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丹江口庫區移民王瑞兵
2013年12月28日05:19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當當當,當當當。”機器發出的聲響,充滿了節奏感,回蕩在高大的廠房裡。盡管天有些陰沉,但廠房裡的光線依然明亮。
王瑞兵三兩下將一個紙板釘成紙盒,不一會腳下就摞起了一堆成品。他陶醉其中,仿佛在田裡耕作一樣,心無旁騖。
王瑞兵算是這個廠子的元老了。廠子還未搬之前,他已經在這裡打工。那時候的廠子,嚴格來說還不能稱之為廠,幾間房、六七個人,做些紙板印刷的活兒。日子過得清閑,不忙的時候,家裡的地也能照看得上。下班之后,他還能和工友喝上幾杯,打上幾圈麻將。
去年,清閑日子一去不在。丹江口水庫蓄水,廠子處於170米淹沒線以下,要往高處搬。移民干部告訴他們一個新詞——企業遷復建,也就是把廠子遷往淹沒線以上,繼續從事生產經營業務。
山多地少,這是丹江口庫區地貌的真實寫照。往哪遷,哪有地可遷?盡管這事不歸王瑞兵操心,可他一天到晚還是放心不下。
廠雖說不大,但在浪河鎮也算是個知名企業。鎮裡頭和移民站的工作人員想著,不能委屈了自家孩子。可把這個寶貝疙瘩安頓到哪呢?望著一個接一個的山坡,大家都犯了難。
開山辟地,似乎是唯一的出路。湖北丹江口庫區移民內安,也是開山建房。選址、開山、運土、平整土地,一項項工作按部就班。新廠址就選在王瑞兵村子的旁邊。他站在村前,看著山坡被一點點地平整出來,自語著:“古有愚公移山,今有開山建廠。”
今年夏天,40多畝土地被平整出來,幸福的煩惱隨之而來。是擴大生產規模,拓寬業務范圍,還是維持原有生產規模,廠子裡爭論不休。 廠長張繼甩下狠話:“擴大規模,干!錢不夠就去貸,不會干就去請師傅教,銷路大家一起出去跑。”
三間寬敞明亮的廠房已蓋了起來,每間廠房足有三個籃球場大小。自動化生產線、材料倉庫、成品車間,都已經有模有樣。
最近,王瑞兵空余時間少了。他現在已是車間主任,忙著調試生產線。“這樣的日子過得才完美。”他穿著嶄新的工服,望著開足馬力的生產線得意地說。
《 人民日報 》( 2013年12月28日 12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