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浙江
- 精华
- 13
贵宾
   
- 积分
- 5885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
本帖最后由 孝感大悟站 于 2014-1-8 10:00 编辑
有关我省直管县的讨论,由来以久,但分歧巨大。省直管县,不论你是否支持,从理性而言,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但省直管县后,的确存在省管理幅度太大,以及现地级市与县之间权利的重新分配等难题。现在,我提出一份估计大部分人不反对的省直县方案,供理性讨论。
我的方案的基本原则有四:
一、地级市保留,但只管所属区,其他县(市)实行省直管。省直管行政区不宜超过五十个。
二、为中心城市(地级市)的发展留空间,与市区相邻的个别县(市)改区,但改区应兼顾历史与现实,理性与民意,做到各方利益平衡,如果县(市)不同意改设区,则由省直管,今后视发展情况再议。当然,如果有个别县自愿改设区并入地级市,也可考虑。
三、民族自治州有法定地位,且似还没有撤州的先例,因此暂不撤销恩施州或州改市,并管理鄂西南各自治县(市),州、县均享受高半格待遇。
四、省直管县后,地级市仍为该地区中心城市(近似于是从父子关系变成兄弟关系),按国家、省规定设在地级的的机构,如军分区、武警支队、中级法院、中级检察院以及各直管机构,可沿袭以前方式,有关车牌号、邮编、电话区号等仍不变(少数划入其他地区的除外),也可称作某某地区某某市,这个地区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不是行政区,如黄冈地区麻城市,但麻城市不属黄冈市管理。
我省的行政区划现况:
目前我省有17个省直管行政区,即1副省级市,11地级市,1自治州,3直管副县级市,1林区。地级市、州共管理(代管)61县、市(区未计入)。如果直接实行省直管县,则共有78个行政区,显然太多,因此有必要将与地级市市区邻近的县(市)改区,以减少数量,并且为地级市留足发展空间。
调整方案如下(市后括号内为现有县市数量):
武汉市 调入鄂州市改设区(另设市管华容开发区、武昌湖管理区),调入汉川市改设区。理由:鄂州与武昌、汉川与汉阳共有历史渊源。新武汉市人口约1250万人。
黄石市(2) 改名大冶市,行政中心迁至现县级大冶市区,现大冶市、阳新县改设区。如前所言,若谈不拢,则省直管县。新大冶市人口约250万人。
十堰市(6) 郧县、郧西县改设区。新十堰市人口约210万人。
荆州市(6) 江陵县、公安县改设区。新荆州市人口约260万人。
宜昌市(8) 宜都市、枝江市、秭归县改设区,兴山县划出与神农架合并为副地极神兴县,长阳、五峰两自治县划出至恩施州。新宜昌市人口约270万人。
襄阳市(6) 宜城市、南彰县改设区。新襄阳市人口约295万人。
鄂州市 撤销入武汉市,另设市管华容开发区、武昌湖(梁子湖)管理区。如果当地官、民认可,花湖地区划入新大治市。
荆门市(3) 沙洋县改设区。
孝感市(6) 孝昌县改设区,划出汉川市至武汉市。
黄冈市(9) 团风县改设区。
咸宁市(5) 嘉鱼县改设区。
随州市(2) 随县改设区。
恩施州(8) 划入长阳县、五峰县。
仙桃市 区划不变,设部分中心城市职能。
天门市 区划不变。
潜江市 区划不变。
神农架 与兴山县合并为副地级神兴县,增挂神农架林区牌子。
调整之后的情况:
副省级市(1) 武汉市。
享受副省级待遇 恩施州(管理十个自治县、市)。
地级市(10) 襄阳市、宜昌市、大冶市、荆州市 、十堰市、荆门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 、随州市
副地级(23) 直管林区(1) 神兴县(神农架林区与兴山县合并);人口在一百万或接近一百万的人口大县(12)
天门、仙桃、监利、 麻城、枣阳、浠水、钟祥、潜江、黄梅、蕲春、洪湖、广水。自治县(10) 原恩施八县市,加上长阳县、五峰县。
一般县(市) 24个,名单略。
按新的区划,全省共有59个市、州、县。其中10自治县(市)由自冶州管理,省直管行政区49个。
此外,想要强调的是,本人生活在地级市,但也不愿地级市背上“吸血”发展的骂名,县域人民也是人,他们也要有自已的发展空间,也要传承自已的历史。还有,部分人宣传镇级市理念先进。省直管县落伍,其实这与省直管县并不冲突,不都是地方争取权利谋求发展么,台湾地区是“省”直管县,不也有镇级市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