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石日报)(首席记者 梁坚义)22日上午,整理完家里的事务,阳新县三溪镇姜福村村民冯红英去公司上班。因为家里的农田全部流转,如今,冯红英不光每年有土地流转费收入,还有在公司打工挣钱的收入,成为一个“多薪农民”。
像冯红英一样,通过村与农户、企业之间的土地“二次流转”,全村有数百人跻身“多薪一族”。
姜福村是一个山区村,山多地少,旱涝不保,地块零散且不连片,土地转流面临瓶颈。
2007年,该村郭塘垅组50亩农田因“无水可抗”长期抛荒,必须整修上游的废弃水库,但又缺乏资金。姜福村大胆尝试,用5年“零费用”的方式,将50亩农田流转给种植大户。
很快,水库整好了,沟渠修好了,机耕路打通了,附近250亩农田也跟着受益。2012年承租期限到期,这50亩农田以每亩150元的价格流转给村里,村里“二次流转”给种粮大户,为土地流转加上了“双重保险”。
从“零费用”流转到“多渠道”受益,姜福村从中得到启示。但是农民有流转愿望,公司有流转意向,因土地不成片,双方都疑心对方“变卦”,协商的流转费用极低。
于是,根据群众意愿,姜福村由村集体出面分别与农户、企业签流转合同,将散落在农户手中的土地流转起来,并通过项目投资、公司投入,进行大面积整体改造开发,再流转给公司,由公司上交村集体一定的费用,实现企业、农民、集体三方获益。
根据这种“三方牵手、双重保险,村企投入、成片整理,二次流转、多方受益”流转方式,姜福村先后将全村45的土地(1400多亩)流转到村里,再通过村里流转给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经营大户进行整体开发,连片种植竹柳、油茶、粮食、葡萄等。
姜福村的土地“二次流转”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土地质量提高,解决土地抛荒;土地价值提升,农民收入增加;改变种植模式,转移富余劳力等。目前,姜福村有近百村民在家门口打工,外出务工年收入10万元的农户就有400多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