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9
贵宾
   
- 积分
- 304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本帖最后由 英子 于 2014-4-1 15:59 编辑
我是否该有一枚自己的印章了?顾名思义此指个人名章,与单位上工作中用的私章不同,公私分明意义殊异。
搬家后老公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一堆纸放在桌上,我还以为是他有所用,却说:你以后有时间了就好好练字吧!据说这是写毛笔字的最好用纸。也难怪这美院附近都是卖文房四宝的店铺,准备儿子住读的怕我闲了没事干?哦,好好好,我是要写写字了,还欠着两份人情:一是有文友邀我去泰山玩并为他们的集团刊物题写刊名,二是作协的朋友引荐要我交两幅作品去书协。我当时非常抱歉地回复:现在蜗居武汉连一张写毛笔字的桌子都没有,后会有期云云!要写毛笔字至少要有老板桌那般大才能挥毫泼墨尽兴吧?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否则失为书屋书桌了。亦可借地写字啊但本人又无印章在手,平时瞎划可以一旦对外展示就得讲究认真落款了。没有落款印章的字都会被怀疑的,这是我推辞的主因未能明说。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有点自惭形秽:我的字拿得出手吗?可以掉自己的底子绝不能掉朋友的底子!虽然曾有三地的书法家偶然见字评价惊人一致:字不错缺章法。一看就非习字者,俺是自创体,钢笔毛笔字一个样,没临过帖也没认真练过字,正楷都写不好。因为自家三哥博学多才耳染目睹较多,平时见着自以为好的字也暗自揣摩学习就成了今天的草根风格。现在钢笔字写的少毛笔字更是十年写一回,没有基础欠专业功夫。可惜儿子依然不愿住读我依然无时间,每天上班还要买菜做饭管儿子。日子为生计所累,难得静心学习钻研。文化是闲出来的,我何时能得闲呢?这两笔债依然欠着,一直搁在心里内疚。
说来我也曾有过二枚印章的。先是学生时代一闺蜜假日归来送我一礼物:她在武大读书的男友为我刻了一枚印章,木质的有成人拳头那么大,附带几个模印。其男友估计在闺蜜那见过我的钢笔字(八十年代电脑未入百姓家,都是手写书信靠邮局),我也没写毛笔字啊?难道篆刻是他的业余爱好?马大哈的我那时自然笑纳没问过也一直没机会用过;再是为纪念香港回归一周年原工作单位参加市直机关活动要求书法爱好者选送作品参赛,下班了突然拦住我说明救急就在分行机关大楼一楼的大理石地板上铺一张白纸找来笔墨匆忙间我划了4个大字“东方明珠”,“交上去还要落款啊”工会的同志连忙跑到路边的刻章摊上给我刻了一个类似单位行政公章大小的橡皮印章“啪”地盖上一个印就拿走了。作品都摆在荆门市象山大道海慧路段参展我没跟着去看,工会后来反馈信息说字不错落款不行,滥竽充数本在自己预料之内。
我清楚地记得这二枚印章我都用心收藏在家了的,留待以后写毛笔字用。这次见老公买了习字用纸后就自然想起了要先还那两笔债,于是专门交待他回老家找到印章带来。然而老公却说怎么也找不着了,为了证明他的努力他把我原来买的一瓶《大江墨汁》都送来了就是寻不到那二枚印章。奇了怪了难道搬了几次家搬丢了?应该不会啊,我心不甘决心再回老家时要去再翻一番。驿动又要停摆,没有落款私章怎么还情呢?都欠了几年了。也许有人会说自己去雕一个得了,可是我固执认为自己给自己刻章如同自费出书一样,有人主动联系免费出版刻章那才叫作家书法家,不然就有点名不副实了。
印章印章,有名才有章。现代人对姓名越来越重视了,取名换姓也越来越八卦。在此也给大家讲个轶事:老家住宅大院深3层,经过5栋楼2个单位门房,家属区2个家属楼4栋办公楼1栋单位挂名若干,貌似安全实则不然。院子里有不少小朋友,一童曰“X玉玺”初出时很多人费劲说字还取笑子不会写,古代皇帝的印把子啊掌管不得了----名字不俗应该与其父在文化部门工作有关。其母爱好麻将,见每次给人解释都文绉绉的,后来干脆一律说:X一筒!麻将癞子谁人不知不识?通俗易解又难忘,从此大名鼎鼎齐呼得到一致认可至今,那个文化名不知变了没有若用估计也只在书本上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