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989|回复: 0

[灌水杂淡] 合理用药,你做到了吗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1631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8158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 2014-1-2 09: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针对这样的核心信息,很多人开始对照自己的用药经历,是否也存在着“不科学”的用药情况。为此,记者也采访了医药方面的专家,为市民支招如何安全用药。
打针输液要谨慎   用药一定要规范
市民冯女士前不久患了感冒,体温也一下子窜到了38.5摄氏度。于是,她决定到医院去挂两瓶消炎药,压一压感冒病毒,没想到医生只给她开了一些感冒药。对此,冯女士觉得纳闷不解,在她的用药理念中,打吊针是“最好”的治病方法。
    像冯女士这样的“理念”在市民当中占大多数。对此,市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曹玉芳告诉记者,在这次的合理用药的核心信息中明确提出了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这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是一个理念上的挑战。“打吊针在很多患者的心中,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而没有一个科学的用药理念,输液是非常慎重的。”曹玉芳解释说,口服药物相对安全,需经过胃肠道吸收,起效慢,但并不意味着口服药就不会发生不良反应,有的口服药也会产生皮疹等不良反应。因此,能不用药最好不用。
    服药不能想当然  儿童药多留“心眼”                     
气温下降,针对于最常见的感冒病状,药店里也有很多非处方药出售,患者会在原有的用量上再加上一定的剂量,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吃法会让病好得快一些。市卫生监督局副书记张鑫说,其实这样随意的吃药是非常不正确的,更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儿童用药,家长会在成人的用量上随意减少一半,但其实这样的减量服用也是绝对不允许的,儿童的用药剂量是根据其体重来确定的,并不是简单的“成人的一半”。
“儿童用药有两大问题,一是儿科专用药物较少,二是很多家长认为成人用药与小儿用药只是剂量的不同”,张鑫说,医院里有一部分儿科用药,也是把成人用药分割后使用。由于小儿用药剂量很小,都是按1/2片、1/3片或两三毫升计算,药师在分割药物时要十分小心,甚至要用特定方法加入稀释剂之后才能分均匀。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这个技术是无法掌握的。小儿的脏器未发育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泄功能不健全,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差,使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因此,很多成人用的药即使减小剂量,小儿也不宜服用。
学会看说明书  “补药”不宜长期吃
除了用药方面存在的随意性大,学会看药品说明书也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用药关键。“服药前,须仔细看药品说明书。”市食药局药品科刘平介绍,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禁忌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都是必读内容,如有的药品会注明孕妇或儿童禁用;有的感冒药会注明不能同时服用含有相同成分的药物,否则药效叠加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等。刘平说,很多药品在存放条件上也有严格的要求,例如温度上的要求、阳光照射上的要求等。
此外,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更不能长期、大量使用。合理用药核心信息中,特别对服药时间进行了提醒。刘平介绍,是药三分毒,哪怕是出于保健、养生的目的,吃些自己认为是“补药”的药物,也不能长时间服用。除非出于治疗需要,否则不要长期服用。

》》链接   
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
一是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二是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三是购买药品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四是阅读药品说明书是正确用药的前提,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五是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六是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七是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当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八是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防止因存放不当导致药物变质或失效。九是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十是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记者  王悠
永护我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