;一股份制银行的一款理财计划投资期限90天,预期收益率也达到了5.6%。
与此同时,中长期产品收益率超6%的数量正在增加。比如某股份制银行为期306天的一款产品,预期收益率高达6.8%,不过该产品的投资门槛为100万元。另一股份制银行的一款为期227天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达到了6.25%。而外资银行则是一如既往地打出高收益牌来揽客。一家外资银行11月15日发行的一款保本产品,其预期收益率高达10.46%。
“临近年末,银行的揽储压力卷土重来,再加上资金面趋紧,发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成为吸储的重要方式。”我市银行业业内人士表示,今年10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高达4.9%,这个数据已经再创新高。近期,收益率5%至5.5%的产品会比较容易买到,超过6%的产品也会越来越多。
记者了解到,理财经理们正全力向自己的客户们推介90天左右、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理财产品。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对银行业的影响也不小。“以前都是银行与银行的竞争,现在网上这么多理财平台,门槛又低,对小银行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我市一位理财经理认为,一些小银行为争夺资金,也推出了不少高收益理财产品。
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眼光,但也有市民认为,高达9甚至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安全吗?对此,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看清产品的发行方是谁,千万不要只贪图高收益,而忽略了重要的细节。
据介绍,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与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有本质的区别。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是由银行募集资金负责资产、投资并进行收益分配,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合同是与银行签订,而非个人或其他公司,投资资金也是转账到银行的资产管理账户的专用账户名下;而代销理财产品则是与银行以外的其他机构签订合同,银行销售仅仅是一个渠道。
“一些基金、信托、国债和贵金属等产品收益诱人,消费者在购买之前一定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及风险承受能力。”业内人士提醒,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主要由投资期限、投资金额、是否保本、投资方向等因素决定。一般而言,投资期越长,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期越短,预期收益率越低。
(记者 解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