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15”消费者权益日晚会上播出的关于电话诈骗的新套路,里面提及的关于收到朋友圈中“爱心狗狗认领”的诈骗新手法,确实需要我们广大市民不断学习,提高警惕。
鄂州电信公司客户人员 针对部分网友对客服人员在答复中提出:需要网友拨打电话或者私信方式联系这样回复的表示不理解,我们也是本着保护客户隐私,绝不给不法分子提供可趁之机,确保客户隐私安全才做出的回复。 如果客户号码随意公布,可能发生用户账号和密码被公开 ,其中包括包括:姓名、地址、电话、Email等。 目前网友们只要联系过我们,经过核实后,客户的有理由投诉都已经妥善解决。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通过手机病毒,窃取用户隐私的新手法也日益凸显。目前窃取隐私类的手机病毒表现形为包括:可上传用户短信、通讯录信息、手机照片、甚至网银密码、地理位置、手机型号等隐私信息,通过联网或者短信外发到指定号码,危害极致严重。针对手机隐私安全问题,专家建议:①了解应用功能的使用权限;②建议不要去论坛等非正规渠道下载应用 那么手机使用隐私如何保证?您可以添加手机密码锁、取消短信、来电号码状态栏的显示...如何才能在手机上安全支付呢?您可以到官方站点或下载手机银行App,开启手机防盗功能...天翼客服首页里的“玩家攻略”各种手机安全技巧、省电攻略等全部告诉您。
另外我们整理了近期电话诈骗“变脸” 新套路供大家学习:
“我是东北黑道的,你得罪人了,现在有人出钱要砍你孩子的手脚。”不久前,成都市多名学生家长都接到了这个陌生人的来电,能说出孩子的姓名、班级等,诈骗家长汇款“消灾”。11月11日,成都市锦江区检察院依法批捕了实施敲诈勒索的犯罪嫌疑人申某等3人。
11月14日,记者从省公安厅了解到,目前电信诈骗案件快速蔓延,骗子编造新借口,伪装各种身份,试图让事主上当。为此,省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提醒大家加强防范。
套路一 冒充公检法人员
新手法 “医保局”说你骗医保金
11月1日,成都新津市民程某接到成都市“医保局”的电话,称其今年7月8日以个人身份证在武汉市江汉区医保中心办过一张医保卡,并且伪造病历在该医保中心报销补助金9680元。随后,“医保局”工作人员帮其连线了“武汉市公安局”。接电话的“警官”自称姓刘,并报了一串警号。对方给出武汉公安局027-85874400的电话,与程某通过027-110查询的结果一致。对方要求程某将名下所有银行卡卡号及余额说出来,以便核查比对,并去ATM机上进行相关操作,程某照办。当其醒悟过来时,银行卡内的近19万元已“不翼而飞”。
警方点评:政法机关工作人员绝不会以涉案等理由要求当事人进行汇款、转账等资金转移操作。电信诈骗团伙普遍使用网络群呼平台,除冒充公检法人员外,还可能出现银行工作人员、国家公职人员谎称受害人社保卡、医保卡、电费、有线电视费用出现异常问题,可能被人冒用、透支等骗局。
套路二 手机号被抽为幸运用户
新手法 先汇税金再领奖
“尊敬的用户您好,恭喜您的手机号码被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栏目抽为幸运一等奖用户,你将获得118000元奖金及笔记本电脑一台,详情请用电脑登录活动官网查询领取。”2013年8月29日,成都市民吴某收到自称是“中国好声音”栏目组发来的中奖短信。联系中,对方以需先交税和支付快递费为由,要求吴某先将27400元汇入指定账户。吴某向该账户汇款后发现被骗。
警方点评:世上没有免费午餐。不要轻信有“中奖”、“退税”等字眼的信息。
套路三 编造恐吓情节电话敲诈
新手法 交钱保孩子平安
今年8月底,成都多名小学生的家长都接到了陌生人来电,称其得罪了黑道要砍其孩子的手脚。然后该人就会详细说出孩子的姓名、班级等信息,让家长们惊疑不定。原来,犯罪嫌疑人上网联系了专门出卖个人信息的卖家,购买了一些成都在读学生的信息,然后对选定的家长实施电话敲诈。
警方点评:这类诈骗通常以家人安危、本人利益受损等方式进行恐吓。遇到这类电话,首先要通过孩子的学校、家人的同事等进行确认,切不可一个电话就信以为真。
套路四 以亲情友情为幌子
新手法 冒充“女婿”骗老人钱
“老丈人,我在深圳跟人起冲突被关了,派出所让马上交2万医药费,不然就要拘留我。”近日,营山县回龙镇团山村83岁的李大爷接到一中年男子电话,自称是其在深圳打工的女婿方某,并称自己手机、钱已被当地派出所没收,让李大爷不要打以前的电话。李大爷接到电话就急匆匆前往信用社汇款,被好心邻居看出破绽并报警。
警方点评:犯罪分子以所谓的亲情、友情为幌子,常抓住一些人放不下面子,伺机行骗。
套路五 内幕消息赚快钱
新手法 存话费返红利
存话费送手机、送话费,这些电信部门不断推出的优惠政策,也被不法分子相中。今年5月,成都市公安局公布了一起特大网络电信诈骗案,不法分子以存话费返利为诱饵,不仅诱骗受害人存入几千上万的话费到指定网站返利,而且还承诺发展“下家”返利。
警方点评:犯罪分子看准不少人求利心切,以理财、有股票内幕消息、帮助投资等方式,承诺诈骗对象在短期内获得丰厚回报,往往会先让人得到一定利益赢得信任,在得到大笔投资后消失不见。
套路六 非法需求可实现
新手法 帮你监听老公电话
今年9月,德阳市民秦女士收到一条短信,称可以复制手机卡窃听他人通话,还可查阅其短信。怀疑老公出轨的秦女士拨打短信中的咨询电话,希望复制一张老公的手机卡。“收费很便宜,一般就800元钱。”秦女士随即去银行将钱汇入对方账户,并发去老公电话号码。后对方再次打来电话,称复制卡已做好,但还需要秦女士再汇钱买特定手机。就这样,秦女士又陆续汇去手机费、送货保证金等各种费用共几万余元。再次接到对方汇款要求的秦女士发觉可能受骗,但对方却以如不汇款,便将此事告知其老公相威胁。
警方点评:犯罪分子利用群众有非法需求而实施诈骗。不少人因为是非法需求,而不敢报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