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5
上士
版主

- 积分
- 68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年是我家的符号
常亮
马年的春节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为了回家过年,无论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都要匆忙赶回家来。不为别的,只为能够把年过在家里。久而久之,年便成了我家的一个永远存在的记忆符号。
打我记事起,孩童时代,因为喜欢过年,年是顿号(、),希望年没完没了地过下去,每天都是过年。后来,上学了,因为家与学校离得远,期盼放寒假,于是腊月就来了。年近了,年便变成了逗号(,),不紧不慢条理分明地释放着年的味道。成家后,父母在,不远游,年是一定要回家与父母一起过的,于是携妻带子不远千里赶回家来。这时候,年就成了句号(。),意即全家圆圆满满,和和美美。紧接着,父亲走了,留下母亲孤身一人在老家,因为惦记与牵挂,就会在年关将近之时回到老母身边。年夜饭上,由于缺少了做年饭的父亲,母亲总是暗自叹息,一双筷子平平整整地放在一个斟满了酒的瓷碗上,默许一小会儿,祁盼远在天国的父亲也能回来与我们一起共享年味。那时那刻,年成了家中的感叹号(!),难免长吁短叹一番。再后来,母亲也走了。双亲都不在了,我便再也没在老家过过年,只是在除夕的年饭上朝着故乡的方向叩首跪拜。不用我说大家也能猜出来,年在这里成了我家的一个省略号(......)。虽然省去了一时的舟车劳顿之苦,却生发了更多的乡愁,郁积在心里难以释怀。
现在,年是我心里一个复杂而结纠不止的情结,既无法割舍又想逃避,只好被动地去过。只是年的味道越来越淡,年的概念也越来越模糊,成了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掏空了年的内容,却还要摆上年的形式,于是年便变成了双引号(“”)与破折号(——)。而此时此刻,年成了我的一个书名号(《》),因为我正要写它,题目就叫《年是我家的符号》。
马年话年
说实话,我不大喜欢过年,过年有很多繁缛的讲究,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一个人的个性和思维,让人感觉不自在。的确,有些传统上的禁锢扼杀了人们渴求自由的天性。
小时候,我也很喜欢过年。因为过年不仅能够吃上一顿在当时看来堪称无比丰盛的年夜饭,还能穿上新衣,裤袋里揣上母亲给的1元守岁钱。这种特殊的待遇,一年就这么一次,所以孩童时代的我对于过年是日思夜盼,做梦都回味着年的味道。那时候,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竟要等候364天。几个小伙伴,小小的年纪,天天蹲守在岁月的驿站里,望眼欲穿地盼着年的到来。能够把期望盼成一种幸福的等待与坚守,只有那个时代的人才能做到。不知是悲摧还是慰抚。
现在,我对过年显得越来越漫不经心,我甚至害怕年关的到来,希望能够简化甚至跳过这道传统的工序。不,确切地说,我在逃避过年。不仅如此,年的概念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淡去,孩童时代那种浓烈的年味和氛围离我愈来愈远。究其原因,不仅仅是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和社会在跳跃式地发展,单从物质来讲,人们的生活水准和生活质量空前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催促人们的追求和心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孩童时代那种吃饱穿暖的愿望早已被更高的梦想所替代。而对于当下追求个性化生活的人们,过年那些繁复的传统程式束缚了他们的行为举止,比如烧亲香,比如拜年,比如放鞭炮,比如遇见熟人要说“新年好”等等。这些程式化的东西,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唯有在辟辟叭叭的鞭炮声里,还残存着一点年的味道。但放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我们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每到除夕和大年初一,天空销烟弥漫,到处充斥着烟尘和销酸钾的味道,肆意污染空气和环境。除夕未过,鞭炮声就振耳欲聋地响起来,此起彼伏,犹如四面楚歌。这时候,我们也该出发了,带着鞭炮,给亲朋好友的故人烧亲香去,有时候会走上好几家,真可谓“一去二三里,烧香四五家,搭蓬六七座,八九十挂炮。”耗上两三个小时,烧完亲香回来,身上早已风尘仆仆。
所以,现在人们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有过年的传统,又想省去那些繁琐的细节,一旦不能两全齐美,过年就成了一种负担,被动地去应付着过。
春晚也是应付着去看的,跳啊唱啊说啊变啊,都是旧货的翻版,了无新意。不过,在这里,我倒是要给春晚的导演和剧组打打抱不平,不是他们的水平不高,而是人们见多了,看惯了,见怪不怪,见新不奇了。心境淡漠,心如止水,再新的东西也提不起神来。难不成是观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对春晚的期望值也随之提高?还是另有隐情,无从得知。总之,了无创新的春晚剧组与欣赏水平日益提高的观众之间的矛盾,是春节期间的主要矛盾。看来,今后春晚的导演和剧组要想穷尽心思博观众一赞,还真成了一个问题。
过年话年,说来说去,都是同样的几摊事。没有新意的话是废话。废话少说,闪人!
[作者简介] 常亮,网名三湘大地,现年44岁。原籍湖南新化,现居武汉市汉南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在《青年文学》、《湖南文学》、《少年文艺》、《儿童文学》、《北方文学》、《女子文学》、《青年作家》、《萌芽》、《散文百家》、《星星诗刊》、《绿风诗刊》《椰城》等大陆及港台地区80余家省级及以上纯文学刊物上发表诗歌和散文。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文学专集。2001年加入武汉市作家协会,2012年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