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579|回复: 1

[灌水杂淡] 湖北日报:争先进位 大冶引领“三农”发展新速度!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6

2735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 庄子>>云:造化为大冶!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1361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4-1-14 13: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01-14 06:41:00 来源:
(武汉)

岁末年初,盘点“三农”发展,“百强大冶”再传捷报,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三农’发展综合考评进位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

  习总书记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省委讲,要把“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作为我省“三农”工作的总目标。

  与外地一样,“三农”也是大冶“四化”同步的“短板”,城乡一体化的“难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近年来,大冶市始终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坚持按照“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和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在发展“三农”投入保障机制、构建“三农”融资平台、完善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创新土地流转体制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如今的大冶,“三农”工作态势喜人,逐渐成为大冶“保百强,争进位”的新引擎,新希望。

  如椽大笔绘就“三农”宏图

  2012年,百强大冶重头来,再掀发展新高潮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但大冶人清楚,这股浪潮什么时候能来?浪有多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农”发展的进程。补齐“三农”发展“短板”,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补?大冶采取“两头并进”的办法,一方面从找原因入手,先查出制约“三农”发展的因素,然后“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将“三农”工作纳入“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进行全域规划,全域推进。

  制约因素有哪些?土地流转不畅,规模经营比重较小;农业市场主体“贷款难”、“融资难”;民生保障不完善,农民的后顾之忧没有得到解除。为此,大冶创新了土地经营管理机制,盘活了土地流转;创新投融资机制,出台了现代农业发展奖励办法和农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农业渐成“资金洼地”;创新民生保障服务机制,农民的后顾之忧明显缓解。

  发展的路子怎么走?该市将“三农”工作放在“四化”同步发展的大格局中,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全域规划、全域推进,走出了一条“产业带动、镇村联动、创新驱动、农民主体”的新路子,形成了全域推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的良好格局。

  农业块头大而趋强:“百亿园区(城北工业新区农产品加工园)、百亿企业(劲牌公司)、百亿产业(饮料食品产业)”3个“双百亿”工程进展顺利;畜禽规模养殖、名优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生产、优质粮油生产“四大片区”初步形成。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2家,农产品“三品”品牌共计120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30亿元,饮料食品产业成为全市四大集群产业之一。

  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镇区改造和村庄整治同步推进,已建成大金省道沿线的新型城镇化“百里示范带”、刘金线“老区生态旅游长廊”和东角山、八角亭等“彭墩模式”示范村,以及大林山、堰畈桥、坳头等一批“现代生态新村”;特色产业小区和中心村配套发展,目前全市11个特色产业小区周边30余个中心村(社区)因地制宜发展仓储、物流、包装、商贸等配套产业。

  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近年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近10万人,吸纳6.1万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引导7.6万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有序转移,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3.2%,农民人均纯收入2013年达到10576元。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三个对接”,“五项保险”参保率达99.9%,其中,农村最低生活标准和21种特重大疾病救助标准大幅度提升。教育、卫生、文体、出行等公共服务更趋均等化,建成了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了文化卫生信息资源共享“村村通”。

  如今的大冶,“三农”工作正在从“拖后腿”的尴尬境地中走出来,逐渐成为助推大冶新一轮发展的“核动力”。

  机制创新激活力 “三农”发展添动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的新号角,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模式。“三农”发展领域的改革,同样要让“市场之手”发挥主导作用,但关键是要看“政府之手”怎么缩?做什么?大冶市作了有益的探索,该市创新五大机制,由过去包办式发展“三农”,向落实和强化政策扶持、促进“三农”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加强“三农”改革发展支撑体系建设的方向转变,将“三农”工作推向市场,取得了显著效果。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发展

  [典型案例]“土地流转好,我家的收入增加了不少。”大冶市刘仁八镇八角亭村胡英淑湾村民胡牛近日受访时说。

  胡牛有5亩多田地,原先每年收入仅2000多元,前年他将田地流转给毛铺富农原生态农林牧专业合作社后,他从事第二产业,每年收入过3万元,他妻子作为合作社的劳工,每年收入1万多元,再加上土地补贴和流转租金,总收入有4万多元。

  富农合作社由当地人刘合伍联合外地5位老板成立,投资1.2亿元,共流转耕地和林地1.3万多亩,种植黑花生、黑玉米等“黑五类”特色农作物,并发展度假村。社员人数达到2028人。2012年,富农合作社营业额达7000多万元。

  [整体效果]近年来,该市在做好土地流转“三级平台”、“三个置换”、“三个激励”的基础上,加快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强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并通过入股、转让等方式,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村集体转交给新型合作组织和农业股份公司代耕,探索农村土地资源公司化经营模式。目前,全市流转土地27.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1%。农业市场主体得到培育与发展,农民间接或直接收益大幅提高。

  创新投融资机制

  农业渐成“资金洼地”

  [典型案例]6日一大早,27岁的陈愈从大冶市保安镇镇政府出门,直奔镇上的金塘工业园,了解企业的金融需求。陈愈本是大冶泰隆村镇银行的业务骨干,而现在,他是大冶市委组织部选派的14名“金融副镇长”之一,到保安镇任职一年。

  在保安镇任职期间,陈愈发现该镇企业的金融需求旺盛,但因金融机构不足,供需矛盾较大。经他牵线搭桥,泰隆村镇银行在保安镇成立了黄石地区的第一家乡镇支行,大大改善了保安镇的金融环境。

  [整体效果]为改善乡镇金融人才匮乏,贷款融资难题,大冶市出台了《推进城镇化建设投融资工作的意见》,从驻冶金融机构中为每个乡镇选派1名金融副镇长,搭建11家乡镇融资平台,发行了16亿元城投企业债券,创新推出土地预期收益抵押等5种土地整理一级开发项目融资模式,充分整合各类资本投入城乡一体化建设。

  该市还出台了《大冶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奖励办法》,涵盖农业招商、农产品加工、种养殖、农机推广、合作社、农技推广等20多种项目,奖励标准最高可到30万元。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通知》,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申请5万元到200万元不等的贷款。

  多措并举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去年,该市财政投入4亿元,拉动金融投入1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近50亿元。

  创新社会保障机制

  农民生活更幸福

  [典型案例]“这比我上次报销的还要多,真是万万没有想到。”近日大冶市金湖街办泉塘村村民曹翠萍受访时惊讶地说道。

  原来,去年3月份,她生下一对龙凤胎,其中一名婴儿患有先天性肺部发育不良,治疗费花了近20万元。该市合医办了解情况后,通过新农合即时结报了6600元。然而曹翠萍自付的费用仍有13万多元,为此,该办根据大冶市大病保险的相关政策,进行“二次报销”,为曹翠萍送去了74000多元的报销款项。

  曹翠萍是幸运的,但幸运的何止她一人。仅去年,大冶市就有3000多位农民享受了大病保险,共报销医疗费用2000多万元。

  [整体效果]近年来,大冶市筹资15亿元,实行农低保与城低保、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居民)养老保险、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三个对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大冶市还将农民最低生活标准由120元调整为140元,21种特重大疾病救助标准由3000元提高到15000元。截至去年底,该市农民“五项保险”参保率达99.9%。

  此外,大冶市还投入2.5亿元,推行教育、卫生、文体设施“三个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党建社管出新招

  村民办事不出村

  [典型案例]今年76岁的陈迪松,是大冶金湖街办柯湾村人。原来领取新农保要到办事处,来去要一个上午的时间。自从村里建起了党员群众服务综合体,老人领保险金来去只需半个小时。

  如今,大冶60多万农民都可以像陈迪松一样,在家门口享受办证、看病、娱乐等便民服务。

  [整体效果]近年来,大冶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在创建中焕发活力,在服务中实现引领的理念,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探索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该市筹资2亿元高标准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升级为服务综合体,为党员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搭建起市、镇、村、组四级服务平台,构建服务的交通线、信息线、联系线、工作线。在社会管理方面,该市探索农村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实现农村管理服务网格化、信息化、精细化。如今,村民办证不出村,了解就业信息不出村,调解纠纷、解决困难也不用出村。

  打造3个“双百亿”工程

  让“大冶味”香飘全国

  大冶南山北丘东西湖,南高北低东西平,境内水资源、物产资源丰富,有着优良的农业发展条件。近年来,该市在做大做强种养殖产业的同时,大力打造“百亿园区、百亿企业、百亿产业”3个农产品加工“双百亿”工程,促进农产品加工向园区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转型,有效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目前,大冶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至47家,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2013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30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1%。“大冶味”正伴随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脚步走出湖北,香飘全国。

  “一园两区”显雏形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近年来,大冶市十分重视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建设,目前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已形成了以城北农产品加工园为主、陈贵雨润食品加工区和还地桥水产品加工区为两翼的“一园两区”格局。

  2012年,城北工业新区完成了由原20平方公里扩展到80平方公里的扩园目标,农产品加工园区也拓展到15平方公里,拉开了“百亿园区”框架。

  去年,该园区加大了拓展区的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铜都大道、开元大道等干道的铺设刷黑建设,以及城北新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同时,通过不断完善,陈贵雨润食品加工区已完成建成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6平方公里),配套建设有园区管道、自来水厂、煤气站等各项设施,计划3年完成全部规划建设面积;还地桥水产品加工区位于保安、黄金湖畔,目前,6平方公里加工区正在紧张建设之中。

  龙头企业发展提速

  走进大冶乡镇,道路两旁,厂房林立,涉农企业占多数。其中不少企业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牌子竖在厂门前,引人注目。

  近来年,大冶积极组织规模企业申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劲牌公司摘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后,大冶福润禽业食品有限公司、湖北永惠食品有限公司、湖北鑫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大冶隆庆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湖北顺富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大冶市真有味旅游商品有限公司、湖北枫桥山茶油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农业加工企业成功晋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的增多,盘活了大冶农业资源,提升了大冶农业投资环境,中粮、雨润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纷纷前来,造福大冶与当地农民。目前,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已在大冶投资3个项目,直接带动4.8万农户融入产业链,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充分激活了农民的市场意识。

  该市还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向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目前,该市共创建农产品品牌100多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湖北名牌产品5个,有机食品7个,无公害食品30多个。

  中小企业茁壮成长

  湖北永惠食品有限公司是大冶的一家民营企业,主营畜禽养殖、销售及肉制品生产加工。目前该公司已与2000户肉禽养殖大户签订了订单合同,年均为大冶市及周边养殖农户增收6000多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余人。
然而一年前,该企业还深陷与农户的纠纷中难以自拔。由于农村养殖户存在品种少、规模小、数量低、养殖点分散的状况,该企业与农户签订的合同内容过于简单,且签订履行合同马虎随意,以致纠纷不断,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前年,在工商等部门的指导下,该公司与农户开展订单生产,形成了“公司+农户”、“龙头+基地”和“大户带小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公司农户双赢局面。

  大冶市在抓龙头的同时,也不放松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在政府的扶持引导下,一些中小型农业加工企业通过研发技术、改造设备、扩建基地、打造品牌等措施不断发展壮大。一些中小企业成功冲进规模行列,湖北灵香食品(醋业)还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交易,对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打通投融资渠道发挥了积极作用。
勇往直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陕西
精华
1

1631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8158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陕西省咸阳市

发表于 陕西省咸阳市 2014-1-15 23:31: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