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自懂事起,每逢跟大人去别人家做客,我最喜欢吃的就是合菜面。合菜面是家乡红白喜事必备的一道菜,而且往往是第一道菜。客人坐齐了,合菜面端上来了,大家用汤匙不停的舀着,转眼间,一大汤碗合菜面就被一扫而光。 合菜面是鄂南地区传统的地方风味家常名菜,最早流传于咸宁,后来逐渐发展到武汉市江夏区。我的家乡处在“一脚踏三县”的位置——咸宁市咸安区(原咸宁县)、武汉市江夏区(武昌县)、大冶市(原大冶县),三地居民婚丧嫁娶互相往来,不分彼此,合菜面逐渐演变成家乡的一道名菜。 合菜面的做法非常讲究,先将面条放入锅中在柴火灶上用文火炒黄后起锅,再将炒好的面条放入锅中,加入土猪肉熬成的卤汁和适量水煮熟,在煮的过程中加入苕粉丝、豆腐角丝、芹菜杆丝、榨菜丝、瘦肉丝、黑木耳、黄花等辅料,再加入八角、五香粉等佐料。煮熟后不急于起锅,让面条在文火的作用下将汤汁全部吸收。一碗好的合菜面,必然是色泽金黄,清香飘逸。咸宁江夏一带,一般习惯用大盘盛装,我们家乡一般习惯用大汤碗盛装,无论用什么盛装,都必须装得满满的,显示出主人家的热情与好客。 关于合菜面的由来,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当年李闯王在北京建立大顺政权,后因吴三桂降清,清军入关,闯王在清军和吴三桂的联合绞杀下逃至陕西,后又兵败逃到咸宁。一天晚上,他又冷又累又饿,晕倒在一家农户门口,恰巧这户人家因娶儿媳而宴请乡邻。遗憾的是,闯王到来时宴会已经结束,客人已经离去,桌上只有一些剩菜剩饭。主人家生活也不富裕,没有其它东西来款待闯王,便把桌上盘中剩下的炒面、豆腐丝、榨菜丝和汤汁合在一起加热给闯王吃。闯王吃着大杂烩菜,觉得味美无比,忙问主人是什么菜。看着闯王一身英武,农户觉得他不是寻常人,不好意思说出真相。想到是剩饭剩菜合在一起,又是面条居多,灵机一动,便说是合菜面。后来,人们就把这道合菜作为家常名菜,用来接待八方来客。 如今在餐馆酒店中,很难吃到正宗的合菜面。餐馆酒店做的面往往不是用文火炒的,而是直接拿到油中过一遍,虽然也有黄色,却缺少其特有的香味。卤汁往往也不是用本地土猪肉熬成的,苕粉丝也没有那么纯正,端上桌子时汤汁往往还没有完全被面条吸收,面在碗盘里一般堆不起来,虽有一定的香味,但和家乡大席里的合菜面比起来,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大冶市教育局 张学华
|