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里的“大雪”已至,这会儿,正是“蚕丝被之乡”海安千丝湾丝娘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一颗小小的蚕茧,抽制出千米蚕丝,经过丝娘那一双双巧手拉绵,二十多层轻薄的丝绵纵横交错之后,成为了冬日里最温暖的蚕丝被。 “过去,在村子里,女儿出嫁时,妈妈会亲手做几床蚕丝被给女儿陪嫁。”昨天,镇子上的老人们聊起冬日里拉绵的生活,滔滔不绝。老人们说,俗话说“上半年人养蚕,下半年蚕养人”,这个时节,村子里的妇女会相互帮忙,拉制蚕丝被。现在,丝娘们仍然在家中、在企业传承和发展着这一传统工艺。 在“千丝湾”蚕丝被的车间,记者遇到了几位和丝绵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丝娘。在四位丝娘的配合中,只见一小团雪白的桑蚕丝、柞蚕丝绵,变得蓬松,变得“巨大”,一层一层、纵横交错二十多层后,成为蚕丝被的雏形。“从小姑娘时,就跟着妈妈拉绵做蚕丝被,不过,那时没有现在这么讲究。”丝娘说,一床被子里的学问远比想象的多,四个人配合,手工拉绵,用力要协调,不然会厚薄不均,在一层层铺叠时,要经纬线纵横,这样拉好的丝绵装进被套固定后不会移位。 丝娘们说,家里拉绵和车间里拉绵还是有一些不同,家里拉绵制成的蚕丝被往往用了一年就有点硬、板结,所以为了盖着舒服,年年要翻新,而这里的蚕丝被通常可以保持十年免翻新。这主要是因为研究发现,蚕丝中存在一种叫丝胶的东西,它遇热后会发黏,这是导致蚕丝被板结的症结所在。于是,在抽丝的过程中,对丝胶进行有效的处理,去除丝胶中的某些成分,板结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千丝湾说,丝娘们都很实在,来到车间里也是一样,在大家的手中,上好的蚕丝被一定要是上等的双宫茧抽的丝,称重5克的误差,用最好的工艺制作,这样,才觉得心里更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